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省直干部在新丰

2019-03-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龙飞 卢益飞

  2016年4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多个省直部门向新丰县7个省定贫困村派出驻村干部。三年来,十几名“省城仔”在新丰撸起袖子、留下足迹,在新时代的土地上播种出丰收的希望

  ◎《南方》杂志记者/刘龙飞 见习记者/卢益飞 通讯员/陈志佳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李焱鑫

  2月21日上午,当《南方》杂志记者在韶关市新丰县丰城街道紫城村见到省民政厅驻村扶贫干部刘志才时,他刚带着两个同事从村里“串门”回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脸上写满了疲惫,也写满了兴奋。

  “昨天省扶贫考核工作小组结束了对紫城村三年扶贫工作的考核,各项成绩都比较令人满意。今天我带着新来的同事提前熟悉一下情况,力争做到‘无缝对接’。”在刘志才身边的,是即将接替他在紫城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的省民政厅两位干部。

  过完年就立即回到村里,一直忙着准备扶贫验收工作,考核刚一结束,又马不停蹄地向提前过来熟悉情况的新同事“交班”。近半个月来,刘志才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对他来说,尽管三年驻村扶贫工作即将画上句号,但这场“和时间赛跑,与困难斗争”的战役,不取得最后胜利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过去三年间,正是怀着这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刘志才等人让紫城村的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即将开始的新扶贫阶段,刘志才等人又将这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传递给了新的扶贫干部,让更多美好希望加快变成现实。

  2016年4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多个省直部门向新丰县7个省定贫困村派出驻村干部。三年来,十几名像刘志才一样的驻村干部在新丰撸起袖子、留下足迹,在新时代的土地上播种出丰收的希望,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扶贫路”

  从广州到新丰县城只有100多公里路程,但进入这座山区县后,到处都是崎岖曲折的山路,险的地方甚至一公里就要转好几个急弯。三年来,十几名来自省直单位的驻村干部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来回奔走。

  2016年4月,省侨办驻村工作队进驻梅坑镇长江村,李旸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长江村是革命老区村,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由于历史因素制约,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低,贫困村民较多。

  从进驻村里第一天开始,李旸和队员们就一直在为贫困户如何脱贫、村里如何发展着急,三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多跑、多问、多想、多做。

  刚到村里的前几个月,工作就是没日没夜挨家挨户走访,这是为了彻底摸清楚情况、精准施策。确定帮扶思路之后,又要为各个项目的落地来回奔波。三年来,在李旸等人的奔波下,长江村集体回购两座水电站,解决了集体收入不足的难题;推进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建设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文化教育等多个便民项目,使村里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李书记差不多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看我,不仅帮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也经常在精神上鼓励我。”长江村贫困户黄永良说。因为身体残疾,他曾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在驻村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黄永良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态度也变得乐观起来。

  长江村有一些村民小组比较偏僻,而且很多都是山路,为了工作方便,李旸从驻村开始就把私家车开到村里使用。“三年前刚来的时候车的里程表显示是4万多公里,现在到了15万公里,绝大多数就是在村里跑出来的。”

  事实上,深入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为发展项目来回奔波,这是每一位省直干部在新丰的共同经历。而他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对农村发展提出的一个个“金点子”,也是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对他们的好评。

  马头镇大陂村委会主任黄勇至今清晰记得,三年前,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军等人刚一到村里,就第一时间和镇村干部一起走进贫困户的家。由于山路崎岖,村民居住分散,驻村工作队花了两个月才最终确定贫困户信息。

  三年来,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走遍了村里每一户,针对村里的发展开展了多项工作。“驻村工作队队员非常负责,对大陂村民的大小事都很关心。”黄勇说。2018年2月13日,当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大陂村突发山火,得知情况之后,李军立即从广州赶回大陂村。两个驻村工作队成员都有小孩在这三年间出生,但因为忙于工作,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回去照顾。

  从难点中“精准突围”

  对很多省直干部来说,路程上的遥远、生活上的不适、语言上的障碍,这些困难不难克服,但如何找准扶贫的切入口,啃下“硬骨头”,才是工作中最大的难点。

  功能完善的休闲广场,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一排排精美别致的农村小洋房,一应俱全的绿化、亮化、硬化等配套基础设施……走进今天的大陂村,这些呈现在眼前的景象,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眼前一亮。

  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大陂村的面貌还完全不同: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曾经是这个村一直难以突破的问题。

  “刚到大陂村时,道路十分难走,没走几步路,鞋上便沾满土,特别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猪栏、厕所随意搭盖,粪便、污水四处流淌,臭气熏天。”李军回忆,面对这样的情况,工作队到村后不久就专门和“两委”干部一起开会,与群众座谈,详细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安装路灯、修筑河堤、修建文化活动场所、修建自来水工程……三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大陂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巨大改变,带动大陂村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创造出令全县惊叹的“大陂速度”。

  同时,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着力凸显与省委宣传部优势相契合的扶贫特色。组织广东“红色文艺轻骑兵”音乐小分队,省广电局、省电视台、省书法协会等走进大陂村开展活动,省文明办连续两年为村民送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春挂历和台历,省舞协专门在村内设置“舞蹈教室”,义务教村内学生跳舞,大力推介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在调研中发现工作中的难点,在思考中寻找突破口,像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一样,不少驻村工作队也在不断探索中找准了当地的发展思路。

  2016年4月12日,是省建工集团驻村干部胡红军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他和省建工集团的另外两位扶贫干部来到马头镇桐木山村。

  “其实前一天我才知道具体要到哪个村庄搞扶贫。”胡红军说。知道帮扶对象是桐木山村之后,工作队三个人立刻分工,有人在地图上找位置,有人在网上查资料,大家一致决定第二天就赶到村里开始工作。

  在两个月的逐户走访中,驻村工作队不仅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同时也了解到,这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较少、基本没有经济产业的村。这样的村如何找到扶贫突破口?胡红军当时有点一筹莫展。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根据当地种植特点,驻村工作队最终定下“种植包心芥菜”这个解题思路,但项目推广却经历了不少波折。2016年,只有五六户农户参与这一项目的种植。2017年,种植规模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20余亩,但由于天气原因错过了最佳收割时机,导致收获惨淡。

  “农民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要扶持产业发展,首先就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胡红军说,在包心芥菜种植的推广中,他们始终关注着村民的想法,为这一项目的发展小心护航。2017年,驻村工作队为歉收的农户提供了补偿。感受到驻村干部的诚意和努力,2018年,包心芥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50余亩,一亩便可以获得三四千元的收益,项目终于步入正轨。

  尽管在刚刚结束的扶贫考核中成绩优异,胡红军还是主动要求留下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对他来说,刚刚过去的三年,只是为村里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继续推进。

  “对新丰县大多数发展较慢的村来说,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集体收入等都是扶贫工作中的难点。省直单位扶贫工作队的一些探索经验,对全县其他村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丰县委农办主任温巧靖说。

  “帮扶到了群众心坎上”

  百姓的“表情包”,是脱贫攻坚的“晴雨表”。对三年来在村里忙碌的这些驻村干部,村民们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更令他们高兴和感动的是,在这些“省城仔”的帮扶下,自己生活的家乡正不断发生变化。

  说起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队长陆磊光,梅坑镇大岭村村干部陈麦海尤为敬佩。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虽然村委会居住条件好一些,但从进村扶贫第一天算起,陆磊光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村小学一住就是三年。

  “主要是因为有一户患有精神疾病的贫困户就住在小学附近,他为了工作方便。”陈麦海说,这位贫困户有精神疾病,经常会发病,村里很多人都不敢长时间接触。但陆队长不仅住在附近,还经常去他家串门。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帮他联系治疗,帮他家里解决生活难题,现在这位村民的身体状况已经稳定了很多,家里生活也好了起来。

  吃住在村里、工作在田头,及时、准确了解贫困户的状况,让驻村工作队能对村里的贫困户精准施策,也让大岭村不少贫困户的难题得到了切实解决。

  大岭村贫困户朱秀娣之女朱碧红因贫休学,在了解情况后,在扶贫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驻村队特事特办,先行垫付资金。并与广州医科大学校方取得联系,帮助其重返校园,后又帮助其在广州就业,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何做到让群众更满意,如何将帮扶工作与村民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驻村扶贫干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紫城村,驻村工作队利用省民政厅的部门特长,设立了广东民政社工“双百计划”紫城村社工服务站点,明确扶贫济困、助残解难、义务帮教、党群志愿涉军服务等职责任务,打造“社工+党建+扶贫+志愿服务”模式,为弱势五保低保户、党员退役军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扶贫队的这些做法真的是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紫城村多位村民从这些措施中得到了帮助。如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的“五点学堂”,在学生放学后由社工站组织课外学习,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让他们课后在一起合作学习,也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队长黄伟生介绍:“我们十分重视村的整体规划,早在2016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村的环境禀赋和优势,我们就对村作了整体规划,改变了以往无序建设的局面,明确了村以乡村旅逰作为长远发展的思路,并且建立了项目库。一项一项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

  新建三层面积69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村民完成200多户危旧砖瓦房的拆除;帮助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460亩耕地因此受益;铺设供水管道1万多米,解决村民期盼多年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梅坑河(梅坑村段)消能防冲分级蓄水工程,提高防洪防汛能力,保证农田灌溉;新建村文娱活动广场6个、文化室7间、停车场6座,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36盏……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的梅坑镇梅坑村,三年来一系列基础建设落地,让村民纷纷点赞。

  梅坑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标说,之前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建设很差,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变化非常大,“与三年前相比,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村民们对这些工作非常满意,评价非常高”。

  建立“造血”长效机制

  据统计,三年来,7个省直单位对新丰定点帮扶的村庄平均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各个村庄基础建设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打造产业项目,激发村庄内在“造血”能力,是多个驻村工作队工作中的显著特点。了解到村里有零散农户种植砂糖橘、中药、马蹄的历史,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派驻沙田镇长引村驻村工作队在扶贫中将扶持和发展水果产业作为工作重点,对有实力的种植大户发放贷款,扩大种植规模。近两年来,村民发展砂糖橘和百香果的产业热情较高,砂糖橘种植达到250亩,百香果达到30多亩,村里水果产业初具规模。

  与长引村一样,在省直单位帮扶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不少已经走向成熟的项目,如水电站、光伏发电站、种植项目、养殖项目、旅游项目等等,有些已经成熟并产生稳定收益,有些已经做好规划,还有些正在加紧建设。这些造血型项目对村庄的长期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动力。

  而加强党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更是驻村工作队激发村庄“造血”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发力点。2018年4月16日,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村工作组的关心支持和大力推动下,“幸福习学堂”在梅坑村成功开办,这是在全省村一级率先成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阵地。截至2018年底,梅坑村党支部先后协助组织了56场次主题宣讲活动,参加人数达1600多人。该项目被韶关市评为市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案例。

  “解决扶贫问题首先要解决村干部的问题。”刘志才表示。在开展帮扶工作的过程中,省民政厅驻村工作队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了村集体的办公方式。驻村工作队为村集体扶贫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为紫城村扶贫项目招投标寻找投资代理机构,通过上下班打卡制度提高村干部的服务意识。这一系列措施带动了村务规范制度的发展,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在胡红军看来,帮扶工作是暂时的,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还是要在村里打造一支有能力的村干部队伍。“发展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开展基层党建。”这是胡红军提出的桐木山村三大发展目标,“其中,基层党建是各项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省直干部的脚步与汗水中,是新时代的土地上播种出的丰收希望。“在三年脱贫攻坚中,各省直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为新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新丰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新丰县委书记刘祥锋说。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