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让乡村告别贫困,一个基层村干部的初心

2019-07-0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史成雷

  在党的十九大代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党总支书记徐文坚的带领下,九岭村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变成了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美丽乡村。徐文坚说:“我实现了当初回报家乡、改变农村的初心。”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初夏时节,走进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百亩正在怒放的荷花,壮观的景色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村子里,整洁的村道、漂亮的民居、开阔的广场、琳琅满目的农业深加工产品,都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前,九岭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省定贫困村。九岭村的凤凰涅槃,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徐文坚的奋斗与贡献。如今,在徐文坚的带领下,九岭村已经成为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我们不喊空的口号,要干就要干些实事。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如果不能让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还不如不干。”徐文坚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广大基层村干部的心声。

  致富不忘乡亲

  徐文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出生于1971年的他,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县城经商做生意,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在村里小有名气。致富后的徐文坚并没有忘记贫困村庄里的父老乡亲,村里需要建桥修路时,他会帮忙筹款。

  2010年,村里找到徐文坚,希望他可以回乡做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说实话,当时我心中确实比较纠结。因为我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而自己在县城已经有打拼多年的生意,回乡做村干部,必定会影响家庭经济收入,老婆更是坚决反对。”徐文坚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然而面对家乡人的热切期盼,徐文坚最终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盘了城里的全部生意和产业,毅然选择了回乡。2011年4月,徐文坚从县城回到九岭村,竞选当上了村委会主任,正式从商场走向田间地头,并一直担任至今。

  2012年,徐文坚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3年,他通过全县公选担任九岭村党总支书记。“为村民做实事,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我入党的初衷,也是我担任村干部时的承诺。”徐文坚说。

  徐文坚回忆,在县里公选村党组织书记时,有道题目是“当好一名村支书,首先要做哪三件事?”徐文坚当时回答:“首先是抓班子,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其次是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最后就是做好民生实事。”

  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6年时间里,徐文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党员,徐文坚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两委”干部,将全部精力投入三圳镇九岭村的振兴发展和村民幸福之中。

  2017年10月,徐文坚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会议一结束,他马上回到村里,奔走在田间地头,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长期在一线,我越发明白,哪里有困难,哪里必须要有党员在。”徐文坚说。

  做好“土”文章

  乡村振兴的紧要问题,首先是农村产业的振兴。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徐文坚琢磨最多的一件事。

  “九岭村位置相对偏远,怎么搞发展?我们反复思索研究,决定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融入大湾区,我们乡村要做好‘土’文章。”徐文坚说。

  九岭村有几十年的淮山种植历史,但产量和价格一直上不去。“换土不如换种”,为此,徐文坚推动从增城引进了紫玉淮山品种,先在村里试验种了10多亩,很快实现了大丰收,价格也比原先品种高出了一倍,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大大提振了大家走特色农业之路的信心。

  村民尝到甜头后,开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提高收入。如今,九岭村集约了上千亩土地,打造了千亩淮山基地。“我们乡村里有‘老天爷给的风景、老前辈的风采、老祖宗的风貌、老百姓的风味、老传统的风俗’,非常适合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徐文坚说。

  要想融入大湾区,打造特色农业,必须要发展绿色健康的农业。为了引导大家提高绿色生产意识,徐文坚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对村民进行引导。

  “我自家种的花生、玉米、番薯、青菜,不要说化肥农药,连除草剂都不用。开始村民们看到我们自己弯着腰去拔草,很不理解地说用除草剂一喷不就好了吗?我跟他们说如果不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凭什么让在大城市的人山长水远地花贵几倍的价格来买?”徐文坚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徐文坚的影响下,全村的种养开始朝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力。如今,全村农产品注册了“久龄”牌商标,打造了千亩淮山基地、600亩的莲子基地、水稻基地、咸菜基地、葡萄园等,这些产品都有无公害认证、有地标保护,很多珠三角地区的客人都慕名前来购买,经常卖到脱销。

  近年来,九岭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旅游产业双驱动产业带动模式。而九岭村面积达600亩的莲子基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夏季‘十里荷塘’的莲花盛开时,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期每天有2万多人,几千辆汽车。冬天还可收莲子,光靠超市收购、自驾游游客两条渠道,就能让我们在家门口卖完。而且因为比江西提早一个月收成,可多卖一倍的价格。”徐文坚介绍,莲子基地还能给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和工资收入,仅去年,莲子基地给雇用村民发的工资就高达100万元。

  “实践证明,群众有事做了,有奔头了,村子发展的劲头就足了。”徐文坚说。

  如今,九岭村还相继建设了客家农耕文化艺术长廊、客家红文创体验中心等十几处风景优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游览点,吸引了大批群众来参观消费,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幸福感也随着增强。

  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如今超过15000元。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正焕发出新的魅力。

  村民理事会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支持。

  乡村发展,钱从何来?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徐文坚心头:靠什么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各种资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问题?“我们在探索中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才是根本出路。”徐文坚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九岭村党总支的统筹下,伍子湖片区率先成立村民理事会,由党员担任理事长,成员由有公心的长者、老党员、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及各小组党员等组成,对内管治村务,对外则先从修缮祖堂、兴建休闲小公园等项目开始,联络外出乡贤筹钱搞建设。九岭村也由此成为梅州市村民理事会的发起地。

  “那时,我和伍子湖村民理事会会长吴国余想尽办法,向乡贤们筹钱搞建设。”徐文坚说。几年来,伍子湖村民理事会先后筹措资金50多万元,修缮了祖堂,建成了延陵公园和长寿小公园。

  伍子湖村民理事会的成功影响带动了周围其他的村民小组。九岭村先后成立了9个村民理事会,村党总支在理事会上建立党支部,由党员担任理事长,引导群众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发展。

  在九岭村,小到片区的垃圾清理与文娱活动,大到联络乡贤筹款支持片区建设,处处都体现着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比如,曾经的一口死水塘,污染严重没人管。在村民理事会的努力下,现在正施工填塘准备建成体育场所。”徐文坚介绍。

  如今,各个村民理事会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徐文坚带领各村民理事会在全村新建小公园3座,拆除危旧房等共计20间、500多平方米,拆除围墙300米,粉刷墙壁2500平方米,实施绿化面积1150平方米,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让九岭村彻底摆脱了脏、乱、差的形象,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实现了当初回报家乡、改变农村的初心。”徐文坚说。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