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超级工程”背后的奋斗者

2019-07-0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史成雷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个总长度12.89公里的“超级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为什么能有那么多创新?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强调这种使命:这个项目一定是我这一辈子做得最好的一个。”广东省交通集团虎门二桥项目副总经理李彦兵说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

  南沙大桥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世界领先水平。这个总长度12.89公里的“超级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项目包含的坭洲水道桥和大沙水道桥均为超千米级特大跨度悬索桥,同时建设属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桥1688米跨径,位居钢箱梁悬索桥世界第一;90米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为世界第一;49.7米钢箱梁宽度为世界第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些“世界之最”的背后,离不开建设者们不懈的奋斗。其中,从2009年至今在广东省交通集团虎门二桥项目担任副总经理的李彦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自进入南沙大桥项目起,李彦兵先后负责过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多方面工作,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工程一线。他带领团队开创了多项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为安全优质高效地打造世界一流的超级工程作出了贡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2018年初夏,南沙大桥的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一大难题却也不约而至。

  南沙大桥坭洲水道桥的“门”式主塔设计高度达260米,建成后,其高度成为国内第一。

  “这个主塔必须一层一层浇筑,按照当时的进度,钢箱梁安装时必然会赶上台风季。”李彦兵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由于钢箱梁安装属于高空作业,万一遇到台风,未完成整连接体的梁段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根本无法作业,而且也十分不安全。

  怎么办?最安全最省心的办法是等,等台风过后再继续作业,但这也意味着工程要暂停至少3个月。

  “当时虎门大桥拥堵得很厉害。南沙大桥尽快建成开通,是老百姓的强烈呼声。”李彦兵和团队一致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在台风到来前把钢箱梁安装完毕。

  要想加快进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提前进行预制拼装,先在地面做好一块块的网片,施工的时候再在空中一块块拼接起来,就可以省很多时间。但这样也面临一个关键的难点,就是钢筋的接头问题。

  李彦兵介绍,两个网片在空中拼接,就需要通过螺丝套筒把两个网片中的每一对钢筋一根根接起来。这些网片重达几吨,按照传统的钢筋接头技术,在拼接时钢筋只要有一丁点对不齐,螺丝就拧不动,因此安装效率较低。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重压之下,李彦兵和团队找到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双方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调试,最终开发出“挤压锥套锁紧式钢筋接头”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把钢筋接头套在一起,再通过液压设备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在钢筋接头对接不是特别齐的情况下完成作业,有效地节约了反复调试的时间。

  “把这种技术应用在桥梁上,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再加上其他工序也有提速,我们整整把工程进度提早了2个月,最终在台风到来前完成作业。”李彦兵自豪地说。

  如今,“挤压锥套锁紧式钢筋接头”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而这只是李彦兵和他的团队在南沙大桥建设过程中创造的众多突破性成果之一。

  李彦兵介绍,为了克服传统锚固系统的缺点,南沙大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可更换多股成品索式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提高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南沙大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960MPa(兆帕)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和主缆索股研发,在坭洲水道桥应用30000余吨,并实现了盘条、钢丝、索股制造全链国产化,技术具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南沙大桥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世界一流,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李彦兵说。

  精益求精铸就最美艺术品

  “我从来没有遇到像你们那么苛刻的人。”2016年,一个班组铺设的钢筋,达不到李彦兵牵头制定的高标准和要求。在被要求连续返工后,该班组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如果是一般的工程,他们安装的钢筋也能达标,但我们是奔着100年使用寿命去的,这就要求南沙大桥铺设的钢筋定位精度比一般桥梁的标准要高很多。”李彦兵说。

  李彦兵介绍,南沙大桥要想达到100年的使用寿命,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保证埋在混凝土里的钢筋不生锈。这就要求在安装钢筋时,必须对钢筋的位置“斤斤计较”,这样浇筑完混凝土后,才能获得最完美的混凝土保护厚度。

  “我们对钢筋位置的精度要求是毫米级的。钢筋位置的误差达到两毫米,就有可能影响它的寿命5年。”李彦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一旦发现钢筋铺装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要求工班无条件返工。最多的一次,返工了6次。而每返工一次,至少要多耗费一天,多出数万元成本。

  “我们跟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上。一般的工程要求把缺陷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对南沙大桥,我们要求‘零缺陷’。”李彦兵说。

  有一次,李彦兵偶然发现有位施工人员在微信群里晒他们铺装的钢筋,精度达标以后,铺装的钢筋非常规整,看起来非常壮观,简直就像个艺术品。李彦兵在群里回了一句话:“工作做到极致,你就能发现美。”

  在李彦兵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晒起了自己的施工成果,微信群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艺术大赛”。

  一个施工人员非常感慨地对李彦兵说:“对于这么高的质量标准,原来我们还是很抵触的。但没想到后来我们真的做到了,真的很开心。”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李彦兵一方面在工程质量方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组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专项攻关和系列工艺“微创新”工作,有效促进工程的提质提效,使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

  李彦兵对质量的“较真”,让南沙大桥的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准。此后,南沙大桥在连续两次全省高速公路质量安全综合检查评比中,都获得了第一名。

  精细化管理打造“超级工程”

  南沙大桥这个“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十分复杂,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各项流程十分繁多。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李彦兵想到了信息化。

  李彦兵组织探索并建立了国内首个“互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建养一体化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BIM技术与工程管理高度融合,首次实现特大型桥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造价等业务信息的高效协同可视化管理,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全面提升了工程的设计、质量、安全、计划、健康监测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效能。

  “有一次,我们发现有个问题挂在平台上很久都没处理完,我就打电话去问怎么回事。回答说已经整改了,只是责任人刚好回家,还没接受完教育。”李彦兵说,有了这个平台,可以非常清晰地掌控整个工程的进度,有效弥补人力的不足。

  如今,“互联网+BIM建养一体化平台”已经应用到深中通道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去,并获得“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李彦兵对待管理的重视态度贯穿整个项目始终。他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组织完成了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和施工组织策划等工作,创造性地推行“四步法”制度、“工序流程卡制度”等,首创并推行安全生产“专控工序”制度和“三不放过”原则,强化了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力,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安全质量隐患。其中“专控工序”制度还被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

  “为什么能有那么多创新?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强调这种使命:这个项目一定是我这一辈子做得最好的一个。”李彦兵说。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