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从红色根据地到红旅打卡地

2019-07-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艳辉

  【蹲点惠东】

  高潭,一个坐落于惠州市惠东县东北部的山间小镇,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红色旅游的东风,高潭正呈现高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通讯员∕罗启明 罗新梅 发自惠州惠东

  ◎本文责编∕李焱鑫

  这里被誉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曾诞生了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权,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活动的重要地区。

  这里正因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成为备受欢迎的旅游打卡胜地,游客纷至沓来,藏在大山深处的红色记忆渐渐声名远播。

  这就是高潭,一个坐落于惠州市惠东县东北部的山间小镇,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红色旅游的东风,近年来高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去年该镇接待游客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38.4%和45%,呈现高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老区人民吃上“旅游饭”

  今年七一前后,高潭镇中洞村又迎来了一波红色旅游潮,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以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迎接党的生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其中,百庆楼是必去打卡的景点之一。这座客家围屋建于清末,占地570余平方米,屋内一件件实物展品和图文介绍凝结和承载着这栋建筑的光辉历史时刻:1927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以百庆楼为办公场所。当年10月,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一时间这里成为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新鲜茶叶、野生香菜、芝麻、花生……百庆楼的隔壁,村民戴木贵正忙着为游客准备红军茶。红军茶原来叫擂茶、咸茶,当年为了支持红军,热情的乡亲们自发制作咸茶招待战士们。为纪念这段历史,后来人们把咸茶改名为红军茶。

  2016年,在外务工的戴木贵决定回乡,投身家乡红色旅游建设。他开办了中洞村第一家红军茶馆,还出租红军服、做红军饭,生意红红火火,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准备50多锅红军茶。巧的是,戴木贵太爷爷的兄弟戴焕其,就是百庆楼的主人。当年,受到彭湃革命精神感召的戴焕其,不仅无私让出了自家的宅院、田产,而且把一生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沿着宽敞的硬底化道路往前走,中洞村革命根据地民宿映入眼帘。别出心裁的红色主题设计加上经典的革命元素,让这座民宿分外吸睛。2017年,在惠东做装修生意的丘荣相,回乡建起了民宿,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去年8月开始营业,一天可接待六七十人。看到来中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丘荣相信心满满,盘算着两三年后就能收回成本,“比在外面做生意强多了”!

  戴木贵、丘相荣的选择,正成为越来越多老区人的选择。近年来他们陆续回到家乡,参与到红色旅游配套服务中来。仅2018年,全镇就新增民宿4家、休闲农庄4家。“我们这里有红色资源又有绿色资源,老区人也能吃上旅游饭。” 丘荣相说。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培训行业悄然走红,去年高潭共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班72期,累计培训3590人次。“我们承办的党政干部培训学习班,一般一星期开两个班,共100人左右。”惠东县红色拓展培训服务中心总经理陈红星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

  打造振兴发展示范区

  1927年11月11日,高潭镇遍插红旗、贴满标语,老街街头挂起了“工农兵团结起来”的大灯笼,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中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正式在高潭诞生。大会还决定,把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

  201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这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高潭乃至惠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东江红都”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

  纪念活动举行后,当地群众普遍感觉到,来旅游的人明显多了起来,马克思街、列宁街上的人流变得密集,奶茶店、咸茶馆、民宿也一家家开了起来。据统计,2018年,高潭镇接待旅游人数44万人,旅游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4%和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16元,比上年增长12%。

  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离不开从上到下的政策支持。2016年2月,惠东县被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享受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范围,高潭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当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高潭革命老区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并通过办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等10件实事,推动高潭经济全面发展。

  如今,随着投资2.3亿元的潮惠高速连接线中洞广场至公梅段初步建成通车,从高潭镇进入中洞村大约只需10分钟,比原来快了一倍以上。公梅村至汕尾交界段也计划年底完工,届时游客来高潭和中洞会更加便捷。

  在高潭镇西北部,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东江干部学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室外装修,预计今年10月完工开学。建成后,可同时满足1000人培训和500人食宿,将吸引带动更多党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司前来开展体验式教学。

  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潭还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镇种植绿茶1000亩、蜜柚1500亩,养殖蜜蜂4500箱。“高潭三珍”等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各地。2018年,全镇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此外,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工作有序推动,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开门迎客,全镇所有行政村通上了自来水……截至目前,“三大基地、十件实事”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高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2018年9月,广东出台实施《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此举使得包括惠东在内的13个县(市、区)享一揽子59项促进振兴发展的具体政策,其中明确提出“着力打造高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这为惠东加快山海统筹发展、增强山区老区造血功能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破解旅游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虽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喜人态势,高潭依然有着自己的苦恼: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红色生态旅游资源有待挖掘利用,招商引资难度较大……距离全面小康、振兴发展,老区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现在镇上的交通、食宿等条件来看,红色旅游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作为业内人士,陈红星给出了这一评价。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可进入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而受地缘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当前高潭镇旅游业可进入性较弱,主要靠政府投入,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建设不健全,旅游产业规模过小。

  “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老区苏区振兴。”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肖丽芳认为,需从科学谋划,规划引领红色旅游发展;整合资源,红色旅游助力老区经济发展;树立品牌,锻造红色景区(点)竞争力等三方面入手,不断壮大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发展的综合带动能力。

  一方面,向内加强资源整合,强化造血功能。在推进“三个基地、十件实事”项目后续建设同时,惠东和高潭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或社会资本对高潭旅游进行整体开发打造,并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民宿示范点改造和建设,推动中洞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今年的高潭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高潭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与特色农业、生态建设、教育培训、传统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具有高潭自身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向外进行区域合作,实现连片发展。惠东正紧紧抓住全省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契机,制订《安墩、宝口、高潭连片开发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推进产业连片集群发展,共同推进精准脱贫、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大力推动革命老区连片开发建设。

  对于惠东县来说,滨海旅游发达,而山区的红色旅游与之差距较大,如何实现统筹发展?据介绍,惠东将以推动山海江统筹、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提升功能作用、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交通、能源、信息、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破解基础设施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为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惠州和惠东均在谋划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破解旅游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等潮惠高速连接线通车、镇上民宿建设启动后,高潭旅游业会有更大的提升。”对于未来发展,陈红星充满信心。

  记者观察

  革命精神激励后人接续奋斗

  去往高潭革命老区的路,比预想的蜿蜒得多。

  从广州出发,到甬莞高速公平出口下高速,沿途经过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行驶约40公里,绕过十八弯的山路,终于看到了“高潭革命老区欢迎您”的招牌,全程用时四小时。

  老区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标语随处可见,仔细体会更觉这一路的舟车劳顿是值得的。也正是在这地处偏远、易守难攻之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得以保存,在革命年代,彭湃发动农运到高潭来,南昌起义部队改编到高潭来,广州起义部队会合到高潭来,东江纵队突围也到高潭来。这片山水由于历经风雨,更弥足珍贵,身处其中再次重温光辉革命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最合适不过。采访当日,就有不少深圳、惠州等地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重走高潭镇上的马克思街、列宁街,历史感扑面而来,可大致想见当年“东江红都”红旗招展的盛况。1927年,正当反动派在中国实行白色恐怖的时候,首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了起来,在东江流域闪耀着革命的璀璨光芒。

  采访中,最令人感动的是甘溪村5名党员的故事。1933年,由于屡遭敌人破坏,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党组织活动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潭仍有5名党员坚持斗争,他们一致决定隐蔽在甘溪牛栏窝的山里开展地下活动,做到支部不散。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在度过了6年多的深山老林生活后,终于重新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如今,在甘溪村,5名党员雕塑庄严肃穆,见证着来来往往的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更守望着“红都”今日的红火。

  “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三大基地、十件实事”……给力的政策支持正让绿水青山更加热闹起来,老区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实现全面小康、振兴发展并非朝夕之功,交通、住宿、通信以及招商引资等等,都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是20多年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也给予着老区人民充分的精神滋养,激励着他们重新投入到这场全面小康、振兴发展的奋斗中来。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