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文脉传承 崇德向善

2019-08-12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龙飞

  乡村是人与土地的连接,它应该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土壤里埋着秦砖汉瓦、血脉里流淌着文脉训教,乡村就是有根的,是活的——活在历史里、活在人心里

  ◎《南方》杂志记者/刘龙飞 通讯员/赖南坡 发自乳源

  ◎本文责编/蒋玉

  粤北境内有一条悠悠古道,它南起英德浛洸、北接骑田岭道,通往中原、通往西京(今陕西西安市),史称“西京古道”。上千年来,它穿越岭南莽莽山川,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西京古道文化。

  西京古道的中心位于韶关乳源县大桥镇大桥村。

  作为粤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之一,近年来,通过活化村庄历史,组织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不断向外界展现出古村的深厚历史文化传承,在打好“传承牌”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座桥的文化记忆

  3月24日,在2019年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民俗契娭生日文化旅游节上,乳源县大桥镇大桥村等地近千名村民自发组织参加活动,并徒步西京古道,表演了一系列“契娭生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升文祈福”等节目,表达了民众对“善、和、安、康”的祈愿。

  2012年大桥村里的观澜书院与西京古道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大桥村成功列入住建部、原文化部等部门认定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

  据大桥村村史记载,明朝初年,从福建迁居而来的中原人在古石滘溪畔聚居而建大桥村。大桥村即得名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的通济桥。

  乳源瑶族自治县原社科联副主席许化鹏介绍,大桥村这个名字里,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大桥村10多里的长冲村有一位村民叫饶仁,他经常行走于西京路上。令其最为遗憾的就是古道必经的一个渡口——石滘渡,来往行人、牛马车轿经过此处全靠木船摆渡,每遇洪水,人畜溺水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饶仁想在这里架一座桥,以便行人。可是,此处河面宽达五六十米,建桥难度很大。为了建桥,饶仁不断变卖家产,最后就连居住的房屋也卖掉了。四乡八邻,行人过客,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解囊相助。在众人的大力支持下,石拱桥建成竣工,取名“通济桥”,“大桥村”也因此得名。

  崇尚文化的力量

  除了古桥之外,大桥村中另一处著名的古建筑就是观澜书院。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前方一览滔滔奔流的河水,波涛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为“观澜”。

  许化鹏介绍,大桥村自古以来秉承着中原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大桥客家人尊孔推儒,读书风气盛行。据《许氏族谱》记载,清代大桥村人才辈出,至清末,取得功名者150多人,其中七品以上的官员30多人。

  在加强古村活化的过程中,当地注重文化传承,让大桥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许天华介绍,近年来,大桥村对“崇善”文化的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让村民逐渐重拾以“善”为信仰的良好风气,推动家规家训进家庭、进祠堂,形成了人人讲道德、人人知礼仪、人人追求新风尚的氛围。

  如今,徜徉村中,“崇善”宣传小组印制的“崇善”宣传小册子随处可见;村内巷道悬挂着“存善念、怀善心、行善举”等横幅标语;经收集村民意见、村民理事会讨论,修订的15条家规家训进家庭、进祠堂,“崇德向善”的理念从传统中走来,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

  乡村是人与土地的连接,它应该是从土地里孕育、生长出来的。土壤里埋着秦砖汉瓦,血脉里流淌着文脉训教,乡村就是有根的,是活的——活在历史里、活在人心里。这便是文脉传承的力量。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