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青马”燎原

2019-08-26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艳辉

  

    “青马工程”,意旨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广东,“青马工程”已基本实现高校全覆盖

  作为一项启动于2007年的重大思政工作战略,“青马工程”在十余年中为党和国家培育了百万余名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后备军,更在新时代持续发出真理的光芒

  ◎《南方》杂志记者/刘艳辉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一周的培训,就像在心里埋下了一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现在我更加关注时事,更坚定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心。”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洪鑫说。

  作为第十八期省级“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洪鑫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在韶关学院的培训。理论讲授、视频教学、素质拓展、集体分享……一周的时间,安排满满当当。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指导制定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正式印发。这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一项启动于2007年的重大思政工作战略,“青马工程”在十余年中为党和国家培育了百万余名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后备军,更在新时代持续发出真理的光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马工程”,意旨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广东,“青马工程”已基本实现高校全覆盖,每年培养省、校、院三级 “青马学员”超过7万名,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青春力量。

  别开生面的课堂

  今年7月21日,全省140余所高校的240多位优秀学生骨干奔赴韶关,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集中培训。

  “‘五四’关你什么事?”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林楠教授以网络上一篇漫画推文开场,围绕“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与大家展开交流互动,引发洪鑫等“青马学员”的深入思考:“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让洪鑫没想到的是,培训课堂的讲台上,还有一个“老农民”——韶关乐昌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潘国平。潘国平多年扎根山区,牵头兴办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让在场的“青马学员”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语非常朴实、接地气,那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洪鑫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绿色发展、人文历史”六大板块,“青马班”分支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地调研,学员们前往乐昌市、南雄市、乳源县、翁源县、仁化县,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此外,还开展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参观学习活动,“红色经典影片鉴赏及研讨”视频教学,素质拓展,集体分享……

  据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省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科学设计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政务参访、调研观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育人成效。至今,省级“青马班”已累计举办18期,覆盖4500余名大学生骨干。

  补足精神之“钙”

  作为一名老“青马学员”,钟裕对于六年前的培训情形记忆犹新:“与平时课堂感觉很不一样,不仅更加生动,而且直面热点问题。”

  当时的钟裕,是一名大三学生,面对未来内心迷茫,经过“青马班”的浸润,钟裕渐渐明确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志向。

  毕业后,钟裕没回深圳就业,而是去了贵州省黔南州的大山里支教。“相对来说,我们90后、00后生活条件比较好,没吃过什么苦。但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这是需要我们青年去传承的宝贵精神。”钟裕说。

  如今,出生于1991年的钟裕已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一名辅导员。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当初是‘青马班’的老师启发了我,现在我也想成为一名这样的老师。”

  “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思想,实属不易。”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表示,“青马工程”重点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安排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能力训练等,引导学员从理论源头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补足精神之“钙”。

  政务参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誓词、谈理想信念、寻访老党员……近年来,我省各级“青马班”课程逐步建立了涵盖“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能力训练”等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创新举措,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鲜活,真正触及“青马学员”的思想和灵魂。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红色革命文化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今年省级“青马班”培训期间,第四团支部的学员们去往南雄梅关古道、油山镇等红色圣地实地调研,深受启发。

  学习,有万里路,更有万卷书。而《南方》杂志记者注意到,在“青马学员”共同讨论推荐的书单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书籍颇受欢迎。

  正能量的传递,一直在“青马学员”之间进行着。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黄光泳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青马学员”。在他看来,参加“青马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社会大课堂中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思政课,作为校研究生会主席,他正谋划着怎样让更多的学弟学妹加入到“青马工程”中来。

  “青马”推优入党

  “每年‘青马班’报名,竞争都很激烈,笔试、面试,我们压力很大,需要筛掉很多人。”华南师范大学团委负责人欣慰之余,也有“烦恼”。

  面对庞大的学生需求,华南师范大学摸索出一条“多渠道大众化选拔,针对性个性化培养”之路。“多渠道大众化选拔”类似海选,即有学院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渠道,各学院1000人以下推荐5人,1000人以上推荐6人。“青马班”培养对象包括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公益实践等各类优秀学生代表,其中,学生干部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40%。

  “针对性个性化培养”,则展现出鲜明的华师特色。一方面,除了理论学习, 华师还与广州各区中学合作共建,推荐学员挂职中学团委副书记或书记助理,此举曾一度获得团中央点赞。近年来,又拓宽了平台,安排全部学员到学校机关实习一年、选拔优秀学员赴贫困村挂职锻炼一年,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更快地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导师引领作用,为每位学员配备校内外导师各1名,为“青马学员”学习成长保驾护航。“双导师既带业务也带思想,一年下来,‘青马学员’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华师团委负责人表示。

  放眼全省,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青马工程”示范校为代表,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正在全省高校“青马班”形成。去年,岭南师范学院“青马班”远赴遵义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广东医科大学通过定向越野的形式,使“青马学员”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嘉应学院选拔20名优秀“青马学员”赴梅县13个机关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为学生骨干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各高校不断优化本校的“青马工程”的课程体系,从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组织生活等方面科学设计培养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广东高校还探索出“青马工程”推优入党机制。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优秀学员推优入党已纳入“青马”政策保障体系,并在培训班中设置了系列党课。在华师,“提交入党志愿书”是选拔“青马学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华师“青马班”还是学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示范班。华师“青马班”已建立“微党课”学习平台,“青马学员”可通过线上线下党课学习,完成党校结业考试,即可获得入党积极分子身份。

  而华师团委负责人的“烦恼”,也随着院级“青马班”的开展有所缓解。2015年开始,我省大力推动二级院系开设或联合开设“青马班”,目前已在全省构建起“省—校—院”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培养三级“青马学员”超过7万名。截至2018年,二级院系举办或联合举办培训班累计开设课程1090门。

  后续跟踪培养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青马工程”被列入“重点项目”的第一项,同时明确要注重后续跟踪培养,动态调整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对各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何将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做好“青马学员”的后续跟踪培养?团省委一直在寻求突破。

  2017年,广东将省级“青马班”一周的培养周期拓展为一年,集中学习时间定在每年7月底到8月初。集中培训结束后,定期向学员发布涵盖思政修养、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的学习任务,通过微信群和不定期线下培训班等方式开展持续一年跟踪培养。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老师。林楠坦言,对老师来说,给“青马班”上课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必须直面学生困惑,回应学生问题,“对老师也应进行必要培训”。

  与此同时,一些更便利、更为年轻人所熟知的教学形式正广泛运用。去年,广东聘请了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按照“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原则,开发制作50集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微视频;同时建设了专题网站,让全省各级“青马学员”随时随地实现“菜单式”学习,形成共享共学的良好氛围。

  “它不是一个功利性的项目,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育人工程。”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确立更加清晰的培养目标,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培养机制,探索更加创新有效的培养方法,建立更加坚实有力的培养保障体系,努力为党培养一批大学生政治骨干人才。

  对话

  构建分层分类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专访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林楠教授

  《南方》杂志: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90后、00后,这代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青马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林楠:网上有一首歌唱道:“你看90后和00后们天生是红色。”我曾经问过大学生是否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的回答非常肯定。因此,我们不要误读90后、00后,或者给他们贴标签,他们的政治表达可能是另一种形式,如何点燃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需要当下的教育者更有耐心、更有智慧地去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产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虽然有个别大学生存在一些积极性相对下降的情况,但恰恰如此,我们更要实现引导方式的与时俱进,不可能整个青年群体都适用同一种模式,对于不同的年轻人,要进行分层、分类的积极引导。我们要相信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有实力有责任有担当,要以更宽容的目光、更包容的心态,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南方》杂志:这对思政课老师来说,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您在上课期间有什么样的体会?

  林楠:坦白说,在“青马班”讲课并不容易。比如说,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关于理想信念的问题、生活学业的问题等等,表明如今的青年确实有一些现实困惑,老师一方面要给他们打好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不回避、不遮掩,直面青年的困惑,回应他们的需求,才能强化对他们的引领,让他们自主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古人说教学相长,作为多年参与“青马班”教学的老师,我也深受感染,思想得到洗礼,因为你要别人信,首先自己要先信。今年在“青马班”讲课的时候,我就以广东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五四”期间推送的一篇热文《“五四”关你什么事》为例,讲述了100年前的90后、00后,如何在国家危亡的时代,把我们这个民族从最低谷拉了出来,然后由此切入现在的年轻人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如何发光发热的话题。这堂课看似难讲,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且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南方》杂志:对于如何扩大“青马工程”影响力,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凝聚在一起,您有何建议?

  林楠:“青马工程”已经走过了10年,我们应该在培养模式和培养范围上有更深层次的创新。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深度挖掘,尤其是专题授课还有优化的空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需要更契合。是否可以与时俱进,强化对互联网的运用,以直播等形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降低活动成本。例如,做一些“我与青马的故事”等节目,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年轻人熟悉的话语体系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品牌的挖掘还需要再下功夫。既然称之为“青马工程”,且每年培养7万名“青马学员”,其实成本颇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追踪培养机制,看看经过“青马工程”的锤炼,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选择了怎样的道路,有没有建功新时代,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