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激活“深化改革开放”新引擎过去一年广东这样作答

2019-10-2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卢益飞

  

  近一年来,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一项项改革与开放举措的落地,显示着这片土地上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

  ◎《南方》杂志记者/卢益飞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殷立飞

  跨越珠江口两岸的又一座大桥—南沙大桥正式开通,全国首个跨境办公试点楼宇在珠海横琴新区正式揭牌,面向广东1200万商事主体的“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近一年来,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一项项改革与开放举措的落地,显示着这片土地上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对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工作要求。从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和具体指示出发,广东全省上下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广东自贸区,在协同配套、同向共进中放大改革“排头兵”效应,在南粤大地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激活了广东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汇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澎湃动力

  走进位于广州琶洲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随处可见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已经封顶的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大厦,计划2020年投入使用的科大讯飞华南总部……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此聚集建设的全国总部或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大厦已经初现规模。作为全国首个启动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的集聚区,这一试验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这正是广州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要求,聚焦创新驱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缩影,也正是一年来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3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领航掌舵,把脉定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开启了广东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一年来,广东凝聚各方力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蓝图化为脚步坚实的行动。

  2019年1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广东要担当起重要责任主体的职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协同港澳做好各项工作,推动规则相互衔接,交通紧密连通,打造充满活力的湾区大市场,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推动民生领域深度合作。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幅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被摆在突出位置。一年来,广东各地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一桥飞架三地,碧海终成通途。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珠海,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澳门特区政府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激动地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为能参与这个百年大基建,觉得非常荣幸和兴奋。从24日9时开始,大湾区6000万人的生活从此就不一样了。”

  在距离港珠澳大桥38公里外的地方,深中通道正在建设中,未来将与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串联起大湾区发展的“大动脉”。今年4月通车的南沙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通车后,将大大分流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缓解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繁忙交通。

  一项项浩瀚工程开工建设、投入使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促进创新要素便捷流动,广东参与大湾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大湾区建设,既需要设施“硬联通”,也需要机制“软对接”。全国首个跨境办公试点楼宇在珠海横琴新区正式揭牌,“2019粤港澳人才供需见面会”活动吸引2500人次进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广东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在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广东正尽快推动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创新资源“串珠成链”。

  广东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在加紧推进中,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中科院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两大科学装置正式开工建设。此外,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科技创新基地也在加快建设。

  同饮一江水,共赴新征程。粤港澳三地正携手向着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奋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2015年4月正式挂牌运作以来,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支点的广东自贸区,不仅承担着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的使命,同时也被寄予为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厚望。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一年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珠海横琴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4次踏上这片土地。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第一站就来到珠海横琴。他强调,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让这里充满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从最初的珠海桥头堡,到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平台,今天的横琴正从产业融合走向社会民生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及澳门居民有了获得感。

  目前在横琴注册的港澳企业2946家,其中澳资企业1594家,主要涉及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医药健康、特色金融等产业领域。

  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是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支撑,该产业园正积极探索粤澳合作的新机制。据了解,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余下的2.57平方公里土地将一改前规,由澳方来主导项目评审和产业导入。

  “新机制下,澳门特区政府牵头,横琴新区全力配合,将更加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澳门事务局副局长李娟介绍说,“目前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已收集超过60个项目申请,并将适时启动项目联合评审工作。”

  鹏城金秋,从高处俯瞰深圳前海,昔日的滩涂,如今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创新城区崛起。

  前海,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超过400项,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视察调研,详细了解前海开发开放、规划建设、深港合作等情况。

  在前海石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前海建设者和见证者代表同话沧桑巨变。他强调,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超1402.67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19.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和23.7%;实际利用外资25.33亿美元,增长12.1%;片区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其作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初步显现。

  今年8月,前海城市新中心2019年第三季度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开发以及环境提升等,预计总投资约102亿元。加上今年前两个季度集中开工的18个项目,总投资已约352亿元。前海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

  南沙自贸片区是广东自贸区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正式挂牌四年来,南沙自贸片区聚焦贸易、投资、金融和政府监管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推出了“零跑动+即刻办”政务服务模式等十大制度创新成果。

  2019年广州深入推进营商环境2.0改革,推动南沙自贸片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特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并取得亮眼成绩。2019年1至7月,南沙新设企业28964家,同比增长42%。新落户21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达156个,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广东自贸区挂牌以来,不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和创新动力,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形成数百项制度创新成果。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敢于先行先试的广东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的不懈努力。

  全国首创“智检口岸”新模式、国内率先探索企业设立审批制度改革、CEPA框架下率先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全国首创互联网金融仲裁服务平台……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激发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伶仃洋畔,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片区如珍珠散落其间,新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正澎湃而起。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新时代改革开放是一场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使命,必须加强对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进一步提升各项改革措施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视察广东时对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工作要求,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整治形式主义成效明显……围绕“协同配套、同向共进”这八个字,这一年来广东深化改革立足全局,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各个领域改革措施的协同配套。

  营商环境,直接关乎市场主体的茁壮成长、关乎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先头部队” 之一,广东积极探索勇于破题,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造高效透明、可预期的政务环境是当下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广州,营商环境2.0版本举措出台,提出打造一个“智慧政务”平台、争创两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在东莞,借助商事登记改革,香港企业在东莞投资将实现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清远市政府授予广清产业园管委会67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工业企业筹建全流程,只需要69个工作日……

  在全省层面,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推动改革,将开办企业从5个环节压缩为商事登记、刻章、申领发票3个环节,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省开办企业时间从平均16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

  见微知著,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折射出这一年来广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所做的努力。

  “数字政府”建设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增强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这一年来,广东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数字政府的“广东模式”备受关注。

  “粤省事”平台是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拳头产品,截至2019年10月11日,“粤省事”小程序实名用户累计1885万,累计上线747项服务以及62种电子证照,其中654项实现“零跑动”,累计业务量3.25亿笔。“粤省事”平台用户活跃度非常高,已成为广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

  2019年8月20日,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又一重大成果—“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粤商通面向全省1200万商事主体,可手机通办275项涉企事项,实现涉企政务服务“一站式”“免证办”“营商通”。

  广东正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

  形式主义是改革的大敌。这一年来,为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广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着力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

  2019年,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具体措施》,针对政绩观错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干部不担当作为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提出5个方面53条具体举措。

  无效会议变少了、会议的时间也缩短了,要制作的报表相较之前也大为减少……广东各地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所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前镇村干部参加会议的时间多,下基层接触群众的时间少,老百姓难免有意见。上周我只参加了一次会议,其余时间都在村里,有更多时间去走访群众和解决问题,老百姓也更满意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的基层干部表示。

  从“单兵突破”到“多点开花”,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广东在继续推进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改到彻底。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