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笔墨纵横六十载,星繁月朗耀大湾

2019-12-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编者按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大画院之一,广东画院已经走过了60载峥嵘岁月。

  60年笔墨挥洒,60载气象万千,广东画院成了岭南画派继承和创新的核心阵地之一。黄新波、关山月、方人定、余本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历任在职画家,一批有才华和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年轻画家都在这里创作思考,在这里挥洒才情。

  如今,经过60年的发展,作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美术研究机构和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艺术高地,广东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明年画院新址的落成,广东画院也将迎来崭新的环境,施展崭新的设想,展开一片崭新的未来。

  此刻,展开在广东画院脚下的,将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又一程山水。

《龙羊峡》关山月 中国画 153cm×130cm 1979年

  敢于自我否定、不懈追求革新的勇气是岭南画派、广东画院之所以成为学界标杆的性格使然和成就必然。画家们笔下浓墨淡彩,是其心意的流露、思考的展现,更是丹青笔意间对大时代的真实记录、崭新感知与美好期待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11月26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内中西合璧的黑白建筑岭南画派纪念馆,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在“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开幕式上发表了长达近半小时的演讲。此时,距离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的重头活动—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还有10天的时间。

  六十载一甲子。作为岭南画派传承和创新的圆心,坚持“学术立院”的广东画院选择通过成立60年来优秀作品和院史研究的呈现为主要切入方式,将广东画院各个时期优秀学术成果作全面梳理总结,立体展现广东画院60年来筚路蓝缕、传承和创新岭南画派,以此铭记六十载朗月繁星,传承六十载家国情怀,开启新时代的笔墨纵横。

  这是一个“大工程”,李劲堃和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林蓝,广东画院副院长林永康,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带领广东画院上下已经为此准备了近一年时间,而整个岭南绘画界已经铺陈了60年。

  先声:开创风气之先

  在近100年前的中国,岭南画派犹如一声春雷,引起了中外震动,拉开了岭南画坛大变革的序幕。

  在风云激荡、新旧交替的时代浪潮中,广东由于开放历史悠久,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地区,中西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在这场波涛荡漾的浪潮中,岭南画派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史上最早提倡中西融合的画派,发出了时代先声,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在百年岭南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挥洒出了内涵深厚、绚丽多彩的一页。

《崇山如叠》许钦松 中国画 248cm×62cm 2015年

《四牛图》方人定 中国画 152cm×225cm 1963年

《长征第一山》黎雄才 中国画 268cm×520cm 1971年

 

  广东画院正是诞生在广东这个革命策源地上的燃烧着艺术革新之火的专业美术机构。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画院之一,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直接领导下,经过60年的发展,广东画院已经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画院。

  黄新波、关山月、方人定、余本等闪亮而充满分量的名字注脚着广东画院的诞生、成长和发展。

  广东画院的前身广州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与北京画院、南京画院、上海画院四家画院,构建了新中国最早的美术版图。而广东画院一开始就成为南中国极其重要的学术机构,主要任务是“研究、创作、培养人才”。1964年,正式改称“广东画院”之后,画院进一步提出了整改规划草案,明确“画院是一个专业的绘画创作和研究机构,其任务首先是创作,其次是理论研究,再其次是培养后一代新生力量”。

  多年来,广东画院经历了多次改革,始终保留着继承与创新的创作本色,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建构了艺术大师的交流、成长空间,运用中国智慧、岭南智慧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经验和模板。

  广东画院建院经历的六十个春秋,正是新中国几经曲折,求索、变革的时代,其中有欢欣的诞生,有蹒跚的起步,有激情的创作,有风雨的考验,有转型的焦虑,有改革的探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现在。

  风华:一甲子浓墨淡彩

  艺术家要靠作品说话,艺术家要创作属于时代的作品;艺术记录时代,同时时代也选择那些风格特征强烈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回望广东美术百年历程,岭南画派站在中西文明、古今文化的交汇点,不断去吸纳,坚守本色,创新不止,“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宗旨百年昌兴,体现了广东文化生机勃勃的特质。革命性是岭南画派精神内涵的思想底色,兼容性与时代性、创新性更是岭南画派不断提升、超越的不息动力。

  一代代岭南画派传人,除了提升自身的艺术成就,还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宏大创作中,使“大我”里有“小我”,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高度,在当代立得住,更经得起时间考验—将“小我”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大我”必使其更具张力、更为博大。

  广东画院首任院长黄新波,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主将,从那时起,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为社会而艺术,为民族而艺术,就已深深扎根老一辈广东画院画家的血脉里。第二任院长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代表了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宏大创作所取得的一个高峰。前辈艺术大家不光在题材上描绘新中国新成就,为国家和民族而艺术,而且在形式革新上也获得成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国美术界盛行着“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风格,广东美术却独辟蹊径,用充满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来反映时代主题,涌现出了汤小铭、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等代表性画家,形成了广东画坛“四大金刚”和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其间,产生了如汤小铭的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林墉的国画《好得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陈衍宁的油画《秋收起义》《渔港新医》……

《大叶紫薇》王肇民 水彩画 54cm×39cm 1977年

《挖地道》胡一川 油画 146cm×112cm 1974年

《孤云与归鸟》赖少其 中国画 68cm×68cm 1986年

《冉冉》王玉珏 中国画 78cm×56cm 1987年

  “艺术要关注现实”“艺术要真诚地表现一个人的情感”的精神传统,创新表现技法形式,展示出南方画派的明丽酣畅,建立了一种“南方美感”。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东,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广东画院原院长王玉珏以一幅《卖花姑娘》,获得第六届中国美展银奖。一名身着黄衣的南国少女骑着自行车满载鲜花、满面笑容的场景,通过画家的独特表达,让观者感受到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岭南之春,从而体会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观念也从以前的单一封闭逐渐走向开放,这为画院的创作和研究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勤奋创作,是这一时期广东画院画家的特质,许多代表性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当时间的脚步迈入20世纪90年代,画家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和个人生活经验,并对本土文化和当代文化作出个人化的解读,以更为开放、独立的态度去面对社会文化和自身的创作问题,并催生出不少紧贴时代的美术精品,画院画家个人作品展览和画册出版也是空前繁荣。

  进入新世纪,画坛格局更为多元。从2017年,广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和2018年“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可以梳理这一时期广东画家在传承中创新所取得的成果。许钦松、黄唯理、陈映欣、张东合作的《云涌珠江》,李劲堃、莫菲、林杨杰合作的《盛世珠江》,许钦松的《高原甘雨》《潮的失落》,李劲堃的《千年结》,林蓝的《岭南风情》,林永康的《嫂嫂》、冯少协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作品有讴歌时代巨变的宏大叙事,也有切入日常生活的真切描述,再次证明“艺术家关注社会,社会同时也关注着艺术家”。

  艺术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创造着时代经典,以图像和色彩记录时代变化,记录历史变迁。

  愿景:直面当代、立中研西、以古鉴今

  采访中,《南方》杂志记者见到了一张手绘的展区设计图,是林墉老师亲自为自己展区的设计布置。图上15米长的展线,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又井井有条。

  “如果认真看,这场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最少需要两天才能看完。”李劲堃说。

  200余位画家,多位理论家,400多件作品,1500多件文献图片、创作手稿及学术成果……截至记者完稿日,广东美术馆已经投入紧张的布展工作中,即将向公众开放。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说:“这次展览动用了广东美术馆所有的展示空间,这不仅是一次作品展示,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是对过去60年的梳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

  事实上,广东画院这次超大规模的展览,还承载着更为重要的命题:广东画院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研究如何国际化的议题。”

  从“承传与创新”到“拓展与变革”,广东画院在办院模式上一直走在国内同行前面。如广东画院实行签约画家制度和成立广东青年画院等,这些举措使广东画院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学术态势及创作面貌,在全国画院中都是少见的。

   

《碧水春云》刘斯奋 中国画 125cm×250cm 2013年

《良宵》李劲堃 中国画 180cm×170cm 1999年

  “广东画院60年艰难跋涉,起起伏伏,一代一代地运营下来,我认为她还在更强大。这是与国力、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的。广东画院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改革原来有问题的地方,将劣势化为优势。我们现在旗帜鲜明地把广东定为重要艺术家驻留的地方。 ”李劲堃充满憧憬。

  一些画家到法定年龄退休之后,艺术生命力和创作精力仍处在上升期,来到广东画院继续艺术生命的新创造,这体现了社会对艺术家的重视,也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文湾区建设上的高层设计。

  “深圳未来成为全球示范性城市,而广州更要发挥文化腹地的作用,要成为广东美术、全国甚至全球美术一个不可替代的发生点。 ”李劲堃表示,“直面当代、立中研西、以古鉴今”是岭南画人在当代多元化艺术语境中,应具有的文化自信与治学精神,也将照亮未来人们于水墨丹青的世界中以笔为剑的康庄大道。

  拥有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出精品、有大师。一年一度的“广东画院创作年度展”、两年一届的“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和每年一省区的“广东画院作品巡回展”交流项目为进一步培养人才,为艺术大家和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创作空间。

  从1912年黄浦江边的《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到2019年末春意盎然的珠江边即将投入使用的广东画院新院和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暨院史研究展,岭南画派走过万水千山来到充满激情与无限可能的新时代。

  敢于自我否定、不懈追求革新的勇气,是岭南画派、广东画院之所以成为学界标杆的性格使然和成就必然。画家们笔下浓墨淡彩,是其心意的流露、思考的展现,更是丹青笔意间对大时代的真实记录、崭新感知与美好期待。广东画院也必将不负时代,迎来每一个充满挑战而最终收获的探索、突破、超越。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