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顺乎自然生

2020-05-18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深圳

  ◎本文责编∕蒋玉

  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加集中于人类与动物共同生存的自然界中。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呼吁以严格的立法形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切实保障野生动物生存权利,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该决定以最严格的法律条文形式禁止和严厉打击一切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

  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关系,再一次被放置于聚光灯下。

  特区为野生动物架桥

  近日,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完工。该工程将为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打造适宜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

  “生态廊道好比为动物们架座桥,不能只注重景观效果,要让动物爱走、愿走,尽可能与周边环境一致。”大鹏新区建筑工务署市政工程部部长林勇华介绍,为了建好这座给动物的“桥”,大鹏新区对绿化树种反复推敲,优先种植大鹏半岛乡土树种,如仁面子树、秋枫、芒果等,并通过对地形的调整,尽可能模拟自然环境。还营造沼泽、水塘等不同类型湿地,为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满足其栖息及觅食的环境,同时增强湿地的调蓄能力。

  特区首座“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后,将主要应用足迹检测法与自动摄影法及摄像监测法,通过设置野外高清红外相机用于实现科研监测,并结合野生动物状况及规律对新区生态廊道体系进行优化,不断完善,建成最合理、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野生生物廊道。

  这并不是深圳在野生动物保护上第一次上热搜。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对市民文明行为作了十四条相关规定,保护野生动物,拒绝伤害、捕捉、猎杀、买卖和食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拒绝买卖、使用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被列入其中。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在滥食野生动物上的惩罚更加严厉,规定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最高可按货值的30倍处罚,被外界称为“最严禁野令”。同时,为进一步依法打击和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鼓励群众切身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深圳市公安局已通过深微平台上线“野生动物”有奖举报功能,最高可奖励10万元。

  加速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所有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禁止生产、经营使用上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非食用性利用目的猎捕、人工繁育、购买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这是人类食谱里的黑名单,却为野生动物增添一份生机、为自然界增添一份和谐的曙光。

  野生动物保护不仅是一座城的切实行动,有更多人正在投身其中,扭转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观念,而广东完成了加速修订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进程。3月9日,《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广东省人大官网挂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并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省林业局的调查统计,我省确认分布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90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4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6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超过620种。广东是野生动物的资源大省、贸易大省、消费利用大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占全国种数10%左右,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三分之一。不过,广东民间有爱吃“野味”的传统,形成了较大的野生动物消费市场。部分群众存在滥食“野味”的陋习,“野味”市场和贸易巨大,灰色产业链屡禁不绝。据统计,今年初截至3月8日,广东省查处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281起,收缴野生动物13367头(只)。如果再不加快野生动物保护的速度,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增添的不稳定因素会越来越多。

  对于违法食用行为,新修订条例新设处罚规定,要求包括对食用者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组织食用者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这比过去沿用的条例大大提高了处罚力度。不仅如此,在新修订条例中,增设了《禁止非法交易》《禁止非法食用》《执法监管》三章,将《野生动物保护》一章修改为《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保护》,将《野生动物猎捕管理》一章修改为《禁止非法猎捕》,与旧条例相比条数增加了16条。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从特区到山乡,从省市到村镇,广东开启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加速度模式。迎接疫后新生,保护野生动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如何看待生命,如何面对自然,是疫情大考之后的严肃之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保护自然早是耳熟能详的话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保护自然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整合了一个基本理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再次重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此后多次的讲话和贺信中,总书记反复强调和阐发了这一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则明文规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