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产业扶贫,重在不断创新机制

2020-06-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袁群华

  广东产业扶贫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进行着积极探索,呈现出广东扶贫的地方特色,尤其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创产业扶贫扩容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袁群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本文责编∕李焱鑫

  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只有通过发展当地的生产能力,使其能够自身造血。长期以来,扶贫的思路都是基于要素禀赋情况发展贫困地区的农业,但由于小型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较低,且受市场风险影响大,很难让贫困地区大规模脱贫。因此扶贫需要产业化发展新思路:一方面是依靠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效益。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明晰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农业经济主体继续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是推动贫困地区工业化,加快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产业共建既体现了产业转移的思想,也包含了建立产业转移园,从更高的起点发展高端产业的指向。

  广东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很大,犹如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广东扶贫实践和做法对全国来说具有标本和示范意义。广东产业扶贫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进行着积极探索,呈现出广东扶贫的地方特色,尤其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创产业扶贫扩容提质增效的新局面。广东产业扶贫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深化微观主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扶贫相结合,特别是在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的利益共享机制等宏观协调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局部实践经验。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产业扶贫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参与社会分工的一种形式,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也是当前农村扶贫较为成功的做法。农业产业化一般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规模化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当前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产品都是小规模种植或者养殖,适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产品商品化,因此应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经济的形成。采取的办法一是在当地现有的农业基础上发掘规模化生产的潜力,一个能在当地存在的农产品必然是选择后的结果,这样可以降低生产风险,比较适合的农业组织方式是成立农业合作社。办法二是引进全新的农产品,鉴于我国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这种新的产品推广适合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如前所述,当前我国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经济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比较短且比较弱,只有在规模化生产后才会对农业产业链有更高的需求,包括农业种子和畜牧业的幼崽的需求,农资购买、仓储运输以及后续的销售等。延伸农业产业链不仅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也可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收入,助力脱贫。

  由于我国农村实行集体经济所有制,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农村集体资产的投入,尤其是资源性资产(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和经营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等)的投入。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集体资产难以盘活,流动不顺畅,甚至存在流失和被侵占的风险。因此,不论是通过规模化还是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其前提都是明晰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只有明晰的产权制度才能保证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农民以及村集体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收益。

  产业转移与扶贫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

  产业梯度转移是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国内部在空间上也会呈现出产业所含技术高低之分,形成产业梯度,推动产业由技术较高的地区往技术较低的地区扩散。

  广东省内各地区间经济差异巨大,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明显优于省内其他地区,具备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通过贫困地区工业化(产业园建设)与城镇化(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两条腿走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地区发展必须首先从农业为主转化为工业为主,即实行工业化,提升劳动效率。工业化实现了人口的相对集中,加速城镇化;城镇化正好解决工业化所引致的人口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并且城镇化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具体而言,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部分落后产业转移到贫困地区,由于贫困地区的生产要素如人力、土地和电能等价格相对便宜,这些产业转移到贫困落后地区仍然有利可图;另一方面,珠三角企业可以通过把产业链的一部分如生产阶段放在贫困地区,而珠三角地区总部可以作为研发和销售中心存在,这样可以推动该产业的整体升级。

  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产业共建

  产业共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探索,因此在探讨产业共建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时,我们既要从理论上分析其发展机理和逻辑,也要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找出适合广东产业共建的思路和路径。

  产业共建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而是一个包括传统产业转移的思想,又有新发展的理念。

  产业共建除了产业转移外,还包括在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企业在不同地区整体布局,共同发展。这有利于落后地区能够利用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对于广东来说,应将全省看成一个整体,探索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较为高端的制造业、电子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省支持发展的新支柱产业。

  产业共建应更多基于市场经济的思维,即从企业获利的可持续性方面入手,除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外,应更多地注重产业集聚,即产业园区内的产业配套等。又由于产业共建是由两地政府之间合作进行,充分照顾和协调两地政府的利益至关重要,也应该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基于利益共享的机制方能使产业转出方和接收地持续长期合作下去。构建利益共享长效机制,使得产业转移各方有足够的利益保障,才能激发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共建合力。对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来说,通过转移出去低端产业,可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发展同一产业应让转出市获得税收和GDP统计方面的收益。对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来说,通过产业共建可以提升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的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政府产业转移政策,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还能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为企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一般来说,产业转出地在工业园区管理、招商引资方面更有经验,比较成功的产业转移园都是由转出地主导。广东已经形成了几种比较成功的合作模式供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参考:一是转出地政府主导,接收地政府配合的模式,按照协议进行利益分成。实施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深汕经济合作区和顺德(德)产业转移园。二是股份制模式,即各地按照投入(包括资金、技术、土地、原材料等)计入股份,然后按照股份公司进行运作,代表有中山火炬(阳山)产业转移园。三是第三方管理,即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再按照协议进行利益分成,代表有深圳(吴川)产业转移园。四是基本由转入地进行管理,转出地协助,如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区。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