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心系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6-30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温柔 史成雷

  在广东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广大扶贫干部尽锐出战、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紧绷脱贫攻坚这根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史成雷 发自梅州、湛江、汕尾

  ◎本文责编/郭芳

  “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精神状态和干劲怎么样,直接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局。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之年。在广东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广大扶贫干部尽锐出战、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紧绷脱贫攻坚这根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最近一段时间,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村民吴纵才格外忙碌。隔三岔五,他都要去村里的有机灵芝种植基地里转一转。2月种下的灵芝菌包,最近逐渐进入收获季。

  “灵芝是一架架逐步种植的,现在也是一架架逐渐成熟。今年灵芝的长势还不错,目前每天都能采摘几十斤,经过晾晒、破壁、过滤等工序,就可以拿去卖了。”吴纵才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吴纵才所说的旧寨村有机灵芝种植基地,创建于2017年初。旧寨村党总支书记吴志辉介绍,旧寨村耕地分散且面积小,以前村民只能在村前屋后种些菜和蜜柚,收入来源单一,旧寨村也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在广州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旧寨村引入占地少、收益高的灵芝种植产业,并将其作为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

  但灵芝种植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灵芝怕冷又怕旱,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特别高,每天都要浇好多水,必须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它。”吴志辉坦言,刚开始那两年,因为没有经验,不管是种植还是销路都不太好,第一年就扔掉了几千个灵芝菌包。

  2018年7月,旧寨村按照“党建+扶贫”的思路,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灵芝产业党支部,吴纵才就是党支部的党员之一。

  “旧寨村的土地等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薄弱。专门成立产业党支部,就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产业做起来。”吴志辉说。面对困境,吴纵才多次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到梅州华康灵芝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取经,回来后刻苦钻研栽培技术,学懂弄通之后再传授给其他人,推动灵芝种植的存活率逐步提高,被大家称作灵芝种养的带头人。

  如今,灵芝产业党支部已经有了11名党员,灵芝销售额也逐年提高。2019年灵芝销售额超过了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入股的24户贫困户共60人年底每人分红达580元。贫困户罗应河在基地工作,家庭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

  “未来基地还会延长产业链,发展灵芝片、灵芝茶等深加工业,助力长效脱贫。”吴志辉透露。

  近年来,在广东各地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在湛江遂溪县、韶关南雄市等地,党员成为产业技术先锋,基层党组织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有效实现了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

  特色优势扶贫

  小额扶贫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光伏发电项目贷款……如今,这些贷款资金正源源不断涌入湛江市遂溪县港门镇港门村。

  作为省定贫困村,港门村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小渔村,村民大多靠农业耕作和捕鱼养殖为生。2016年4月开始,广东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港门村,为这里的贫困户带来了资金和希望。

  刘晓芬是广东银保监局派驻港门村的扶贫干部,来到这里已有四个年头。“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在刘晓芬看来,扶贫不是一时的工作,如何为贫困户注入持续的致富动力才是重点。

  “金融工作经验是我最大的优势,依靠着行业优势,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刘晓芬认为精准是扶贫的关键,“我们不能搞‘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而应该实行‘精确滴灌’的精准扶贫,把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广东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开始探索金融扶“能”的道路,送金融政策进村,让社会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贫困群体倾斜。刘晓芬介绍,目前已经帮助26户贫困户获得39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实现了符合条件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能贷尽贷”,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的启动资金问题。

  此外,广东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还联动人保财险公司为番薯扶贫项目设计专属政策性番薯价格指数保险产品,试点保障番薯地37亩、保费6660元,规避了番薯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让特色优势和扶贫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造血,这是港门村的探索。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则把特色优势最大化,实现了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作为革命老区,新山村党支部把“红色村”建设与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宣扬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成功打造红色样板村庄和新农村精品工程。

  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已经成为集民宿、农家乐、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据悉,新山村目前陆续投入资金,用于修缮革命遗址和部分烈士故居,建设红色纪念馆、红色广场和红色文化长街,加大红色史料及革命遗址普查的挖掘力度。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起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靓起来了,沉睡的红色记忆醒过来了,集体经济收入涨起来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感慨道。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培养一个,带动一片。

  如何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里塘村以来,广东省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谢沁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吸引外出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党员回村,培养发展年轻人成为种植大户,担当致富带头人,才是长久发展之计。”谢沁华和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思路是吸引视野广阔、有思路有想法、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回村。

  “村里有带头人,帮扶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去年,一直在东莞务工的陈汉良回村从事清远麻鸡养殖。现在,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和贫困户从事清远麻鸡养殖。

  在谢沁华看来,这些年轻的产业致富带头人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这些年轻人回来后,把撂荒的土地集约起来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就业。驻村工作队回去以后,这些年轻人成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我们的脱贫质量可以得到更好巩固。”里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宏华深深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活力。

  如今,里塘村采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村里的黄金百香果种植、清远麻鸡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做起来,有效地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

  目前,里塘村已建设黄金百香果产业发展连片示范区共60余亩,年销售额超过4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产业超1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此外,为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阻断贫穷代际传递,驻村工作队利用好省税务局设立的里塘村教育基金,对村中优秀学子、优秀教师和困难家庭学生进行奖励或资助。同时投入60万元资金对三塘小学进行改造,为每个课室配置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不断优化村中学校教学条件,做到扶贫先扶志、治穷先育智。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