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南网“点灯人”照亮亨渡村脱贫致富小康路

2020-06-30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杨漾 辛镇瀚 李品

开展扶贫展销活动,帮助扶贫点亨渡村销售扶贫产品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帮助贫困户收辣椒

组织青年志愿者到亨渡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杨漾 辛镇瀚 李品

  六月天,龙舟雨。

  午后山间的一场暴雨,倒水般打在高效蔬菜种植基地的塑料大棚上,流到高垄之下的低沟。棚下种植的苦瓜、辣椒长势正好,有了这个保护屏障,就可以不畏风雨了。

  “种菜是亨渡村的传统产业,蔬菜最怕积水。现在引进的‘大棚+高垄’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派驻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亨渡村第一书记黄震,冒雨带领扶贫队员察看大棚,给建设大棚蔬菜的党员发展对象、致富带头人申小洲做技术指导。

  自2016年以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定点帮扶省定贫困村亨渡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000万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修路、修房,2018年还给全村装上路灯,为凌晨送菜进城的菜农,照亮了出村的“最后一公里”。

  4年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先后派驻的两批扶贫队员接续奋斗,帮助亨渡村全村建档立卡人员全数脱贫,如同大山里的“点灯人”,照亮了村庄脱贫致富小康路。

  点亮贫困户攻坚的“心头灯”

  亨渡是位于粤北的一座小山村,下辖7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累计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32人。

  2016年4月,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派驻的第一批扶贫队进村的时候,村里的村道大都是烂泥路。经过第一批扶贫队三年的建设,村道实现硬底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模式初具规模。2019年5月,第二批扶贫队接棒之时,全村62户贫困户有41户脱贫,剩下21户在册。

  “这21户大多是脱贫进行时,也有个别是缺乏技术,或者因病因残,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第一批队员谢金泉人称“老谢”,他2010年开始干扶贫工作,在扶贫战线上干了10年,他有经验、有热情,积极性高。亨渡是他参与帮扶的第三个贫困村,同时也是留任亨渡村的第二批扶贫队员。

  第二批扶贫队第一书记黄震和队员孙浩熙刚一进村,就和老谢一起开展地毯式的入户调查工作:“第一批工作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要接续奋斗,攻下最后山头,关键在于给这些未脱贫户做好精准把脉,因人施策,才能拔除穷根。”扶贫队制定了包户到人的计划,致力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黄震包干的一个贫困户老林,本人有风湿病,妻子体弱,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这样的家庭缺乏劳动能力,思想相对比较封闭,“输血”帮忙兜了底,“造血”却有难度。黄震想,要能打动到老林的心里去,点亮“心头灯”,敞敞亮亮地跟他一起想办法,长效脱贫就有谱了。

  黄震三天两头到他家里嘘寒问暖,老林一开始还是寡言少语。去年村里遭遇大雨,老林家门口的电线被倒下的竹子压到了,黄震立即联系供电所派人排除隐患。老林这回打开了心扉,跟黄震谈起来,自己原来养过牛,因为要还债就把牛卖了,身体又不好,干不了重活。黄震抓住这一点问起来:“你还愿不愿意养牛?”老林点点头,说:“身体不好,养两头可以。”“好,那你可要把牛养好。”很快,扶贫工作队跟他签订了养牛协议。

  同样是因病致贫的邹思旺,10多年前举债10多万元救回一条命,身体落下病根,还要供孩子读书上学。在扶贫队的支持下,他克服困难,贷款种起了10亩砂糖橘,去年第一年挂果就挣了9000多元,承包的鱼塘今年能见成效,有了致富的盼头和指望。

  工作队真心实意的帮扶,细致入微的工作,在贫困户中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心头灯”,凝聚了攻坚克难的力量。2019年底,亨渡村剩余未脱贫21户86人通过村级评议、镇级复核、县级抽查审定,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

  点亮技术兴农的“远光灯”

  脱贫攻坚有了“心”,还要有技术。

  今年54岁的曾新平就是个勤恳的老实人,种了半辈子的蔬菜,还是个年入两三千元的贫困户。

  “种菜实在太难了。一下雨就烂在地里,好不容易收获了拉出去,有时候只卖几毛钱一斤。一年折腾到头,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啊!” 皮肤黝黑的曾新平皱起眉头,说起往事止不住地摇头。

  2016年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给村里带来了高效蔬菜种植技术,改善了过去几十年的种菜模式。2019年,在第二批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开始集约土地建设高效蔬菜种植基地,在集约的土地上加装塑料大棚,按现代农业标准化来进行生产。

  包括曾新平在内的很多贫困户,听到这新名词有点云里雾里:“种了这么久的菜,第一次知道种菜还有这么多高科技。”村里回乡创业的大专生申小洲,带头办起了第一个新型蔬菜基地,特别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工作队的指导,有党员带头,曾新平拿出家里的三亩多地一起跟着干。

  田垄里支起了塑料大棚,菜田里盖上了地膜,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省里来的农科院宋博士亲自下地指导。基地长出来的苦瓜、番茄卖相和口味俱佳,辣椒摘下来就能放在嘴里啃,一个月收获4~6次,以1~2元的批发价卖到珠三角,收入比原来翻了几番。

  “我们想办法多渠道帮助销售村里扶贫产品。”孙浩熙介绍,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公司员工到村里购买扶贫产品,并把扶贫产品送到公司进行展销,其中2019年就举办了8次展销会,销售额近10万元,帮助贫困人口增收。工作队鼓励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其中小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额累计47.6万元,并帮助合作社开设网上微店,进行网上销售,利益分配惠及村集体和62户全体贫困户。

  曾新平去年靠种菜脱了贫,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种菜离不开技术。

  第一书记黄震把这个农科院专家技术下乡的服务模式固定下来,每月邀请专家到村里指导2~3次。果蔬研究所的邱教授、省农科院的宋博士年初给农业做好规划,把年头到年尾的农事工作都做了技术性安排。

  黄震说:“即使2020年以后村里脱贫致富了,工作队按照要求退出来了,技术专家继续留在村里服务,还可以培养出一批村里的技术能手。” 工作队引“智”扶贫,为村里点亮“技术兴农”的“远光灯”。

  点亮产业脱贫的“探照灯”

  村里产业要发展,光靠传统的蔬菜种植还不够。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帮助村里大力发展新的扶贫产业项目,探索新的领域。

  今年58岁的贫困户朱金博,当年高考差3分没上线,就一直留在家务农,憋着一口气把家里三个女娃娃培养成了大学生,这几年在扶贫队的帮扶下,通过种地把供孩子读书借的钱还了。

  “但家里还是不宽裕,想要多干点活、多挣点钱。”朱金博是位老党员,很想干事创业。当时村里还有一块闲置的沙子地,老朱就盘算着能不能把这块地整合起来种上菜。

  黄震说他有着“恨不得从沙子里拽出油来”的干劲,但这沙子地真的不适合种菜,他请宋博士来给这土地“把脉”。宋博士实地调研之后说:“这地不适合种菜,如果要种菜,投多少赔多少。”老朱感觉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心凉透了。看着老朱这么高的积极性,工作队仍然不死心,又邀请了邱教授到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过这片沙地后,邱教授一拍大腿兴奋地说:这土质和这里的环境条件,用来种红江橙,可是一块宝地啊!”

  可是红江橙该怎么种呢?

  村里没人种过,而且大家还不相信这沙子地能种出橙子来。邱教授就给老朱做了细致的规划,先在地下80厘米垫上地膜,采取水肥一体化灌溉,树苗种植的行距要超过3米,容得下以后拖拉机进场作业;他还作出了一份细致管理计划,几月清园,几月施肥多少斤,几月割草,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

  这在村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工作队做了筹划,村集体入股,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提供农资农机等,老朱出劳动力,首批种植百亩果园,最后的收成按照比例分成,既鼓励老朱创业,又给贫困户增加劳动收入,同时又让村集体能够获得一定收益。

  老朱说干就干,按照专家的指导,在这百亩果园栽下4500株红江橙果树苗。树苗之间行距太宽他看着“浪费”,又在空地复种了花生,果园里还养了400多只鸡苗、600多只鹅苗。

  “老朱,昨天发的疫苗你都给鹅苗打了没?”“这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要记得定期开,管理要再精细一点。”“拖拉机明天送来。”孙浩熙常常跑到果园去跟老朱做交流指导,老朱一提出问题,他就帮忙一起想办法解决。

  现在果园里的果树长势良好,预计明年挂果,鸡苗和鹅苗年内就能出栏。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和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老朱还真的能从沙子里淘出金子来。

  这些年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在蔬菜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帮助亨渡村发展山地土鸡养殖、红江橙种植、砂糖橘种植等多种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带动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点亮扶贫产业发展的“探照灯”。2019年以来,公司捐赠的扶贫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共计15个,其中“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扶贫相关项目12个,所有扶贫项目均按照计划开展,其中已投产的产业扶贫项目达到了预期效果。

  点亮乡村振兴的“长明灯”

  现在的亨渡村,黄泥路变成了硬底化公路,危旧房子进行了改造或者重建,被认定为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批精准扶贫示范村。村里的小学也变漂亮了,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捐赠了多媒体教室的全套设备和器材,还捐建南网知行书屋,建成后将开放给村民学习文化知识。

  “为了亨渡村脱贫致富,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对你们所作的贡献,我们全体村民及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于心!”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还收到过亨渡村一封饱含谢意的感谢信,村“两委”班子和6位群众代表集体签名,表达朴素又诚挚的谢意。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谢金泉满怀深情地说。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公司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4年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领导班子25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班子成员共15次到扶贫点亨渡村调研,积极协调扶贫资金落实,帮助解决驻村工作队实际困难。加强驻村工作队力量,驻村工作队由原来的2人增至4人。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推动从本部机关到扶贫点各项责任落实。这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是前线攻坚和后方支持的结合。

  但是也有村民担忧:“扶贫工作队帮我们建设得这么好,如果以后工作队一撤,开展的产业项目会不会草长得比人高啊?”对村民的担忧,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驻村工作队已经从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方面做了提前谋划。

  首先,做好人才的衔接。经过4年的帮扶,亨渡村以党建为抓手夯实基层建设,培养出申小洲、朱金博等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为村集体和村民服务。工作队还引进农科院博士和果蔬研究所的教授,签订相关咨询服务,为村里的发展“引智”。

  其次,结合实际发展短中长扶贫产业项目,确保产业项目效益的延续性,强化造血功能,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大力支持消费扶贫工作,签订农副产品中长期销售协议,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同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发展“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产业利润分配机制,以合理安排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比例,保护好村“两委”和产业带头人的积极性,增强村“两委”为群众办实事能力,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得到长期稳定的合理收益。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给亨渡村的百姓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还要做好政策的衔接和部署,为亨渡村打好乡村振兴的基础,这是我们南网人扶贫扶到底的决心。”正如黄震所说,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从长远着眼,为亨渡点亮乡村振兴的“长明灯”。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