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全民健康“罗湖模式”为何“全国最佳”

2020-08-04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健鹏

  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治病为中心”向“以基层为重点、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党建”便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通讯员/曹双玺 周宙 刘晓荷 发自深圳

  ◎本文责编/张蓓蕾

  7月26日下午,一港籍货车司机在香港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而该司机曾在深圳市罗湖区一小区物业逗留。接到通报后,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规范,短短几个小时内,罗湖就对涉该病例人员3000多人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这是今年罗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生的一幕。据了解,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罗湖卫生健康系统近5000名工作人员坚守在罗湖抗疫一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并肩作战,500余名家庭医生充实“三位一体”队伍,牢牢守住了社区防控底线。

  为什么罗湖能够这么迅速集结防疫力量?在深圳市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郑理光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党建”。近年来,罗湖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治病为中心”向“以基层为重点、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党建”便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

  近日,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公布,罗湖区构筑卫生健康“党建联盟”做法获得全国最佳案例,为全省唯一。

  共建“三大平台”,筑牢“党建联盟”

  早在2015年,罗湖区就提出了将医疗服务关口前移,当好“健康守门人”,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的改革目标。

  郑理光介绍,随着辖区内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罗湖医改实践过程中,一些问题渐渐显露。比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与其他职能部门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健康共治工作中联动不足,街道办事处、社区、社康中心等基层部门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方面不够深入到位,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共治还不到位等等。

  “比如说社康中心医生要进行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但刚刚进驻社康中心的医生,通常对居民情况不熟悉不了解,会耗费很多精力在熟悉居民情况上。”郑理光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如何让全区各层级、各部门对“健康罗湖”工作形成共识和合力?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拿起了“党建”这件武器。郑理光介绍,通过共建“发展共商、协同合作、互促共进”等“三大平台”,罗湖区筑牢了“党建联盟”。

  党组织有着协调各方的功能和作用。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通过党组织的联合协调,各部门携手,建立发展共商平台。比如,与团区委、工会、妇联、残联、民政、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开展业务共建,在各领域共同推动健康工作;与各街道形成党组织共建结对等。

  为打破公共卫生资源“条块分割”格局,疏通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渠道,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和各街道党工委共同谋划实施了街道社区党委与社康党支部共建。

  如在黄贝街道黄贝岭社区,黄贝岭社康中心党支部与黄贝岭社区党委就实现了党内交叉任职。黄贝岭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居正说,黄贝岭社区党委安排了干部兼任社康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社康中心党支部书记则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将社区工作站的基层优势与社康中心全科医生诊疗力量雄厚、设施完备的专业优势联结起来,从而实现了信息、阵地、服务等资源共享。

  此外,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还统筹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党组织共建结对,罗湖医院集团公立医院38个基层党支部通过两两共建、结对互助,提升整体水平;罗湖医院集团党支部与社康中心结对,组织专业专家定期到48个社康中心出诊,做强做优基层医疗单元,筑强健康技术保障平台。

  依靠党员,打造全民健康“罗湖模式”

  “他们平时是居民身边的好医生,现在是抗疫前线的疾控战士,罗湖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是真正的多面手。”郑理光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重基层、强社康的“罗湖医改”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社康医生们在一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往我们说到社康中心,总觉得设备很落后,很多检查做不了,医生水平也很一般,所以群众看病都爱去大医院。但其实,医疗行业公认,20%的基础医疗服务可以解决80%的医疗健康问题。因此,我们提出来要做大做强社康中心。”郑理光说。

  近年来,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将医改融入党建,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罗湖区共建成社康中心57家,建成46家健康小屋,基本实现15分钟内医疗卫生服务圈。

  除了社康中心的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人才建设。郑理光介绍,近年来,罗湖区培养和引进全科医生300多名,并选派110多名优秀社康医护人员分赴国内外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派出50名副高以上职称中医专家下社康坐诊,成立传承工作室2个、中医工作室17个。

  “社康中心的医生以党员为主,我们在每个社康中心都成立了党组织,并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联动,让党员医生们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郑理光说。

  据统计,目前罗湖区医疗卫健系统4000多人,党员人数达1100多人,占比25%以上,在深圳市卫健系统中位居前列。

  罗湖区还组建了300多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设置签约服务24小时呼叫中心,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在,在罗湖,越来越多居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通过医改,罗湖希望把辖区居民一生的健康管起来。

  今年70岁高龄的莲塘街道莲花社区名骏豪庭小区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梁绍祥,去年听从了家庭医生的建议,在社康中心做了身体检查,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个心脏手术,及时地消除了健康隐患。

  “有了家庭医生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罗湖的医患关系和谐了很多,他们就像是我们老百姓身边的医生朋友,我们小区的居民都很感谢他们!” 梁绍祥说。

  区、街、社区三级联动,让健康工作全覆盖

  除了通过党建搭建“三大平台”外,罗湖区还通过区、街、社区的三级联动,做实党建项目,促进了健康工作的全覆盖。

  2018年底,在黄贝岭社区,一栋10层楼高的医疗养护中心开业,社区健康、养老、居家上门服务无缝结合。“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和罗湖医院集团一起谋划建成了新的老年人养护中心,做到把养护中心设在了家门口。对入住的老人而言,就是‘养老不离村,看病不离床’。”张居正说。

  对老年人的关爱,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经过近些年的探索,罗湖区实现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优化,从而解决了老人医养结合的难题。

  这是罗湖通过社区党组织和社康中心联合,推动健康工作全覆盖的一个典型案例。除了和社区的联动外,罗湖区卫生系统还和教育系统通过党组织的纽带进行联动,制订了“健康少年”行动计划项目,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对9~11岁肥胖儿童开展干预活动。14家社康中心还与14所学校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协作关系,对学生的肥胖、近视、龋齿、贫血等常见疾病进行监测和综合干预等。

  此外,2018年以来,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还联合各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健康”服务活动,在各党组织和党员的帮助下,约100名专家、300名医务工作者和义工、200名街道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开展各类便民体检、老年慢性病防治等活动,服务群众约6000人次。

  郑理光认为,罗湖卫生健康“党建联盟”之所以得到群众的赞誉,关键就在于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助推发展,把支部建到每个科室,建到每个社康中心,畅通自上而下的医疗资源流通渠道。同时,最大化拓展健康共建范围,结成责任、健康共同体,将慢病预防、保健服务推送到群众家门口,优先解决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群众参与感获得感低等问题,以“治未病”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