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打造幸福河湖 实现人水和谐——专访省河长办常务副主任、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

2020-08-04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史成雷

王立新研究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工作。(曾文凡 摄)

  近年来,广东大力开展河湖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倾力打造幸福河湖,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推进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通讯员∕粤水轩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刘龙飞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河湖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河湖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带,也是重要的生产带,更是重要的生活带,河湖治理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河湖众多,大小河流2.4万条,长达10万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条,河湖健康生态对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大力开展河湖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倾力打造幸福河湖,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推进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南方》杂志就此专访省河长办常务副主任、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

  河湖治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南方》杂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大力推进河湖治理,对于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立新: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某种意义上,绿色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水是老百姓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态环境要素之一。通过河湖治理,可以让宝贵的河湖生态得到休憩和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为小康社会奠定绿色的底色;可以实现还水于民、还河于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休闲场所,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把良好生态环境变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大河湖治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南方》杂志:广东的河湖治理实践,对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王立新:广东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广东水系周边两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全省71%的耕地、82%的建设用地、80%的活动人群以及85%的企业,人水关系十分密切,加快实现人水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河湖治理,特别是万里碧道的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环境、提供了新动能、打造了新引擎。例如深圳茅洲河,曾经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现如今通过碧道建设,水、产、城共治,2万多亩土地得到释放,碧道沿线正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广州流溪河、梅州石正河、茂名锦江画廊等碧道试点建设,则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绿色农业”“红色旅游”带动产业扶贫,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

  广东河湖治理形成“分三步走”工作思路

  《南方》杂志:近两三年来,广东在河湖治理方面有着怎样的整体思路和部署?目前广东河湖环境整体情况如何?

  王立新:近两三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出发,系统谋划实施河湖治理专项行动,形成了广东河湖治理“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从1.0、2.0到3.0版的提档升级。

  一是坚决打好“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攻坚战,打造广东河湖治理1.0版。结合水利部“清四乱”(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根据省第1号总河长令部署,我省开展“五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涉河湖违建)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河湖“四乱”问题15998宗,拆除非法侵占河湖建筑物14853栋、面积866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别墅98栋。清理水面漂浮物1087万吨、河长8.14万公里。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11384个,清淤疏浚城市黑臭水体490条。

  二是实施“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和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大行动,打造广东河湖治理2.0版。在“清四乱”“五清”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八项重点任务。重点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确保2020年基本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坚决打好打赢碧水攻坚战。

  三是高质量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打造广东河湖治理3.0版。广东把万里碧道建设作为推动全省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的最重要抓手,按照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景象,为全省乃至全国河湖治理提供新素材、新经验、新样板。

  目前,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观,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趋好,主要江河湖库基本实现无成片垃圾漂浮物,肆意侵占河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一系列的专项行动让河湖水体变“清”了,水面变“净”了,体魄变“强”了,环境变“美”了。特别是通过“万里碧道”理念的贯彻实施,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做法,在治水各项工作中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老百姓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增添了亮丽的生态底色。

  广东河长制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南方》杂志:2018、2019年,广东河长制连续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在这方面,广东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王立新:2018、2019年,广东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是综合评价连续进入前五的三个省份之一。我们认为有几个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一是找准定位。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省委书记李希和省长马兴瑞亲自挂帅,把河长制第一责任扛在肩上,省人大、省政协协同联动,以上率下,推动河长制形成“党委政府统筹、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系统思维。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动治水从“部门分治”向“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转变的重要制度安排。

  三是抓关键少数。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特别是要狠抓地市党政“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为此,我省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全省镇级以上党政领导均担任双总河长,并且挑选任务最重的河流亲自担任河长。

  四是实打实的具体抓手。我省结合河湖治理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需要,“分三步走”打造河湖治理三个版本,有效地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往深里走、往实里抓。

  五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我省建立的“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实现了五级河长巡河和社会公众监督治水的智慧管理全覆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六是敢于动真格。河长制要“长牙齿”,就必须用好监督考核的利剑。为此,我省省级和各地市都建立了考核工作机制,并将考核结果在主要媒体上公开发布。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和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全省共有310名河长(不含自然村)因履职不力被问责。

  七是紧紧依靠公众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护河中有更多获得感,构建河湖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南方》杂志:2019年,广东省部署建设“万里碧道”。在这方面,广东有着怎样的建设思路,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王立新: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到2022年,广东将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万里碧道成为广东亮丽的水生态名片;到2025年,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到2030年,建成1.6万公里碧道,形成覆盖全省的碧道网络,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广东全面呈现。

  2019年4月,广东分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4种类型,遴选1个大湾区碧道和10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碧道共11个省级试点进行建设。同时,各市也积极开展市级试点建设,目前,各试点共建成400公里,涌现出了广州蕉门河、深圳茅洲河等都市型、城镇型碧道,清远连樟村、广州流溪河等乡野型、自然生态型碧道。这些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万里碧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是我省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全面推进之年,目前,万里碧道总体规划及省委、省政府的意见文件即将出台。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号令,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将万里碧道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广东亮丽的水生态名片。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