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陆河蝶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4.0

2020-11-23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刘龙飞 温柔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场持久的接力赛中,陆河通过一棒接力一棒的稳健步伐,让蓝图得到延续和落地

  ◎《南方》杂志记者/刘龙飞 温柔 通讯员/朱华斌 发自汕尾陆河

  ◎本文责编∕曹建民

  天色渐晚,廖少挺在等着最后一批蜜蜂“回家”。看着一只只满载而归的蜜蜂,刚满50岁的廖少挺盘算着明年再增加一些蜂箱。如今的他,已经是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的养蜂大户。

  “有了养蜂这个致富的路子,我去年一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有钱改造漏水的房子了,还安装了抽水马桶。”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少挺在对口帮扶中找到了脱贫的甜蜜事业,再也不怕没事做、没收入。

  如今,在汕尾市陆河县各个村落,到处可见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乡村美了,人气旺了,农民富了”这句评价出现在越来越多陆河人的口中。当地人对变化的震惊逐渐转变成了干事的热情,每个人都期待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浪潮中找到各自的“致富密码”。

  春风拂地,万象更新。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实现了华丽转身。目前,陆河县已建档立卡贫困户5592户1822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个贫困村已达到出列标准,实现贫困村100%出列、贫困人口100%脱贫的“两个100%”目标任务。

  更为可喜的是,陆河县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顺利从“脱贫攻坚”换道“乡村振兴”,在美丽的环境、兴旺的产业中,村富村美正在成为看得见的现实。

  在走向小康之路的征程中,这个地处粤东山区的县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密码”?从贫困县到宜居宜业宜游县城的蝶变,陆河如何实现华丽转身?陆河所进行的探索,无疑是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美丽之变

  在“精准把脉”中找到发展“金钥匙”

  10月下旬,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的村民们早早开始修剪起梅树的枝丫,静待几个月后的一场美丽邂逅。每年1月,在螺洞村,4000多亩连片梅树的梅花齐齐盛开,形成外界口中的绝美景象——“世外梅园”。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了。”去年起,中国画院的画家陈爱华就时常来螺洞村小住。村口一间清幽的小院,成了陈爱华在深圳之外的第二间工作室。从小院望出去,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梅园片片,流水潺潺,如在画中。

  美丽的自然风景,整洁的村容村貌,朴实的人文氛围,螺洞村的美激发着陈爱华的创作灵感。如今,陈爱华更是频繁穿梭于陆河县的田间地头,拿起画笔描绘他眼中的美丽乡村。

  与外来游客第一印象所感受到的美丽不同,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对家乡变化的欣喜。

  “几年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提吸引游客了。”在螺洞村党支部书记彭子顺的记忆里,5年前的螺洞村全村有500多间危旧土坯房,60%的房子外墙砖体外露;村内外杂草丛生,河道里堆满垃圾;村里户籍人口1804人,只剩下500多人留守。

  现在,螺洞村已然告别过去脏乱差的模样,变成了青山绿水、梅香四溢、整洁有序的新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正如彭子顺所畅想的那样,村子在变美的同时,还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里人气也跟着旺了起来。2019年梅花节期间,螺洞村共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50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零售额达60多万元。

  实际上,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螺洞村,整洁、干净、美丽已经成为陆河县各镇村的“标配”面貌。向往“美”,追求“美”,打造“美”,陆河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遍地开花”,农村道路沥青化、房屋美颜化、沿途景观化、田园产业化、村庄景区化成效明显,螺洞、共光、圳口、布金、欧田、富溪等村成为示范样板。

  美丽,是面子,更是里子。陆河县近些年颜值提升的背后,更是发展内涵的不断升华。

  长久以来,陆河县守着一座绿色资源宝库却找不到开门的钥匙。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陆河亟待破题。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陆河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陆河县委书记陈壮勇眼中,一系列政策给陆河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陆河开始了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陈壮勇介绍,近年来,陆河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和深圳坪山对口帮扶契机,主动对接、积极作为,有效运用上级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思路上,陆河县统筹片区联动发展,坚持以农旅结合、红旅结合、文旅结合、体旅结合“四个结合”和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有序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凭借“中国青梅之乡”、省级“林业生态县”、中国最年轻的客家县等原有资源,陆河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守住绿色发展的底色,陆河县用“美丽经济”成功践行了“两山”理念,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乡村旅游网红景点。

  2019年,陆河县南万花海和墩塘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园迎客,“客家文化长廊·天然氧吧”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东坑镇荣获“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称号,螺洞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46亿元……

  在“精准把脉”中找到发展的“金钥匙”,陆河县继续加快发展步伐。今年,陆河县出台《陆河县实施乡村振兴4.0三年行动方案》,将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流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绘就一幅农业增强、农地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4.0蓝图。

  产业之兴

  让“回到陆河去”更有底气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凌敏秀抬眼望去,顺山势种植的油柑树上结满了油柑,长势喜人。摘下一颗油柑,咬上一口,清脆回甘,凌敏秀想今年肯定是丰收的一年。

  2006年,凌敏秀与丈夫朱日耀从东莞回到陆河县河口镇田墩村,开始种植起油柑。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纷纷外出打工,种植油柑并不是一件吃香的事。经过多年的钻研,夫妇俩不仅研发出优良的新品种,还成立了日耀农夫油柑合作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7年,朱日耀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整个田墩村种植油柑近5000亩,一年创收2000多万元,还与深圳知名饮料企业达成合作。

  凌敏秀设想,未来可以整合更多土地和农户,将油柑种植基地扩大到万亩,在做大做强油柑产业的同时,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家门口就业”,对于曾经的陆河人来说并不是最优选择。位于汕尾北部的陆河县,“七山二水一分田”,曾经是广东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曾经的陆河县是座留不住人的小县城,五分之一的人口选择外出务工。

  哪里有产业,哪里才有人气,产业发展是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陆河县长期以来缺乏较大的工业产业,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要从农业产业上找到突破口。”陆河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驻螺洞村的扶贫第一书记,利健文对此有着更深的体会。4年前,利健文来到螺洞村,当时村子“空心化”严重,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在利健文看来,只有释放产业红利,才能让“回到陆河去”这一选择更加有底气。

  2017年,在利健文的牵线下,彭志华成了螺洞村里第一位返乡的大学生,担任村里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如今,在彭志华的带动下,螺洞村发展蜜蜂养殖户30户,年产值70多万元,合作社注册了“世外梅园”蜂蜜品牌,建立了电商平台,还建成了蜂蜜加工厂。“目前,螺洞村已吸引了逾15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利建文介绍说。

  如果说朱日耀、凌敏秀夫妇是第一批回乡的开拓者,彭志华则是尝到甜头“回巢”的创业者,产业的发展壮大让他们和更多村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前景。

  针对“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的农村产业发展难题,陆河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近几年,陆河县统筹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其中“5”是指“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2”是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目前,陆河已制定出台了《陆河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及方案,扎实有序推进“5+2”综合改革,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

  仅今年以来,陆河全县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近万亩,土地的良性流转解决了耕地长期撂荒、耕作碎片化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难以形成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问题,今年春耕期间,陆河种植作物面积3.5万亩,是去年同期的6倍。同时新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农业市场主体,以集约化、基地化的种植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陈壮勇介绍,目前陆河县依托全国农综改试点,大力推行“四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改革,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全县共成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1316个,村民以田地、山林等形式入股公司、合作社,共同参与村集体产业开发决策,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凝聚合力

  整合资源,激发“1+1>2”效应

  自退休后,郑克辉再次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陆河县河口镇河新村。如今64岁的郑克辉,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泡”在村子里。这位曾任揭阳市纪委副书记、人社局局长的退休干部,选择过一种不一样的退休生活——参与家乡建设,让村里实现更好的发展。

  “以前回乡的时候深深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远远还达不到‘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郑克辉坦言。于是,郑克辉与几位怀有同样想法的同籍乡贤自发组成了顾问团,共同为家乡振兴建言献策。

  “如今,乡村振兴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村民热情高涨,搞乡村振兴正当时。”在郑克辉看来,乡村将迎来二次创业的新高潮。不久前,在郑克辉和顾问团的努力之下,来自深圳的赛车项目即将落户河新村。

  乡村振兴,更重要的还是人的振兴。在陆河,聚合的力量正在发出建设最强音。近年来,乡贤代表新春座谈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头戏。“乡贤资源是陆河县宝贵的财富。”陈壮勇表示,陆河的振兴之路离不开乡贤的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乡村的振兴发展离不开多方合力,“深圳元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

  “比起在深圳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毕竟是在家门口,既上班又能照顾家人,已经很满足了。”华侨城·螺溪谷员工叶燕辉感慨道。

  2018年6月,螺溪镇欧田村引进的华侨城·螺溪谷项目正式建成运营。进入欧田村,火龙广场、欧田书舍、青梅酒吧、擂茶会馆等特色景点吸睛不断。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

  作为深圳市坪山区政府、华侨城深东集团对口帮扶陆河县螺溪镇的旅游扶贫项目,华侨城·螺溪谷项目通过收益分成、土地租金、就业用工、农产品销售等,一年为当地群众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项目已经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25万元,解决当地稳定就业17人、聘用散工4402人。同时,依托该项目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乡村旅游+农户”精准扶贫模式,由坪山区出资300万元参与投资,为6个贫困村各入股50万元,以10%的保底分红,用于坪山区帮扶的贫困户增收。

  《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在精准扶贫方面,自2016年5月以来,深圳市对口帮扶陆河县13个贫困村,其中坪山区帮扶6个贫困村。截至2019年底,通过财政保障兜底、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大病救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已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基础民生指标达到“八有”标准,深圳市帮扶陆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31户4336人(其中坪山区帮扶542户1994人)已全部脱贫,实现了省、市提出的2019年底前实现“两个100%”的目标任务。

  “帮扶要做到‘输血’与‘造血’相融合。”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这样认为。比如,创新扶贫机制,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深圳驻陆河13个帮扶单位共计投入1300万元帮扶资金,投资入股新河工业园区产业配套项目,以10%的保底分红给各贫困户,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日常生活补贴、大病医疗费用补贴、水灾风灾房屋修缮补贴等。

  此外,在园区共建方面,2014年以来,坪山区与陆河县结对帮扶,共建园区,共计投入帮扶资金1.32亿元,涉及产业园区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民生帮扶,有效推动了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园区从无投产企业到引进企业项目47个,其中已投产企业23家(包括配套项目5个),从最初的无水泥路面到现在以坪山大道为主干道,规划纵向道路4条、横向道路3条,从零产值到2018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对陆河县来说,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合理吸纳外界之力,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久久为功

  将乡村振兴“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场持久的接力赛中,陆河通过一棒接力一棒的稳健步伐,让蓝图得到延续和落地。

  “除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还要狠抓落实,抓实抓细,让工作落地。”对陈壮勇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贵在坚持,这也是他在多次去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后最大的心得。

  在陆河,一项工作的推进,从顶层设计到具体事务的推进,党员干部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陆河县委县政府把“五城联创”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作为推动陆河实现城乡巨变、华丽转身的有力抓手,坚持全县一盘棋,调动一切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比如,构建“1+5+2”工作体系,即1个领导小组、5个创建指挥部、2个督查工作组;制定实施一月一主题测评、十大整治十大提升行动、精细化管理、打造最干净最整洁地区(村庄)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推行督查、曝光、问责“三步工作法”,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据统计,2016年以来,陆河累计对全县创建工作实行了32轮督查排名,先后有县、镇、村领导干部102人次因创建工作推动不力通过县广播电视台作公开检讨;共有21名党员干部在创建工作中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被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

  此外,在推进具体项目落地上,县主要领导出动成为陆河项目建设中最大的特色。

  “为了服务好项目,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组成的服务小组,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服务项目落地。”陈壮勇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为了吸引更多项目落户陆河,不仅要完善硬件设施配套,还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

  如何激活更多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陆河县紧紧围绕“红色细胞工程”,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着力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党组织都坚强起来。

  陈壮勇介绍,陆河县聚焦基层党组织,推进“支部末梢激活行动”。抓好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县127个村(社区)规范化设置工作,共设立173个党支部、476个党小组,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切实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以网格化管理思维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工作,设立“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全县已划分大网格8个、中网格127个、小网格783个,共招聘专兼职网格员1200多名,通过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五治一体”有机融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现阶段,我们在人才、产业等多个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久久为功。”陈壮勇直言,脱贫攻坚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的重要发展命题。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陆河广袤的大地上,乡村振兴的“陆河样本”终将结出更绚烂的果实。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