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再送一程才放心

2021-01-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影子

  在远离繁华都市的日子里,扶贫干部们带着这颗“不走的心”,把对扶贫的一腔热血转化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发自梅州、韶关

  ◎本文责编/蒋玉

  一栋栋崭新的临街小楼、宽敞明亮的铺面、充满忙碌身影的生产基地……梅江、梅潭河、汀江三江汇合处的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在广州的帮扶下,蓬勃发展起来。

  “资金跟着群众走、群众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有了这些,我们继续扶上马送上一程。”一米八的大高个、80后的广州市委办公厅对口帮扶旧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旧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郭纯宇如此总结“致富经”。

  如今,曾代表中国队获得水上救生世锦赛冠军的郭纯宇在村民们口中多了一个身份—“带货书记”。无论在哪,他都不忘推销村里的金牌产品—灵芝孢子粉和蜜柚。在郭纯宇的大力带动下,广州市委机关食堂里也设立了扶贫农产品专柜。

  脱贫之后要致富,脱贫之后能致富。这是全省脱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再送一程才放心”的一个缩影。

  不走的工作队

  目前,旧寨村的51位贫困户都已经按上红手印、摘下穷帽子、挺起腰杆子。在灵芝产业基地务工的罗叔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现在他每个月不仅增加了千元收入,还学会了种植的技能。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们活用起来,村子从悄然变化到了质变,老旧的村委会改造而成的红色驿站成了村民们的新去处。良好的村风吹拂着,从个人到集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早早地进入工作队的视野—如何可持续?郭纯宇开始着手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2017年,旧寨村开始发展村里的产业,他们紧紧依托村“两委”班子,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他们侧重人才搭建,培养了灵芝种植带头人吴纵才、创业带头人吴志辉、蜜柚带头人罗新民等作为致富带头人,同时合作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灵芝基地可为贫困户提供8~9个工作岗位,蜜柚加工厂也可提供5个工作岗位。这些数据支撑起来的是村民们日益增加的幸福感。

  全村培养起了一批贫困户脱贫先锋,形成了梅州市为数不多的依靠村“两委”班子自身发展、建设、经营并形成稳定收入、长效机制的经济组织。旧寨村有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这支“不走的工作队”逐步发挥热量。

  从“独奏”到“合唱”,旧寨村的每一个可喜变化都印进了村民的心中。他们看到郭书记和扶贫干部们日夜地加班,带来了广州市委办公厅的“广州资源”;他们看到广药集团汉方公司和村合作社的灵芝项目,一次性采购灵芝原粉600斤,价值18.6万元;他们看到金柚康企业续签了长期收购合同,村里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他们看到有了广之旅的红色旅游支持,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确定为梅州4天3晚游的精品路线景点……

  “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面对《南方》杂志记者的提问,郭纯宇透露出心中的底气。有这些的“扶上马”,接下来的“送一程”是水到渠成的。“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其实并不孤单。我们还有更多的力量可以投进来,特别是党员队伍。”他说。

  郭纯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人驻村,全厅参与”,仅2020年期间,广州市委办公厅领导及扶贫领导小组带队到村7次共59人,这份力量全程参与贫困户脱贫方案的研究制定及实施,通过走访贫困户、现场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扶计划得到最及时的优化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村内家庭收入结构不合理、不稳定户得到了“量体裁衣”,收入结构得到调整。截至2020年底,24户劳动力家庭中符合“种植+务工”的20户均已完成调整。这让种植、务工的搭配更加合理,保证了贫困户的稳定收入。例如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不能外出打工,但家里还有种养,保证了基本生活。

  全心全意为旧寨村谋发展的郭纯宇是全省第一书记们的生动写照。这支队伍让“不走”成真。

  不走的产业

  “生活跟葡萄一样甜啦。”贫困户肖姐开心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一年四季里她最喜欢盛夏采摘下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虽然汗流浃背,但对生活重拾信心令人充满着幸福。和她一样在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的贫困户们也都体味着这份美好。

  这个位于南雄市雄州街道迳口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得益于南雄市脱贫攻坚有效长效机制上的创新,得益于对扶贫资产的有效管理,这也成为省内外前来调研学习扶贫资产管理的重要经验之一。这份成绩的背后是第一书记们想方设法,让村里已经发展起来的产业继续蓬勃向上。

  从2009年开始的扶贫“双到”、2016年以来精准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这些在南雄市都被纳入了扶贫资产管理的范围。各级财力物力都管理好,不仅成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更持续地产生了收益。

  2020年7月,南雄市首个村级扶贫济困基金在珠玑镇中站村设立,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注入强心剂。对口帮扶的省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齐为民为了这件大事忙前忙后,经过他的推动,所在单位自筹资金100万元,同时收到村集体和乡贤们等4万元的捐助资金。

  中站村为此成立监督小组,并制定《珠玑镇中站村扶贫济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资金从筹集到结余,每一步都得到了透明、有效的监督,村里的现在和将来得到了最大的保障,齐为民的努力没有白费。

  放眼全省,记者曾走访的许多地市都有“不走的产业”的成功探路:广州帮扶梅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帮农民们打开了较为稳定的农产品销售平台;“陈小鸽”等一批诞生于扶贫产业的自有品牌,让乡亲们今后的致富路有了更高含金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让产业留下来,第一书记们在持续发力。

  不走的心

  要致富,第一书记当先锋。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暴发,第一书记们纷纷第一时间赶回所在村。《南方》杂志记者跟随省扶贫办暗访督导,发现深圳市坪山街道驻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第一书记刘永刚大年初三就已返岗。督导组赶到村子里时,正见他忙着跟村里的一户户老少叮嘱各种注意事项。

  记者在其宿舍见到两个已经吃空了的方便面箱子,他说:“防控形势严峻,即便餐餐以方便面为食也很不错了,这个时候吃饭是很小的事,全村村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大事。”

  危难时刻见真情,第一书记们对村子念念不忘。

  隆冬时节,山间的清澈河水带着四方游人们的笑意流向远方,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里一片美好田园风光。迎着夕阳,省委宣传部驻大陂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涛带着扶贫队员李喆、梁文婷继续往村民家走去。

  2016年4月以来,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大陂村。2019年7月,刚到村里不到两个月,张涛体重就下降了10多斤。有一天,他走了近4万步,刷新了最高步数。在远离繁华都市的日子里,扶贫干部们带着这颗“不走的心”,带着感情为群众服务,把对扶贫的一腔热血转化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作出了自己的一番贡献。

  “大陂村到马头镇全长6公里的扶贫公路,星光大道全线亮灯。山里人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山路弯弯,夜深了,还在赶路的张涛不忘在朋友圈为大陂村的美丽发声。

  他的这组图片也第一时间在马头镇大陂村委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来,打卡大陂村的“星光大道”!》里被采用。在扶贫队的推动下,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成了村民和外界了解大陂村的不二选择。扶贫政策、村务信息以外,还有温暖大陂、人文大陂、美丽大陂……以及分类详细的内容编发和推送。

  充满温度的新媒体平台,充满温度的山村。

  经过各方各部门的努力,如今的大陂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2019年1.7万多元,村集体收入从刚过万元到2019年突破70万元,2020年突破100万元。45户贫困户140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大陂村完成贫困村整村出列。

  眼下,张涛驻村以来的第七双鞋又将“下岗”,他在朋友圈写道:“鞋在脚下,路在远方。”

  郭纯宇、齐为民、刘永刚、张涛……第一书记们肩负着抓党建、抓扶贫、强基础、谋发展、惠民生的“第一责任”,用自己的汗水将贫困乡亲们扶上小康骏马,再送上春光明媚的新一程。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