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红色村变形记

2021-01-11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石静莹

  “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是我省加强基层党建的“红色动员令”,也是基层农村以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建设,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红色样本”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潮组宣 廖云平 汕组宣 发自潮州、汕尾、韶关等地

  ◎本文责编/张蓓蕾

  一座客家半围屋依山而建,屋前土地平整宽阔,古井井水清冽。山腰郁郁葱葱的绿色茶园,掩映着醒目的红色党建标语,这里是位于粤闽两省交界处,潮州市饶平县北部山区的上善村。

  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上善村村民积极投身革命,为了革命事业牺牲37人,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2017年12月,上善村被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村”,随后抓住机遇,与潮州市其他“红色村”,如潮安区世田村、饶平县长彬村等,共同将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道路。

  “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是我省加强基层党建的“红色动员令”,也是基层农村以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

  经过三年的探索建设,各个“红色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打造出一批绿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影响广泛、脱贫攻坚成果显著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红色样本”。

  脱胎换骨耀初心

  “现在道路拓宽了,车辆进出比较方便,建设这些红色广场也特别好,晚上有很多人在这里活动,老人小孩都在这里打羽毛球、打篮球。小孩还可以听老人说革命故事,特别好。”走进上善村和长彬村,讲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拍手称好。

  近年来,上善村和长彬村结合“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红色党建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等工程,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在于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与上善村和长彬村相隔一个多小时路程的世田村,着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以“红色村”建设提升组织力,以提升组织力推动“红色村”建设。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世田村对红十一军军部旧址和革命人物纪念碑进行维护整修,采用投影技术展示旧址石洞内革命历史原貌,防止破坏遗迹。开发“红色文化体验径”,走红十一军走过的路。收集红色史料,带动红十一军文化保护与发掘。

  红色资源的发掘需要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发挥革命资源优势。

  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赤山村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红色根据地和发源地,全村共有12个红色革命遗址,登记在册烈士29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同志早期宣传发动革命的第一站,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底蕴。城东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传承为抓手,高品位规划设计。精心串连赤山村12个红色革命遗址,原址原貌进行修复重建,全方位展示赤山红色历史延续脉络。

  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被誉为“粤北革命摇篮”,曾是抗战时期始兴县委机关和抗日指挥中心所在地,红色资源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度学校。

  风度村被列为广东省级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创建村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红色历史遗址进行抢救性修复。

  修复后的风度村,丰富了红色遗址内容,扩大了红色历史遗迹的可观赏性和教育性,完善了红色旅游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品质,倾力打造出粤北山区的红色旅游名片。

  走稳脱贫致富路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是革命老区之一,也是仁化县3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截至2017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

  过去,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水稻,以零星养殖猪、鸡及农闲时外出打散工为辅。

  近年来,该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采取“村委会+无劳力农户”入股的形式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成立了安岗村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五黑鸡鸡苗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规模种养殖;以合作社模式推进花卉(绣球)栽培种植,带动60%~70%的贫困户增收。

  在安岗村山背村小组旁,上百亩的绣球花基地尤为引人注目。这是挂点扶贫单位从广州引进的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绣球花盆栽生产、永生花和干花加工生产、绣球花销售和绣球花主题乡村休闲旅游等项目。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分红以及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目前,该基地栽培的20多万盆绣球花已经上市,整个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多万元。

  如今,安岗村与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小镇、石塘古村等串点成线,成为重要红色景点,吸引了各地党员干部及市民游客前来瞻仰革命遗址,重温红色记忆,休闲体验;村民入股花卉基地,成为“股民”,同时可以在花卉基地务工,“股民+打工”,让大家有了双收入;贫困户的蜜柚园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全村117名贫困人口已如期脱贫。

  上善村山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种植具有优势。驻村工作队及上善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选定茶叶种植为产业扶贫项目,并引导该村茶叶种植大户作为产业帮带示范户,指导贫困户进行茶叶种植。

  如今,上善村党建飘“红”、产业透“绿”,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激活当地的一草一木,初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实现了全村脱贫。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让广东的“红色村”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为主线,大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脱贫之路。

  记者观察

  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宝贵的历史财富,把“红色基因”转化成脱贫的原动力,2017年,广东全面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分两批梯次推进,重点建设60个村。

  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动下,许多村唤醒了“红色记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址)得到了保护、修复。

  建设“红色村”,既注重源于“红”、体现“红”,更要注重传承“红”、激活“红”,用红色文化烘托红色精神,以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

  对“红色记忆”的唤醒,激发了村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不少曾经一贫如洗的贫困村,抓住建设机遇,化“红色”为“动力”,不仅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而且通过红色领航获得了绿色发展,各项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让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坚持“红色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例如,长彬村曾是潮州市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如今,依托青梅种植产业优势,由村党组织搭台,发挥广东梅业食品有限公司的龙头作用,建立“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联结机制,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小青梅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红色村”后续建设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旅游点,如何让游客真正“留下来”“再回来”?必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让绿色产业和特色农家乐融合,增强游客体验感、参与感,走出一条“红色基因+绿色产业+特色旅游”的振兴之路。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红色村”的发展,充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带动其他革命老区村进步,推动形成基层党建、红色资源、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