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搏动不息的高潭“红色心脏”

2021-01-2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冰青 林琳

  编者按:

  2017年底,广东省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经过三年的探索建设,全省各地打造出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

  《南方》杂志推出《吾土吾乡·红色村VR巡礼》全景报道专题,选取亮点突出的“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深入挖掘当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党建基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南方》杂志记者/陈冰青 林琳 发自惠州

  ◎本文责编/刘树强

  2020年国庆期间,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省内各地的游客。他不厌其烦地将村里革命纪念广场、红军井、百庆楼、百祥楼、湖山书舍等故事娓娓讲述,为大家还原红军生活原貌,陪伴他们一路感悟初心使命。

  “中洞改编”雕塑上那面鲜红的旗帜,早已烙印在戴仕球的心头。他时刻牢记,自己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要继承先辈的遗志,把中洞发展好,让这块红色热土“红得殷实”。

  这几年,高潭镇牢牢把握惠州市建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宝贵机遇,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通过大力挖掘党建特色文化,逐步探索出一条红色乡村振兴之路。旧貌换新颜的中洞,也成为高潭革命老区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红色心脏”焕发勃勃生机

  高潭,既是东江革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上世纪20年代,高潭集东江区域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地,在中洞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医院和红军俱乐部、印刷厂、电话所等,被誉为“东江红都”和“红色心脏”。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转战东江,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在中洞改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进行武装斗争。当时,村民戴焕其负责留守后方,并将自家宅邸百庆楼、百祥楼腾出,全心全意为革命服务,而戴仕球正是他的后人。

  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远去,但当年的革命精神永远扎根于这块土地,植根在勤劳的高潭人民心里。2017年,广东省全面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中洞村被列为第一批示范点。那年村级换届,戴仕球放弃在深圳百万元年薪的工作,带着浓重的乡土情怀返乡当“领头羊”。

  为了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6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其中,以中洞为中心整合红色资源,许多项目都涉及中洞村。

  不出所料,戴仕球遇到了阻力。“时间紧,任务重,有些村民不理解”。戴仕球只好带领村“两委”成员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进村入户一家家做工作。遇上说不通的,他就动员党员、乡贤等有威望的人帮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2个月,村里就完成了300多亩征地。戴仕球趁热打铁,带领中洞启动4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同时,中洞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开发集旅游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由中洞村党员和革命先烈后人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一系列动作让中洞村发生了可喜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小在深圳长大的戴仕球,将深圳的“拓荒精神”和身上传承的革命精神深度融合,果敢、担当、创新,成为他身上最醒目的代名词。跟随他的脚步,很多村民回乡创业,开起了民宿,“根据地”“忘山居”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近两年,中洞村已成为珠三角最受欢迎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游客不仅可以重走红军路,缅怀先烈事迹,还可以纵情自然山水,体验农家生活。中洞村出产的优质蜂蜜、山茶等纷纷进驻高潭商业街,牛大力、黄精等优质南药在中洞山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依托红色旅游,中洞村还将继续深度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配套项目,并有计划引入第三方旅游管理公司,系统化开发中洞各类旅游资源。

  “红色+”搏动高潭发展引擎

  昔日熙熙攘攘的红军医院,隐藏功名,变为山边一座普通的房子;全盛时期有100多名工人的红军被服厂,也悄然退居幕后,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

  革命精神在勤劳、果敢、坚韧的中洞人民中很好地传承下来。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洞乘势而起的红色旅游业唱响了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为重塑高潭辉煌的重要样本。

  1927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在高潭山区命名。多年过去,马克思街、列宁街面貌一新,在灯光下显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漫步老街,仍能感受到高潭浓厚的红色人文气息。

  “我要两斤花生和这个特产。”“好的。”在新改造的列宁街一个档口,档主杜贵镇忙得不亦乐乎。《南方》杂志记者看到,马灯造型的路灯、青石板铺就的地面,用红色五角星等革命元素装点的楼房随处可见。作为迄今中国革命史上发现最早以马克思和列宁名字命名的街道,见证了老区近几年的美丽蝶变。“现在店铺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国庆期间都忙不过来。”杜贵镇说。

  除此之外,高潭村民积极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蜜柚、绿茶、石斛、百香果等高效经济作物都成了农家宝贝,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特色农业声名鹊起。仅在2019年一年,高潭镇就接待游客超过4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

  红色教育,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课题。东江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2020年9月,高潭东江干部学院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自2020年9月中旬揭牌以来,学院秉承“突出红色、彰显特色、联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吸引近5000名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如今,东江干部学院办班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双区”建设的学习交流平台、展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学院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景点、餐饮、民宿等行业发展,“反哺”高潭效应日益明显,促进了居民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不断激活红色基因,一个富有革命精神和雄武气质的高潭已经崛起。这颗搏动不息的“红色心脏”,正奋力谱写新的传奇。

  红色词条

  中洞改编

  1927年7月中旬,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形势下,改组后的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依靠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进行武装起义。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在南昌举行起义。起义后,部队挥师南下,准备占领广东,重新北伐。

  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进入高潭中洞。东江特委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指示,对起义军余部进行改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随后,在高潭中洞创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机构,走上了创建人民军队的历程。

  1928年1月,广州起义军余部改编的红四师到达东江与红二师会师,成为东江地区工农武装的骨干力量,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马克思街”和“列宁街”

  1927年11月11日,中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在惠东高潭成立。在高潭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当地群众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乡苏维埃政权,打击反革命分子,还先后把镇上原本的新街、老街分别更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最早以马克思和列宁名字命名的街道。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