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展”式新生活

2021-03-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春节期间,在广东美术馆参观“广州百年文艺大展”的观众驻足讨论欣赏画作

  平日里奔波于繁华街头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以更宁静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年,而在今年提倡“在粤过年”的特殊背景下,“看展览”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传统的春节是热闹的,而热闹却不是唯一选项。从团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到赏花、看电影、踏春、短途游,平日里奔波于繁华街头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以更宁静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年,而今年在提倡“在粤过年”的特殊背景下,“看展览”成为最佳选择之一。在节日喧嚣之外,去美术馆、博物馆,静静地看一个心仪的展览,别有一番收获。

  大展里细品“爷青回”

  《新青年》季刊创刊号,康有为《行书天大乐始八言联》,高剑父国画《东战场的烈焰》,李铁夫油画《未完成的老人像》,晚清立体照片观片器,潘鹤雕塑《艰苦岁月》,关山月国画《绿色长城》,唐大禧雕塑《猛士》《白门柳》,茅盾文学奖奖牌、手稿及图书,李定宁、李斌成牙雕《盛世乾坤》,仅冲着这些珍贵的藏品,不少人今年已经二刷、三刷广东美术馆。

  1月26日,“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于广东美术馆开幕。作为广州市首次举办的全面总结广州文艺百年历程的大规模展览,这次大展可以说是广州近百年来文艺精品佳作的一次大集结。

  丰富而珍贵的藏品、明晰的时代划分、精心的布展,尤其改革开放后广州引领先锋的流行音乐、影视的发展记录展示,不仅让整个大展层次丰富,还增强了趣味性、互动性,成功避免了大型展览容易出现的沉重感、距离感。观众们踱步其中,默默地感受着“回忆杀”“爷青回”。

  除了实物展品,广州文艺百年大展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展示方式、融合多种视听手段动态展现经典作品。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与名作合影、浏览展出作品背后的故事。为方便外地观众观看展览,大展还设有在线虚拟展馆(VR展馆),观众只需点击相关链接就能在线观展。各展厅还设有专门的文献展示区,展出广州文艺名家画册、文集。

  不仅如此,组委会还在展览期间同时举办了“我最喜爱的广州文艺大家”活动,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让观众们选出心中喜爱的文艺大家。

  百年文艺,重在传承。《南方》杂志记者探展时,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参观展览的观众中多了很多中小学生带着笔记本来到展厅,边看边记。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在为学校寒假的研学活动“打卡”。

  “不少珍贵文物是第一次公开展出。”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近现代以来,广州一直在中国文艺现代转型上勇立潮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新文化运动、现代文学的开端、广东音乐的现代转型、广东戏剧的革新、岭南画派的创立、西洋画的率先引入、新兴木刻运动热潮以及摄影、电影的始发等,都在文艺史上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广东画院的新址新展

  2020年底,广东画院(新址)投入使用,搬入新家的第一个大展“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分量十足、吸睛无数。

  日前,记者走进广东画院(新址)。阳光明媚,这栋灰色的建筑在暖阳里散发出庄重的魅力。作为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先后被列入省“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广东画院(新址)经过10多年建设,于2020年9月30日竣工并与世人见面。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美术爱好者为“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而来,其中不乏牙牙学语的儿童和白发苍苍的老者。

  此次展览阵容强大,共展出方人定、王肇民、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黄新波等7位艺术大家,黄新波、关山月、王玉珏、刘斯奋、许钦松、李劲堃、林蓝7任院长,余本、崔德祺、饶宗颐、蔡迪支、黄笃维、陈少丰、林近、迟轲、王立、汤小铭、汤集祥、林墉、伍启中、林永康等14位艺术顾问以及冯少协、李东伟、黄国武、孙洪敏、黄唯理、周正良、陈迹、陈映欣、杜宁、关坚、刘三齐、卜绍基等12位在职艺术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300件代表作。

  同时展出的还有广东画院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新址建设历程共100多件文献图片。现场的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方式展示了历年广东画院内部刊物,让观众更加了解广东画院的深厚底蕴和辉煌历史。

  “随着广东画院新址的落成及投入使用,未来广东画院将紧紧围绕‘学术立院、公益为先、传承传统、创新发展’开展画院重点工作,即“一个硬件与三个软件”—大楼、大作、大家、大活动,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大力培养名家大师。”广东画院院长、党委书记林蓝介绍说。

  新址新展新风貌。“2021年,我们将紧扣建党百年重要时间节点,提早谋篇布局,组织开展‘红色之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创作前期考察写生展览’,组织画家队伍重走浙江嘉兴、井冈山、陕北等老区,通过采风写生、创作汇报等系列活动,精心策划献礼建党百年。”林蓝说。

  无论是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岭南美术事业,提升广东美术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发挥广东美术创作人才培养中心作用,还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广东画院都已经以“新家”为契机,打开了全新的未来。

  从鞭炮到展览

  亲手制作一枚吉祥纹饰徽章、DIY一件传统服饰、感受神秘的无文字的文明……寒假期间,广东省博物馆安排的“一天不落,玩转寒假”活动吸引了不少孩子前往参加,收获着学习知识和动手做手工的双重快乐。

  广州交响乐团与酷狗合作,在新年专区里举办的马思聪第一交响曲线上新春音乐会特别专辑,受到乐迷热捧。

  阳江市推出首届文化艺术博览会云展览、夜光风筝云欣赏等活动,还进行云展演《李淮扬传奇》和《唐明皇与杨贵妃》两部粤剧。

  …… ……

  这些结合实际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正是今年春节众多市民过好文化年的写照。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依托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图书馆景区等场所,全省各地开展1394场次文旅活动,其中组织线下博物馆、美术馆、主题书展、重要非遗项目、文艺演出、阅读专题讲座展览展示活动504场,线上文博展示和公共文化惠民活动890场。

  无疑,许多的老广东人、新广东人都过上了“展”式新生活。

  记者观察认为,观展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离不开拍照、发朋友圈短视频等这些年轻人生活交际方式的推动。当人们的生活纽带变成手机,所有的生活动态都获悉于社交平台的时候,观看展览体现了一种更阳光积极的文艺生活态度。

  “传统佳节和现代生活在交叉中的交融,势必成为今后更长时期内人们的过节乐趣。对一个具体的人或其家庭来说,今后交替选择不同的方式体验过年的旧风俗和新感觉,或许是不错的想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春节文化的观念变迁》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一些旧民俗没有了,一些新民俗正在形成。民俗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感情认同和价值认同,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今年,广东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响应号召留粤过年,正说明了以往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放鞭炮、走亲串友等传统民俗,正慢慢向更有文化味道的活动过渡。从鞭炮到展览,一动一静之间,恰是文化生活方式的变迁,也是人们精神层面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结果。

  新“艺”年来了,你去看展了吗?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