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好戏都在烟火里

2021-03-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梦醒

元宵节当晚,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经典折子戏专场,吸引众多戏迷来观看

  今年的粤剧春班和地方戏的过年大戏,新剧多了,人气旺了,处处透着不一般的烟火气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在广东,若是没有粤剧春班,这个年便少了一份热闹。不仅是为了喜庆,看大戏更是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一份归属感。今年,不少戏剧团选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春班演出。经历了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班演出究竟如何?《南方》杂志记者探班春班,发现今年的粤剧春班和地方戏的过年大戏,新剧多了,人气旺了,处处透着不一般的烟火气。

  让粤剧时尚起来、流行起来

  2月26至27日晚,元宵节期间,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座无虚席。一连两晚,群星璀璨名家云集,由众多名家携手献演的古装粤剧《紫钗记》(群星版)和经典折子戏专场的豪华演出阵容产生了显著的明星效应,吸引了大批观众、粉丝到现场捧场。至此,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连演14场的广东粤剧院2021年春班系列演出圆满收官。

  新年就要睇大戏。据了解,广东粤剧院“新年睇大戏”系列演出自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5年,逐渐发展成为粤剧演出推广的知名品牌,不但深受观众戏迷喜爱,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市场的认可。今年春节,广东粤剧院2021“新年睇大戏”系列演出期间,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每晚都热闹非凡。名家名剧轮番上演,精彩纷呈,不仅让人民群众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粤剧艺术也得到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播。

  记者在演出现场发现,今年的春班演出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粤剧也时尚起来,更加贴近年轻群体。

  近年来,粤剧作为广东地方戏的名剧种,影响力已经不限于广东省内。今年,粤剧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在春晚戏曲节目《盛世百花园》中,广东粤剧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与粤剧名家朱红星代表粤剧联袂登上春晚舞台,演绎清新柔美的粤剧《白蛇传·情》片段,在春晚精彩纷呈的节目中展示了粤剧的独特魅力,向全国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这次演的是自己最熟悉的戏,比前一次更加淡定自信。很荣幸能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再次展示粤剧,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粤剧的美。”第二次参加春晚的曾小敏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央视春晚的舞台,让世界各地人民看到中国戏曲的现状、各代表剧种的魅力,留下了好的口碑美好回忆。

  粤剧是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粤剧未来的方向,还取决于粤剧及其文化事业在当下的发展现状和与年轻群体的衔接紧密程度。

  面对越来越广阔的戏曲市场和戏曲传承发展的问题,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提出了她持续关注的问题:“流行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并引领未来生活?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戏曲文化的支持力度、资源配比、教育系统性投入等。”

  受到观众和粉丝的喜爱,是第一步。粤剧人正在身体力行,继续寻找让粤剧流行起来的方向。

  地方名角演出忙

  2021年的央视元宵戏曲晚会十分特殊,演员们首次走出演播室,在实景演出场地完成了录制。不少守在电视机旁的广东戏迷惊喜地发现,大家熟悉的广东潮剧院名家林燕云、王美芳携潮剧《观灯》登上了央视元宵戏曲晚会舞台。

  央视2021年元宵戏曲晚会的录制地点在江苏省东台市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户外实景和戏剧情境融合,时长100分钟。在节目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戏曲晚会涵盖了京剧、粤剧、潮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10多个南北剧种,形式丰富多样。潮剧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潮剧《陈三五娘》选段《观灯》,讲述的是一个以元宵节为背景的浪漫爱情故事,十分应景。来自广东潮剧院的林燕云和王美芳分饰陈三和五娘。此外,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也专门推荐学生参加此次元宵戏曲晚会。

  正字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黄壮营演唱正字戏《金山战鼓》选段;西秦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吕维平演唱西秦戏《回窑》选段;白字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吴佩锦表演白字戏《山伯访友》选段;白字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静洁表演白字戏《彭湃之母》选段《听言来心震颤》……今年春节,汕尾市戏剧名家戏迷联演活动,内容涵盖了名家讲解、展示、与戏迷联演、现场点评等环节,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在汕尾市数字文化馆线上平台收看。通过精彩的剧目表演、生动的戏曲文化讲解,展示了汕尾当地特有的稀有剧种在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中的风采魅力,让没有回到家乡的游子依旧感受到家乡的年味儿。

  文化名城潮州行动更早。在2020年12月26日晚,潮州青龙古庙的文化广场上就上演了“美丽潮州·欢乐万家—2021新年戏剧歌册演唱晚会”。晚会上,来自潮州各界的文化志愿者,向观众倾情演绎潮剧选段、潮州歌册等传统曲艺节目。尽管当时寒潮猛烈,但露天观看的观众们却热情高涨、喜气洋洋。不仅如此,春节期间,潮安广播电视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线上亮相,潮剧表演艺术家王锐光与戏迷票友们同台演出,送上原汁原味的祝福。

  这一切得益于广东这几年在对古老戏种和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发展、创作上所进行的不懈努力。早在2015年,广东就开始实施“广东省百台地方戏发展扶持计划”。“粤戏越精彩”活动也逐渐成为加强地方剧种建设、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品牌,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充满魅力的地方戏。

  红色经典成创作新方向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瑰宝的集中体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对于戏曲的热爱与需求也许曾经走入过低迷,但在当下来看,热情不减、后来人追上。戏曲艺术面临着“新面貌、新突破、新追求”的迫切发展命题。

  广东是戏曲大省,更是戏曲名省,在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上,广东正逐渐走出有湾区特色的道路。白字戏《彭湃之母》编剧、国家一级编剧范莎侠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地方戏独特的艺术形态,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近年,国家加大了对地方戏曲的政策扶持,加之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地方戏也逐步拥有文化市场。广东除了粤剧,其他地方戏也都在发展。只要人民群众喜爱,有需求,地方戏就能继续传承和发展,观众喜欢的好剧目是拥有演出市场的。”

  戏曲艺术虽然是传统文化,但若要生机活力不减,最不能缺乏的是鲜活的时代气息。时代与传统并非对立,通过创新内容,不仅能够体现出勃勃生机,也能够突出体现出传统的经典永恒。

  “在当代,戏曲的传统魅力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戏曲能传承至今,得益于其符合自身艺术规律的发展和创新。在传承中,戏剧一方面保持戏曲的本体艺术,另一方面不断地适应时代的文化需求,而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不是以损害戏曲的本体艺术、迎合各种需求而得来的。只有守住戏曲的本体精神,才能真正适应当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更高需求。”范莎侠说,“因此,我们面对戏曲发展的机遇,更要保有创作出长留于舞台的好戏的初心。”

  在建党百年背景之下,在挖掘地方文化、红色故事上,地方戏剧更是发挥优势,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和红色教育的优秀载体。近两年大火的白字戏《彭湃之母》、潮剧《百姓之子》、正字戏《黄厝寮》等都以红色题材作为内容创新的新方向,让戏迷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曲调的魅力,更让优秀地方文化、红色历史与时代旋律同频共振。

  守正与创新,字面简单,含义却隽永深远。戏曲人守传统戏曲唱念做打之“正”,创与时代同频之“新”。人们感受着戏中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更感受着在当下的“慢板”“流水”中,守正的原汁原味、创新的绚丽多姿。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