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春暖大陂村

2020-01-13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卢益飞

大陂村一隅

 

  村里的路灯照亮了道路,更点亮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一幅美丽乡村山水画卷,正在大陂徐徐展开

  ◎《南方》杂志记者/卢益飞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李焱鑫

  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位于九连山山脉谷地,一条鲁古河穿村而过。“生态鲁古、大陂峡谷、果香满园”,村口绘就的山水画中的12个字,浓缩了大陂村所拥有的优质自然资源。

  如今,提到大陂村,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村变化真大!”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耕地缺乏,大陂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随着广东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到来,三年多来,大陂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水泥村道修到家家户户门前,村民的旧泥砖房换上了新装,村里的路灯照亮了道路,更点亮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一幅美丽乡村山水画卷,正在大陂徐徐展开。

  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冬日暖阳下,一片片油菜花在田野里渐次铺开,一片片砂糖橘林点缀在山林间……三年多来,广东省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在畜牧养殖、农产品种植、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培育当地特色产业,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村民们也纷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作为一个贫困村,大陂村的经济基础曾经十分孱弱。三年前,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还不到2万元。如何激活大陂村脱贫致富动力,为村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成为驻村工作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经过充分调研谋划,驻村工作队与新丰县春夏秋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温氏养鸡场,总投资近200万元,年产12万只鸡。在大陂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南方》杂志记者来到了位于山上的现代化养鸡场,据了解,养鸡场每年按照8%~10%标准分红,村集体靠这个养鸡场一年收益就有2.4万元。养鸡场带动了大陂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除了养殖,驻村工作队还充分利用大陂的自然条件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考虑到大陂村良好的生态环境,驻村工作队主动与外界联系,引入专业人才,在村内种植3000棵鹰嘴桃和1000棵三华李。大陂村深处,连片的果树记录着驻村工作队的扶贫足迹。

  大陂村自然风光独特,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大陂村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鼓励外来资源开展民宿、农庄建设。建立民宿不仅可以盘活当地旅游资源,还能吸纳村里的劳动力就业。

  2017年以前,贫困户黄雁灵的两个女儿都在读书,全家只靠他一个人打零工支撑。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帮助黄雁灵的妻子在民宿找到一份工作。大女儿毕业后到深圳务工,一家四口有了三个劳动力,生活一下子得到根本好转,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7000元。

  看到村里的变化,张涛感觉非常欣慰。2019年5月,张涛被省委宣传部派驻到大陂村,作为第一书记负责新一轮扶贫工作。刚到村子,他就走遍了每一个村中小路,走访了每一个贫困户家庭,如今村民跟张涛都非常相熟。

  为了给大陂村带来持续的“造血能力”,来到村子后,张涛积极寻找适合村民种养的新项目。去年7月,张涛从广东省扶贫办、广东省科协等了解到,韶关一乡镇开展花生芽种植项目喜获成功。花生芽项目种植周期短,并且利润非常可观,再结合大陂村种植花生较多的特点,驻村工作队主动与韶关市科协联系,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参观考察花生芽种植项目,推动贫困户等开展试点种植。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领新风尚

  2019年9月24日晚,大陂村群众文化广场灯火通明,万人空巷,全村村民相聚在这里,一同观看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秋实文化轻骑队送文化下乡联欢晚会。在晚会上,大陂村舞狮队为村民们献出了首个表演节目,展现了大陂村民奋斗拼搏的精神风貌。

  2018年1月19日,广东“红色文艺轻骑兵”音乐小分队走进大陂村;同年10月11日,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下基层群众文艺演出在村内的文化广场举行……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大陂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村里新建的文化场地,为村民奉献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大陂村驻村工作队全力播撒文化的种子,让精神文明之花盛开在大陂村的每个角落,实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同频共振。除了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大陂村还按照“功能健全、方便好用”的原则重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切实加强大陂村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扶贫同扶志相结合。

  走进大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方》杂志记者发现,实践站墙壁的的展板上记录了大陂村开展的历次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展示了大陂村脱贫攻坚的一步步历程。实践站内配有农家书屋、演讲场所,实践站外还配备了惠民文化广场。

  未来投入使用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成为大陂村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同《南方》杂志记者交谈时就提到,以后将会组织村民来实践站外的惠民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同时,实践站还将开展党的政策宣讲、扶贫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最后一公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乡村文化的传承,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大陂村不但有厚重的历史,而且还带着红色基因。为了寻找乡风乡韵,做好历史传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发动本村农民工匠组成建设团队,将一座具有近200年历史的清代客家旧宅修缮一新,建设成为大陂村村史馆。

  木犁木耙、蓑衣斗笠、石磨酒缸……这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农家老物件,有许多都来自于村里开展破旧泥砖房拆除过程中收集到的生产生活用具、民俗文化用品。驻村工作队将当年村民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用过的长刀、火铳等陈列其中,让村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英雄事迹,传承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

  夯实教育扶贫根基

  在去年举行的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秋实文化轻骑队送文化下乡联欢晚会上,驻村工作队邀请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为大陂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子颁发了奖学金。这是大陂村开展教育扶贫,营造重视教育氛围的一个剪影。

  为了鼓励大陂村全体在校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在大陂村开展助学活动,对全村小学、初中阶段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按每人1000元/年进行补助,对高中和中专、技校阶段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按每人1500元/年进行补助,对大专以上的大专院校阶段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按每人1800元/年进行补助,全面推动教育助学扶智。

  数字显示,2016年以来,广东省委宣传部三年来共计发放教育助学金近30万元,保证了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辍学,防止了贫困代际传递,也从根本上打破大陂村“闭塞”的困局。

  贫困户黄永捷有两个女儿,几年前两个孩子都还在读书,家庭比较困难。2017年,大女儿中专毕业后在县人民医院找到工作。在国家教育补助的基础上,广东省委宣传部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给黄永捷的小女儿发放1000元的助学补助费,这样一来,黄永捷基本不需要为小女儿的教育费用操心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制定了《大陂村奖学金、助学金发放办法》,除既有助学金外,驻村工作队在村内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中小学学习成绩全校前3名、全班前3名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

  来到大陂村之后,张涛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就是教育扶贫。在张涛看来,教育扶贫不仅可以保证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辍学,还能够阻断新的贫困户产生,“摆脱贫困最方便、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学习,就是通过知识来改变贫困”。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