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何以成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2019-07-1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郭芳

  【致敬科学家】

  回顾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史,旧金山湾区等三大湾区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汇聚了顶尖的创新人才和科研力量。目前,珠三角诸多颠覆性创新企业的背后,正不同程度地遇到创新人才“供给侧难题”。广东何以破题

  ◎《南方》杂志记者∕郭芳 发自广州、深圳等地

  ◎本文责编∕曹建民

  《南方》杂志曾就“广东的世界500强‘朋友圈’”进行深调研,几乎所有受访的企业,都非常关注创新人才问题。

  两年前,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的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以下简称SDP),在增城投资610亿元,正式动工建设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SDP项目究竟在哪里落地?富士康对此进行了多次探讨,整个团队跑了中国一大圈,最后选定了广州。广州对于一流人才有着强烈的聚集效应,这是SDP项目落户广州的一个重要考量。”在项目筹备期SDP总经理孙月卫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作为高科技项目,SDP项目需要的技术人才是5000人起跳。初步估算,海外技术人才会占公司全部人才的1/5。

  回顾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史,旧金山湾区等三大湾区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汇聚了顶尖的创新人才和科研力量。以旧金山湾区为例,这里拥有全球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地区——硅谷,还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而支撑硅谷始终走在世界研发前端的,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顶尖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名校和国家实验室的创新人才。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等地纷纷出台“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吸引一流优秀人才。

  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都在上演激烈的人才争夺赛。广东何以成为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现实尴尬

  珠三角遭遇创新人才“供给侧难题”

  深圳奥比中光是一匹典型的“科技界黑马”。成立6年时间,这家公司已经申请专利400多项,3D传感领域专利数位列世界前三,研发的核心技术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三家巨头的垄断。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奥比中光副总裁陈彬深有感触,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国际名校的多名博士后、博士,还包括曾任职于苹果、IBM、AMD等全球500强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正是这些一流创新人才,使得公司能够迅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在陈彬看来,“奥比中光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创新人才”。奥比中光的发展史,印证了这一说法。从2013年成立时10多人的创业团队,陆续跳涨到30多人、100多人、400多人,目前奥比中光已经有600多人,其中80%都是技术型的高端人才。

  “这是人工智能产业最好的时代!” 陈彬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公司对研发人员的需求还在急剧增长。然而,高端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去年初他们需要补充180多名员工,但是半年后仍有150多个缺口。“尤其是要吸引业界的高端人才,有时甚至需要公司CEO(首席执行官)亲自上阵”。

  与此同时,作为估值5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深圳优必选专注于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伺服舵机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是全球唯一实现人形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国外的机器人领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核心的源头创新大多来自欧美等国家。相比之下,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起步晚,专业人才稀缺,尤其是能带领人工智能领域往前走的理论、算法、关键应用等顶级人才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庞建新表示。

  一个团队带来一项顶尖技术,一项技术造就一项新兴产业——珠三角诸多颠覆性创新技术的背后,都有着高端创新人才的底色。同时,华为、格力等诸多珠三角企业巨头的发展故事也告诉我们,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实验室”的转型,离不开创新人才的聚集。

  《南方》杂志记者走访调研发现,以奥比中光、优必选这样的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新企业以及诸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均不同程度地遇到创新人才“供给侧难题”。

  借力湾区,补齐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短板

  人才的储备数量,与地方的创新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广东人才短板的背后,是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及质量上的差距。

  向内看,和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比,广东在创新梯队人才的数量、质量上仍有差距。比如,广东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其经济地位还不相称。无论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像南京、武汉、西安这些国内城市,高校资源丰富,创新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

  以机器人领域为例,目前广东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发力。“国内只有几所高校、研究所开设专门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庞建新指出,目前,每年全国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毕业的博士总数只有两三百人,而这些资源有上千家企业在争夺,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上,广东仍相对匮乏。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调研显示: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分布来看,北京406人、上海101人、江苏45人,而广东仅21人(占全国2.6%);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分布来看,北京166人、上海31人、江苏25人,而广东仅14人(占全国3.3%);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北京1356人、上海469人、江苏272人,而广东仅190人(占全国5.3%)。

  向外看,和世界一流湾区的城市相比,广东的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和质量差距很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以东京湾为例,早在20多年前当地就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两三百个研究所、上百所大学,其中包括国家研究所、东京大学等著名的高校科研机构。“这使得当地有着很强的源头创新能力”。

  广东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释放“创新人才红利”。“广东要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从体制机制上破题。比如,决策效率、评价机制、科研经费分配机制。”樊建平表示。

  与此同时,广东补齐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短板,还可以向粤港澳大湾区借力。湾区内集聚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大学。作为国际化的都市,香港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全球高端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粤港澳三地应当创新人才制度,促进人才集聚和流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源表示,如何让港澳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更加轻松便利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得港澳的人才优势成为整个大湾区的优势,需要较大力度的制度创新。

  改革呼声

  优惠政策并不是“独门武器”,关键在于软环境的比拼

  在当前激烈的创新人才争夺战中,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科研经费、扶持资金等诸多优惠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优惠政策并不是“独门武器”,其他城市都可以模仿。广东能否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软环境的比拼,比如政府效率、创业氛围、制度环境等无形的方面。

  “政府要为创新者提供‘市场决定效率、政府主导公平、社会实现法治’的土壤。”在《2018年度广东功能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组长、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来,今天的创新,广东最需要的是政府营造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后的人才自由流动环境,诚信法治支撑起来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许多创新人才希望,广东能争取更多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加快相关改革的脚步,推动创新的加速度。广州倍绣生物,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强生旗下的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制药研发是漫长的过程,在这当中需要经历诸多审批环节。”倍绣生物总经理俞琦举例道,2013年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需要变更,审批环节走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来,这项审批的速度下降至六七个月。这意味着企业能节约更多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希望政府改革的脚步走得更快些,成为企业创新的加速器。”他说。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受访创新团队, 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就是创新者的生命。”广州市赛普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穗珍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许多创新企业的心声。

  在全球制药行业,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至15年,投资往往数亿元。赛普特开发出脑卒中(俗称“中风”)神经元保护领域全球最先进的原创技术,离产品上市还有几年时间。“如果产品被抄袭模仿,则意味着巨大的创新风险。” 林穗珍坦言。

  许多专家建议,广东可以在全国先走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交易,让广东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转化的首选地。目前,广东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丁力看来,一方面,这里既是全省科技成果的大数据平台,也是企业发布创新需求的集散地,以解决“创新供给侧”难题;另一方面,这个平台还要聚集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配套,更快地让知识产权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不仅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还要具备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以集聚国际高端人才。诸多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已经具有相当明显的发展硬件,政府可更多地从软环境上下功夫。比如,城市的宜居指数、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一流的空气质量等等,这些都是高端企业所看重的。

  “国际高端人才到广东发展,首先关注的是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问题。广东可以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上做更多的探索,让他们愿意在这里扎根。比如,为外籍人士在部分医院开办一站式服务;鼓励创办更多一流的国际学校,解决海外人才子女教育问题等。”孙月卫的话,代表了许多跨国企业高管的心声。

  省长经济顾问、安永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卡迈恩·迪西比奥建言:“广东可以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全球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在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广州、深圳名列世界一线城市,两地可以率先探索打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