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问“渠”——穿越红旗渠之思

2019-03-25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周彦涛

  修建红旗渠,是无数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为初心作注

  ◎周彦涛

  ◎本文责编/蒋玉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林州的10万开山者,历时10年,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丰碑。

  笔者前一段时间参加省直机关党务干部党性锤炼,专门到河南林州零距离感受红旗渠。走过每一寸垒砌着梦想的渠坝,抚摸每一条沁足了精神的凿痕,凝望每一滴折射着理想之光的渠水,深深为理想和精神的力量所震撼—这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追昔思今,从红旗渠回望太行山,从太行山展望中国梦,这条穿越时空的寻梦之“渠”,为我们守望理想、坚守信念提供了什么?

  回望红旗渠,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高山仰止的精神流动。这精神具有传承性,带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穿越太行山,烙印在红旗渠;这精神具有世界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更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精神瑰宝;这精神具有超越性,源于物质,却超越物质,看似无形,却化为有形。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追寻红旗渠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虎口崖上、在青年洞旁、在当年修渠勇士凌空撬石的绝壁下,他们在寻找、在沉思……

  为人民幸福去奋斗,是共产党人赢得人心的根本所在。能有一口水,曾是林县人民最大的渴望。在最艰难的时刻,共产党人作出了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重大决策。人心所向,修渠十年,林县人昼夜苦战,无怨无悔。早在1946年,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就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感言:“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历史一再证明,只要顺应民意,就能赢得人心;只要赢得人心,就能创造奇迹。

  敢为百姓命运担当,是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道义基础。红旗渠工程上马时,由于受“左”的影响,其时林县县委“一班人”曾面临许多微词。然而,他们无畏无悔:“林县老百姓盼水盼了千百年,眼睛都盼瞎了,我们共产党人不去干这件事,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这件事我们干定了,即便丢官罢职也不怕!”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再一次启示我们: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捍卫人民利益,就是捍卫党的利益;站在人民一边,就是站在道义的一边。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修建红旗渠正值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但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缺少人力,妇女和老人补上去;缺少炸药、水泥,他们就用土法配制;运力不足,数千人排成长龙接力传递……今天,我们对红旗渠精神的解读,其实是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永恒的课题;是在诠释“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不变的真理;是在重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一崇高的执政理念。

  当好人民的领路人,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必然要求。如今的林县人民一提起修渠的岁月,最感慨的就是,各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最前面、冲在最险处、干在最难处。攀岩爆破、悬空排险,他们带头上;夜宿崖壁,为保证群众安全,他们把绳子系在腰上,睡在最外边;粮食紧缺,他们主动自减配给,让给群众吃……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修建红旗渠,是无数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人的初心作注,让人民群众打心眼里认定“共产党就是咱领路人”。

  对理想充满自信,是共产党人实现梦想的坚强保证。修建红旗渠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困难与风险可想而知。但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怀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他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意志坚定,士气高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天斗地的第一线。修渠工地虽物质条件困难,但到处是旗帜和歌声,是豪迈和自信的笑脸。理想在胸,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终带领群众,“引得清水天上来”。

  历史可鉴,渠水如镜。铁一般的事实印证着铁一般的定律:只要始终保持初心,中国共产党就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就能最大程度地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让理想的光芒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来时的初心变成奋斗的恒心。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