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最多跑一次,怎么算“一次”

2019-05-20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焱鑫

  

  失去其他领域改革的撬动、协同、联动,逻辑上的“跑一次”很难成为实际上的“跑一次”,群众也就难免在理论与实践的“失真”中,少了应有的获得感

  ◎李焱鑫

  ◎本文责编∕蒋玉

  【政 谭】

  某日请假去窗口部门办事,前台工作人员见我未预约而冒然前来,善意提醒:还请在线预约,按规定时间上门申理。

  规定貌似冷冰,所幸服务态度和风细雨,不免让人身心放松。我半开玩笑问道:现在都讲“最多跑一次”,不知我今天的“这次”,算不算“一次”?

  或许是沾了“最多跑一次”之光,加之查验材料齐全,态度比较诚恳,“计划外”总算有了理想结果:拿到排号,顺利办结。

  相较于过去到政府办事即使是熟门熟路也难免来回折腾几趟的窘迫,如今在大多数地方,跑腿之苦早已渐行渐远,事难办、脸难看的状况更是近乎绝迹。不过回味这件小事,其背后还是有一些细节不得不引人深思:在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的今天,要真正实现“一次办结”甚至“零上门”,广东是不是已经真正做到位了呢?

  拿“最多跑一次”来说,当下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已将其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标尺,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政务公开在线查询,申请事项即时提交,部门会商网上流转,审批同意电子盖章……政府办事的效率和质量正明显提高。

  不过从实际运作上看,“最多跑一次”中的“一次”该怎么衡量,还依赖于窗口人员的个人解读,这难免影响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行走很多窗口部门,“最多跑一次”的宣传力度明显,却大多只讲了半句。细想起来,里面的“岔道”还真不少。按以往群众办事的习惯,先要到窗口咨询流程要件才放心,再带齐材料一步到位,这样起码跑了两次;某些审批事项整体看是一件事,因涉及多个部门却需“八面出击”,“次数”难计;至于有人借午休、周末之际上门,却发现窗口已暂时打烊,这样的“一次”,更不知该算哪次了。

  最多跑一次,准确来讲,材料齐全,地点正确,时间恰当的只跑一次,以上有一条不符合,很容易多跑几次。这样的现实也提醒着我们对改革要有更多的清醒设计:让逻辑上的“跑一次”变成实际上的“跑一次”,将是“最多跑一次”向纵深推进的关键。

  很多时候,“把好事办好”并不简单,更容易暴露一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如群众到窗口部门办事,因携带材料不齐全、办事流程不清楚、办事手续过于繁琐等原因来回跑、跑多次的情况,其实都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全面,宣传形式不够丰富,传播效果不够理想,这些貌似浅显性的小问题,更需要党委政府俯下身子去了解、去建设、去协调解决。

  当然,要让“最多跑一次”真正成为“只跑一次”“不用跑”,关键还是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仅就群众办事而言,目前为数不少的审批事项仍需要跨部门开具证明,不能也不可能“一次就好”。信息共享、打通“孤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否则,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成,更不会按老百姓理解的那样去实现。

  “最多跑一次”,怎么算“一次”?是从“受理”入手还是在“源头”计算,各地也在给出权威的阐释。如某省份曾给出定义:群众和企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做出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不过从“用户思维”的角度看,任何政策成效最终还是要看实际观感。失去其他领域改革的撬动、协同、联动,逻辑上的“跑一次”很难成为实际上的“跑一次”,群众也就难免存在一定的理解差异,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失真”中少了应有的获得感。

  这些年,全省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出诸多便民举措。但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初衷未必天然与期盼的效果相符。很多时候,把好事做好更需要智慧。说到底,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顺着群众的理解方式。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如果说“为人民服务”也有解释权,那也只能在老百姓手里。

网编:卢志科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