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双减”之下的广东“算法”

2021-08-23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杨洋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李焱鑫

  名校+课外培训+鸡娃=优质教育;

  唯分数>素质教育,唯升学率>全面发展;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许多学生和家长在基础教育上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的这套“算法”,如今宣告失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落地,基础教育“算法”升级,对课业负担做“减法”,对基础教育校内责任做“加法”。

  “双减”是增强人民福祉、回应百姓关切的生动体现,也是党中央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从年初的试点施政到近期的意见落地,广东在落地落实“双减”政策上,正展现出“新算法”的强大能力。

  学科教培热度“减”

  这个暑假有点“冷”。

  8月初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广州市天河区岗顶附近,孩子们在家人护送下,鱼贯进入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上课。《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在教课程多属提前销售,征得家长同意继续推进。

  7月底,《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规定不得在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进行学科培训。

  家长们对秋季期课程持观望态度。机构前台相对冷清,接待人员多表示新课程还在规划中,秋季课表正在调整,主要是面向老生招生。

  “我们不做学龄前儿童的培训。”幼小衔接本是校外教培的热门课程,卓越教育天河某校区前台负责人介绍,现在暂无此方面业务,这与“双减”要求相符。

  岗顶附近多家商业大厦是培训机构的集中地,寒暑假本是最热闹的时候,当下咨询者寥寥。从到访登记簿看,8月每日咨询量,环比锐减了三分之二。

  在学而思广州市越秀区某校区,前台贴一张《关于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公示》。有家长表达“万一政策有变课程被叫停”的担忧,负责人承诺无条件退费。

  “双减”之下,校外教培机构处在风口浪尖,线下教育的转变立竿见影,线上教育的风向也已然可感。

  “准小学生”可可(化名)8月的幼小衔接线上课程排得满满。按政策要求,学而思等几家线上教育课程8月15日后就要下线,因此必须突击“上完”。

  今年春季以来,中央针对“双减”施策频频,甚至被提交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讨论。7月下旬,中央印发的《意见》将广州定为首批全国试点。广东省和广州市分别在8月3日和8月13日出台落地细则。

  “我们作为教育机构,已感受到政策的导向压力,一些学科培训开始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新东方某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传统语数英课程外,这里也开设了美术、硬笔书法、编程等课程。目前,广州多家教培机构顺应大势,悄然向素质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转型。

  孩子家长焦虑“减”

  力度很大,却不生硬;整顿很严,却守好“依法治理”的底线要求,留有引导转型的余地。这是广东“双减”落地的一大特色。

  “双减”对应的是“双负”,长期以来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的双重负担,让学生和家长压力山大。

  “过去身边都在‘鸡娃’,自己也不得不扯着孩子一起‘鸡’。现在国家出手防止内卷,我们也轻松一些。”广州五羊新城某教培机构,一位接孩子的家长说。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语数英,她之前一直反对这种形式,但随着孩子到了五年级,担心“五下六上”成绩不好看,还是把孩子送去教培。

  教培之猛,让人大开眼界。某些数学课,老师一节课一口气讲2个多小时,孩子消化不过来,家长也得跟着做笔记,回去再上小课学习。

  因为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和孩子不得不卷入这样的“教育军备竞赛”,一个学期补课费少则数千元,多则万计,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开支。

  “女儿刚刚考完中考。去年一年课外补课费要2.5万元,对我来说压力不小。不补怕考不上重点中学,耽误她一辈子。”东莞单亲妈妈芳姐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她为了孩子补课不得不打零工。

  国人苦“双负”久矣。

  “双减”政策的最大价值,正是回应了百姓对教育的关切,从机制体制上为学生和家长松绑。而从酝酿到出台再到落地,紧锣密鼓、切中肯綮,“双减”政策对教育焦虑情绪起到强力缓解作用。

  “对抗教育内卷。”

  “不紧盯分数,放眼全面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形成减负共识,对待课外培训更加理性,拒绝“焦虑贩卖者”,学习中也更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双减’前,家长被补课大潮裹挟,无法与内卷的洪流对抗;‘双减’后,减轻学生负担就是最大的潮流,我们也如释重负。”深圳一公办教师说,“双减”从制度上消解了减负阻力,从路径上遏制了利益冲动,是顺应民心的政策。

  学校担当“增”

  “动起来动起来。”广州市小北路天香校区的暑期托管班上,羽毛球老师正教授孩子们学习怎么跑位;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把科普魔法秀和劳动实践搬进了暑期课堂;深圳莲南小学的暑托班,每天安排超一小时体育锻炼。

  “减负”口号喊了20多年,过去总难达到成效,容易步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双减”之下的加法,要求学校发力校内托管、素质培训。

  7月9日,教育部发文《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短短一个星期,广东多地将此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启动暑假托管并落实到位。

  最近,广州市天河区公立学校奥体东小学开始就秋季期课后托管向家长征求意见,商定采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丰富托管课程:“下午课后开设‘430服务’,家长可以选择免费托管服务到6点,也可以为孩子选择美术、跆拳道、编程等素质课程,帮助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目前,广东各地各校正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广东省教育厅表示,目前广东正搭建“430”校内课后服务桥梁,推动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制度。当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456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减负、整顿、托管,组合拳以雷霆之势打下来,国家的力度和决心显而易见:让教育回归教育,让学习回归校园。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将负起更大的担当。

  以“双减”为抓手,广东的教育改革也迈出更为大胆的实践。

  近期,《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名校老师有望交流到弱校,进一步打破家长盲目追求名校的“旧算法”“旧公式”;广州市越秀区已经推行多校划片,小升初对口中学有“强+弱”组合,以摇号方式进行派位,接下来或许在更多地区推广。

  运行“新算法”

  不管是学校责任的增强,还是强弱校之间的交流,目标都是以学校为系统改革的源头,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均衡化,是将“双减”这道数学题答对答好的关键步骤。而整个中国社会一起做这道数学题的密码,也逐渐清晰。

  “双减”不仅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关乎人才培养、决胜未来科技竞争的国家战略;学生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创新力培育。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撒手锏在于创新力。创新力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上,一些功利性、短视化的学科教培,过度消耗了学生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出现后继乏力的现象,无益于创新力的培养。”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教育为国之根本,它既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人和家庭实现阶层跃迁的渠道。“双减”之前,资本介入教育,利用“焦虑”制造过度的教育军备竞赛,不仅扰乱了教育生态,而且会让国家和个人陷入内卷、缺乏创新竞争能力。

  “双减”是从顶层设计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在《意见》的相关阐释解读中,人们已经读懂了这两个字的分量:这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7月底,《意见》正式公布,8月初,广东省、市、县(区、市)陆续出台落地政策并迅速执行。这是广东“算法”背后的广东速度。而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透露,广东将继续坚持校内校外联动,坚持家校社联动,以“一疏二堵三导”做好“双减”广东答卷。

  眉头舒展了,身体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神情变化中,“双减”的意义也出来了。而广东正通过运行“双减”新算法,让更多群众享受政策福利,服务正在到来的未来。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