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协同联动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2024-12-30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殷立飞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进一步释放制度型开放的协同效应,发挥内外“双循环”联动支点作用,发挥好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新优势,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稳步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和路径探索

◎殷立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山青年学者、阐释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责编/李育蒙

殷立飞

殷立飞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强调,“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视察澳门为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韧性溢出作用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进一步释放制度型开放的协同效应,发挥内外“双循环”联动支点作用,发挥好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新优势,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稳步推进提供经验借鉴和路径探索。

加速开拓国际贸易新兴市场,构建对外贸易多边开放新格局

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重塑,全球贸易经济正在形成新兴市场,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因其人口规模、经济增速等后发优势,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活跃的新兴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可充分发挥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重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区域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同时,充分利用RCEP框架下的关税减让政策,在胡志明市、雅加达等东南亚重点城市设立商品展示中心和海外仓,降低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的流通成本。还可依托域内跨境电商产业优势,支持企业在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设立运营中心,打造全球营销网络。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逐步降低对单个市场的贸易依赖度。

当然,新型外贸市场的构建需要考虑贸易风险的防控。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涉外纠纷的增加,已对新型市场外贸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利用好澳科大等大湾区的智库力量,形成覆盖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政策动态监测网络,实时追踪贸易政策变化并进行风险评估。同时设立贸易摩擦应对专项基金,为受制裁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通过涉外法治业务拓展和法治人才培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救济调查。针对供应链风险,支持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通过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级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域内外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积极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新规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在应对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还需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要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具体而言,依托华为、腾讯等科技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云计算等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建设数字服务贸易产业园,引导传统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出口集群。支持域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服务出口市场。积极探索数据要素跨境流动新机制,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创新试验区。要通过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还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服务业中心。主动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金融服务领域,探索实施金融服务负面清单管理。在数据流动方面,探索构建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框架,启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服务标准互认合作。通过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开放体系,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服务贸易中心。

开拓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塑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定位,推动三地科创协同发展,有利于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引擎布局已初显成效,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支持力度、促进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强化政企研协同发展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要广泛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鼓励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为深企与国际创新资源的对接提供便利。举办国际科技合作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和市场前景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还要构建良好国际创新合作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如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优化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对国际创新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全额补贴,为其子女提供优质的国际学校教育资源。同时,加强科技金融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服务。

打造多维跨境金融服务新体系,护航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金融开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在域内利用独特的经贸地位开展打造金融服务新体系,有助于形成金融服务与外贸良好互动的新模式,并为全国金融市场发展及深化对外开放提供有益借鉴。

要充分发挥前海蛇口自贸区、横琴自贸区等重要开放平台优势,整合本地银行、保险及支付机构资源,依托大湾区金融科技实力打造智能化跨境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重点支持华强北、国贸等传统外贸集聚区转型升级跨境金融服务,构建服务跨境电商全链条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开发针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深交所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开发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衍生品,并组建外汇风险管理专项基金提供避险支持。同时借助广州、深圳等地的大数据产业优势,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汇率风险预警系统,推动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扩大人民币结算使用范围,降低企业对美元结算的依赖。充分利用域内的数字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和金融科技优势提升支付效率,开发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扩大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支持本地支付机构与国际支付网络对接,并建设跨境支付大数据中心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本文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课题(SFQZD24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2024年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