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回家”党员
惠州大亚湾西区街道新荷社区,“回家”党员和群众一同为社区植树添绿。通讯员/供图
随着“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张新东 周也歆 苏畅 沈丽蓉 发自惠州、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老旧小区外墙脱落,“回家”党员摸排登记、带头募捐;
孩子不能按时接送,“回家”党员为孩子们打造“六点半课堂”;
闲置物品丢弃浪费,“回家”党员开设“回流岛”,将闲置旧物“回流”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2023年以来,惠州市实施“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推动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主动认领“微实事”。
至此,“回家”党员这个新鲜的称呼被群众叫响了。
回家报到“办实事”
“动工了动工了!这真是我们小区的大喜事,头顶上的‘警报’终于要解除了!”不久前,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荷乡社区花语岸小区第5栋外墙维修改造项目在“回家”党员的帮助下,成功签约动工。
居民王先生激动不已:“多亏小区有了党支部,小区里的党员不停地帮我们做沟通工作。”
2023年以来,惠城区全面实施“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鼓励“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试点的基础上,惠州市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不断优化“部门下沉、共建一流”制度,在全市深入推进“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作,在惠城区打造龙丰街道湖畔新城小区等18个示范点,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推动近1.2万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探索建立“先锋小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向小区领域延伸,努力形成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社区新风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新联社区湖畔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一棵大大的心愿树上挂着一个个“微心愿信封”,信封旁还连着“回音壁”。群众将“微心愿”放进“微心愿信封”,再由“回家”党员领办,完成情况反馈进“回音壁”。
作为惠州区老城区的一部分,湖畔新城小区的居民多为上班族,平常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为解决“一老一小”的难题,“微心愿”里有困难群众希望免费获得幼儿绘图读本,“回家”党员认领后,将书籍送到群众手中;有“回家”党员积极牵线搭桥,为老人开展义诊体检、健康讲座,为孩子开展趣味手工制作活动;也有居民想要利用空地搭建健身器材,让老人孩子有更多活动空间,也得到了“回家”党员的帮助。
惠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小尚介绍,随着“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回家”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同为老城区的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存在社区老旧、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围绕居民关心的现实问题,海幢街道积极破题,坚持党建引领,将“民生微实事”工作落到实处。
在破解老旧楼宇加装电梯难题中,社区搭建调解平台,鼓励公信力好、执行力佳的党员业主担任加设电梯牵头人,宣传引导党员业主在本楼宇增设电梯事务中当好“引领者、协调者、执行者”,推动电梯加装迅速破题。
作为一名老党员,杏坛社区杏林大街19号楼宇的楼宇党员钟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会同热心邻居成立了加梯小组并开始行动。她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24小时为邻居答疑解惑;主动对接社区、街道,积极参与每一场居民议事会议,及时反馈居民诉求。历时2年3个月,楼宇电梯正式启用,该楼栋的老人们都乘上了“幸福梯”。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加装电梯的“海幢经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今年10月底,社区全域9层以下、符合安装条件的48栋老旧楼宇,除正在申请报批加装的8栋外,其他已基本实现加梯,为780户、1800名居民圆了“加梯梦”。
创新思路“解难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是基于当前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小马拉大车”问题,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口,让更多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切实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参与治理,实现以党员报到这个“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服务效能,惠州市注重长远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工作细节,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围绕‘回家’党员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建立‘1+4’工作体系。”黄小尚介绍,“1”即以党建网格化治理机制为统领,“4”即以落实共建议事、志愿服务、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4项制度为具体要求,明确“回家”党员职责,推动“回家”党员主动参与小区治理。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实力量支撑。
惠州市正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目前,惠城区以18个示范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作为支点,通过自主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组织居民共商议事,切实为小区“赋能”、为社区“减负”,撬动城市基层治理全域发展,实现了小区党组织建设数量和运作实效的同步提升。
大亚湾西区街道新惠社区地处临深片区,2020年1月成立,常住人口达1.5万人,企业工厂多,治理难度大。
新惠社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运用“四事分流、三层一议、N方联动”的“4+3+N”治理新模式,形成“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N社联动”人民调解工作局面,保障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办理和回应。
由于地处临深片区,新惠社区有大量的来往深圳坪山龙岗的通勤人员,电单车的使用量大,辖区多个早期建设的小区没有配套完善的电动车充电桩,居民对此需求量大,给社区基层治理、消防、治安等安全问题带来极大的挑战。
“太好了,终于安好充电桩,这下不怕上班没车用了。”最近,问题的解决让居民们松了口气。
“回家”党员与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协调调研会议后,在龙泉花园、金溪湾、凯南广场等小区完成选址等一系列电单车充电桩棚工作。通过耐心走访沟通、协调链接资源,推动龙泉花园小区北面电单车充电桩和凯南广场西面及北面电单车充电桩棚建设并投入使用,为社区居民切实解决电单车充电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初心“长本事”
党员回家,服务群众,推动党员干部认识基层、服务基层、熟悉基层,在实践中“强筋健骨”、提升获得感、提高各项能力。
“我是河南岸街道学府社区一名‘回家’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回社区报到后,我就积极参加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推动学府社区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党建共建,引进医疗服务资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员何慧敏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服务推行以来,持续不断收到居民的点赞好评,同时让我在小区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邻里热情。通过线上线下的健康咨询服务,我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健康指导,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回家”的党员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把周围的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
医疗、教育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
仲恺高新区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在11个试点打造“先锋小区”。并且积极探索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创新开展“先锋家委会”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家校党建新模式。
党领导下的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党组织牵头,构建校级、年级、班级等三级“先锋家委会”,形成“学校党组织领导、党员家长带头、带动非党员家长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漫步校园,在琅琅书声中,一尊庄严的廖仲恺雕像巍然屹立于日新广场中央,四周环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校园创建等公益宣传标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这里是惠州仲恺中学。
该校作为“先锋家委会”党建品牌的先行者,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的双融双促,不仅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也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品德塑造。
“通过常规的组织监督,看到学校的电子设备管理、食堂管理都井井有条,作为家长更放心了。”仲恺中学的党员家长表示,作为党员他们有责任为家校共育出力。
作为普通家长的“代言人”,在学校的组织下,“先锋家委会”常态化进校开展“三巡”活动,让家长深度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党员家长积极宣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增强了其他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
“回到社区,为小区群众服务,和邻里乡亲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让我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也让我更加明白党员在基层的意义。”惠城区人民检察院党员陈海源感慨道。
以党建作为基层提质增效的主引擎,进一步推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党员担当、发挥党员作用,一批批“回家”的党员正在迅速成长,成为基层善治的强力引擎。
网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