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强县”之路的东源探索

2024-11-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史成雷

今年9月,东源县作为河源市政务服务“就近好办”赋能“百千万工程”改革试点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办事大厅实现即收即办、一次跑腿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升到41%。杨坚/摄影今年9月,东源县作为河源市政务服务“就近好办”赋能“百千万工程”改革试点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办事大厅实现即收即办、一次跑腿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升到41%。杨坚/摄影

河源市东源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近年来,东源承担起诸多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新路径、验证新模式、积累新经验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通讯员/张松新   陈振敏   发自河源

◎本文责编/郭芳

不久前,在新改造的河源市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东源县灯塔镇居民赖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住在东源县城,以前办事经常要开四五十分钟的车回到灯塔镇。这次给孩子上户口,直接向综合窗口递交材料,大概10分钟就办好了。”赖伟说。

今年9月,东源县作为河源市政务服务“就近好办”赋能“百千万工程”改革试点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方》杂志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同于以往各部门单设窗口,综合窗口可以无差别受理27个部门、1050个事项,而且不少事项可以实现“县镇村联办”,居民不必再跑回镇里。大厅实现即收即办、一次跑腿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升到41%。

在这里,改革的信号显而易见。

9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的方向路径。其中强调“突出强县健全动力机制,着力提升县域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改革、镇街管理体制改革”。

东源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近年来,东源承担起诸多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新路径、验证新模式、积累新经验。

“我们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坚定扛牢‘典型县’的重任中、在积极彰显‘主力军’的担当中、在主动发挥‘试点地’的作用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扩权”与“强县”的辩证法

东源是典型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作为项目开工的前置条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效率直接影响很多项目进程。

河源市拓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莲对此感触颇深,2020年公司一期项目办理林地审核时,按照以前的流程足足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今年二期项目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改变源于2023年9月,省政府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有关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实施。东源承接41项,涉及发改、住建、林业等11个相关部门。

“扩大县级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对于充分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意义重大。”秦卫民表示,“东源要更好地抢抓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重大发展机遇,就必须要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东源县府办党组成员唐鉴芬介绍,去年以来,东源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审批环节,组织开展县级业务培训班等持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批能力,推行“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等进一步提高事项办理效率。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河源全市的县区仅东源可以承接。“承接后,东源专门成立林地审核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部门联审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等,我们最快15天就可以完成审批。”东源县林地林木管护中心负责人赖科介绍。

如今在东源,“扩权”对于“强县”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截至今年10月,东源办理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59宗、审批通过17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3项等,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科沃德新材料项目负责人刘晓青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在河源市生态环境局东源分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公司从环评申请受理到取得环评批复只用了1个工作日,项目投产时间比预期提前了近3个月,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现有的和承接的行政职权事项进行有机整合,不断提升审批审核工作的精准度、便捷度和高效度,充分激发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潜能。”秦卫民说。

让县城“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

在距离县城10分钟车程的河源东源产业园区,烟火气十分浓厚,学校、公园、超市、餐饮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以前一到下班时间工人就像流水一样流出去了,现在园区已有近8000人在这里居住。”东源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邝志艺透露,目前正谋划进一步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已初步拟定了18个项目。

来到东源,类似的变化随处可见。优美的生态环境,宽阔整洁的马路,熙熙攘攘的高端商圈,都让人以为这里是河源市区。入夜后,来到贝拉小镇喝咖啡、吃夜宵,成了很多东源人的新选择。东源县城常住人口从2008年的1万人左右增长到2023年近10万人。

人口的变化彰显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2020年,东源县被列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今年5月,广东公布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东源县入选其中。

“东源开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以县城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提质升级,提升县城承载力,服务更多的人口。”秦卫民说。

一组数字彰显东源的不断探索:“十四五”以来,东源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13.5亿元,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25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达68.26%,累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130个……

围绕省级试点工作,东源明确了探索以“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新路径。东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志燕介绍,“推进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城乡融合,让县城的住宿、产业等与乡镇的绿色生态资源实现联动,努力实现‘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

吴志燕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东源提出了“县城+万绿湖、灯塔盆地、东江、市中心城区”县域联动发展格局和构建“一廊三轴十脉、四区多组团”的县城发展格局。目前,东源正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包括南园古村片区农文旅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在内的92个重点项目库。

“我们计划到2035年,实现县城城镇人口达20万人,将县城打造成为特色突显、富有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和品质健康生活首选地。”秦卫民说。

“国家创新型县”的产业逆袭 

河源东源产业园区是东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河源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组成部分。2023年,东源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2.98亿元,同比增长15.77%;规上工业增加值37.86亿元,同比增长11.90%。

双双大增的背后,原因何在?

今年6月,由晟源永磁公司牵头的《高性能钕铁硼辐射取向磁环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正式启动,计划总投入达7000万元,成为东源历史上最大的科研项目。

晟源永磁总经理卢其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公司于2021年落户东源,不久后与广东科学院共同创办了广晟广科稀土永磁创新研究院,目前有26名骨干研究人员常住东源。项目研发完成后,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高端电机等产业取得快速进步,而且将在东源落地一条年产值5亿元左右的生产线,吸引一批下游产业集聚。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东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东源地处北部生态区,发展产业制约条件多,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在东源走不通,我们必须另辟蹊径,依靠科技创新,走创新驱动引领道路。”秦卫民说。

为实现创新驱动引领,东源掀起科技创新的热潮:与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东源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等; 建成粤东西北山区县首家协同创新研究院——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广州设立河源首家“人才科创孵化飞地”,在深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等反向飞地;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9家。2023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3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不少企业把研发端放到东源,为东源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东源是农业大县,生猪、板栗、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东源要想从‘农业大县’转型为‘农业强县’,同样需要科技赋能,必须要向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转型。”秦卫民说。

东源拥有22万亩板栗种植面积。不久前,在东源县板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和科研院校、企业共同研发下,一款激光板栗砍栗机成功研发。“这款全自动激光板栗砍栗机不仅可以节省近百人的人力,而且只割开板栗壳不伤果肉,板栗完整性大大提升。”东源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唐斌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唐斌介绍,2023年5月,东源县入选科技部颁布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是目前广东仅有的5个入选名单的县(市),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荣誉肯定。

聚焦完善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东源“改”出县域经济新动能。

去年10月,东源成功吸引峰林高显项目落地,实现了单个项目招引超10亿元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用地是东源探索“商改工”路径,将450亩商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完成的。

一手抓配套设施“硬环境”,一手抓服务企业“软环境”。走进东源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大厅,“金融服务窗口”设置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我们直接让银行把窗口搬到园区,及时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邝志艺介绍。把服务“引进来”的同时,园区还探索将服务“送出去”,探索代办制,帮企业“跑腿”办事。

秦卫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东源创新实施“首席服务员”和“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打造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快速响应机制,仅今年以来就及时为39家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人等问题。

改革激发乡镇新活力

广东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薄弱环节在镇。乡镇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尤其是在产业振兴方面,要跳出乡镇谋发展。

11月1日,仙塘镇新港镇临时联合党委和新回龙镇锡场镇半江镇临时联合党委揭牌成立,推动强镇带弱镇、乡镇抱团发展,标志着东源探索乡镇联合发展机制迈出关键一步。“建立乡镇联合发展机制,是创新推动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似、产业融合发展的乡镇联合抱团发展的有益探索。”秦卫民表示。

东源县副县长、仙塘镇党委书记刘仲源,兼任仙塘镇新港镇临时联合党委书记。刘仲源举例道:“仙塘镇位于县城,实力相对较强;新港镇属于库区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业资源。未来两镇将在文旅、消费等方面实行联合规划、共同发展。”

镇是联通县和村的关键节点。今年以来,东源县深化赋权强镇与强镇赋权改革,按照“镇街点菜、县区上菜”的原则,初步确定将27项县级行政职权赋予乡镇实施。

“比如文旅审批权限的下放,对于一些偏远乡镇来说,可以节省企业来回跑的时间和流程。”刘仲源表示,“仙塘镇作为城区镇,在管理上与县级单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重叠和模糊地带。把部分职权下放给乡镇,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县镇权责边界、激发乡镇的活力。”

近年来,围绕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东源动作不断。2023年,东源在河源全市率先建立乡镇编制周转池。“我们发现,乡镇存在‘忙闲不均’现象,编制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为此,东源积极探索建立乡镇编制周转池,由县委编委统筹使用,重点保障典型镇等规模体量大、发展任务重的乡镇用编需求。”东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红珍介绍,乡镇编制周转池制度实施以来,全县累计下达周转编制27名,招录急需紧缺人才21人。

2023年8月,东源县乡镇编制周转池制度得到河源市委编办充分认可,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今年4月,东源成为全省开展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目前东源已形成第一批需省、市赋权事项121项和“县直报省、省直达县”事项42项。“我们将突出‘优化机制’抓落实,突出‘试点探索’拓新路,突出‘自主创新’作示范,不断擦亮东源改革品牌。”秦卫民表示。


网编:李冉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