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榕树下·“百千万工程”书记谈

2023-11-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百千万工程”书记谈

本期主持:陈健鹏

2022年,广东吹响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角,开启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的道路。“榕树下”拟邀请各县、镇、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用自己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畅聊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发生的故事。



我们怎样用“簕菜”振兴“米仓”

◎张涛

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代表,村庄面积广阔,生态优美,植被繁茂,但也面临着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地块分散、小农作坊等一系列阻碍村经济发展壮大的问题。沐浴着“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今年以来,米仓村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机遇,以簕菜为核心打造簕菜种植、茶饮产品加工、簕菜文化创意开发等,有效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努力探索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作为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我亲身见证和参与了米仓村通过深挖簕菜潜质,做大簕菜产业来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倍感振奋。

靠土地生存,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簕菜原本是一种野生蔬菜,多生于村边路旁和旷野灌木丛中,营养成分高,具有清热解毒、促进消化、美容减肥等功效。上个世纪初,恩平人就已开始采摘食用簕菜,1990年起,米仓村村民李雪壮等人开始尝试驯化簕菜,形成了一定规模基础。2015年,恩平簕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守着簕菜这个土特产,一段时间以来,米仓村的经济却一直比较薄弱。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直没有实现勒菜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直到2019年,米仓村成立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将支部党建工作与簕菜产业成长发展有机融合。如今,凭借合作社的示范带动,米仓村已建成120亩簕菜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并带动周边乡镇农户标准化人工种植面积5000多亩,种植农民扩大到500多户,年均每户增收4000元。

农业要想壮大,提高附加值,就必然要向第二产业迈进。簕菜虽小,却浑身是宝。除可以用来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簕菜还有“解百毒”之功效。

于是,我们想方设法积极推动簕菜价值深度开发。自己没有资源,想不出来,我们就努力借助外部智慧力量,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五邑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

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簕菜茶、簕菜濑粉、簕菜饼干、簕菜手工皂、簕菜啤酒、簕菜冰激凌等复合型簕茶产品,建成1300平方米的簕菜茶和农产品加工车间,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同时,我们搭建线上电商平台,开通“簕菜小新”视频号,培育“簕菜西施”等一批网红主播,形成“线上线下”营销专线。

簕菜的种植面积起来了,产品研发和深加工也有了,我们又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弘扬簕菜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从而推动簕菜走出恩平、走向全国。

我们急需人才的帮助。村党委物色了返乡创业的“80后”大学生李劲新,聘请他兼任“乡村CEO”。他利用废旧的空心村和撂荒地,带领另外5名大学生,建起了簕菜文化创意园。创意园积极打造集“乡村游+野外拓展+农业一二三产业+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创意园综合体,建成簕菜研学体验区、生态农场、房车营地等一系列业态,为簕菜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创意园平均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产值约800万元,为本地村民提供了近60个岗位。

除了打造硬件,我们还积极推广宣传簕菜文化。今年五一期间,我们成功举办恩平市第八届簕菜文化节,将簕菜文化与文创集市和音乐相结合,以田园文化艺术周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同时,我们还积极为米仓村党员、周边村民、游客和学生提供党建活动、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等多元功能,焕发簕菜文化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挖簕菜价值,壮大簕菜产业,创新簕菜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全力谱写好“百千万工程”的米仓画卷。

(作者为江门市委组织部派驻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第一书记)

◎本栏责编/蒋玉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