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突围:塑造广东传统制造“金名片”
广东要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紧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产必备,实现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发自广州
◎ 本文责编/郭芳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产业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石化建成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涂料产量、合成洗涤剂产量、塑料制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家电营收占全国超四成、占全球近三成,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昔日的“广货传奇”,今天依然风生水起。
“广东要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紧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产必备,实现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2月5日下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在广州召开。围绕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话题,与会嘉宾谈经验、话发展,共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设备更新,持续推动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基业长青。”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
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上向强
传统产业在广东产业体系版图中分量有多重?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数据显示,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就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
作为“世界工厂”,广东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
2024年1月19日,《广东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在国家上位法空白的情况下,地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性立法,是全国首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的专门立法。
《条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优化实体经济法治供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广东制造业当家优势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在顶层设计之外,科技创新成为传统产业“蝶变焕新”的重要“新引擎”。
2024年12月,广东首次同时获批新增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全省建有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介绍。
比如,化工领域研发的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实现量产供货,纺织领域开发出可自然降解的醋酸面料,建材领域研发的长寿命铁基耐磨复合材料、超宽超薄轻合金全球领先。
“工信部门将致力于‘老树发新芽’,组织更多资源要素投入传统产业,做好服务保障,支持引导企业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上向强,为广东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底。”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
效率变革,实现转型“加速度”
“我们抢做数字化营销的先行者,勇做全链路数字化的探索者,乐做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蒋薇薇介绍,目前东鹏饮料已经链接起2.4亿消费者与近400万终端,供应商、经销商满意度达97.5%,消费者喜爱度达92%。
从2015年开启数字化变革,东鹏饮料已累计投入30亿元,耗时近10年从“一物一码”到“五码关联”,构建起企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数字化营销网络。
“我们让每一瓶饮料都拥有独立‘数字身份证’。”蒋薇薇介绍,企业通过在线信息采集,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
东鹏饮料正是广东龙头企业数字化的生动缩影。而“链式改造”也成为论坛上各行业企业代表关心、热议的关键词。
近年来,广东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连续2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速达17.9%,创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实施技改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
特别是创新探索制造业数字化“链式改造”新模式新路径,坚持“五化”联动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工作经验被工信部在全国重点推广。
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如何带动产业链上的企业转型升级?
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看来,关键在于标准。董明珠介绍,格力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标准管理,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并将标准发放到各配套企业,企业按照这一标准生产产品,自然就会改变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格力运用自身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联系各个企业,并对上游供应商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通道。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最大规模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广东应该是排头兵,应该率先作出积极努力,为全国树立榜样。”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看来,传统产业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目前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面临两难问题,不要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而要为提高效率数字化。”针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樊纲建议通过政府补贴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提供动力。此外,建议科技企业也要“放下身段做服务”,把新技术真正应用到各种产业中。
厚植制造业转型“沃土”
当前,广东各地正塑造出一张张广东制造新的“金名片”。
中山是一座制造业城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近五成。作为全国重要的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基地,中山智能家居产业年规上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占全市的52%。
“近年来,中山以智能家居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叶红光介绍,中山先后与中国信通院、华为等单位共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AI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升级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山市累计推动3811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转型覆盖率达76.6%。推动298家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数字化管控,取得工信部企业数字化评测三级及以上成绩。通过数转智改,企业产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5%,不良品率平均降低10%,用工平均减少2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但部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如何破题?
江门鹤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华景介绍,鹤山市从梯度培育企业“蝶变升级”、加快智能改造“蝶变升级”、推进营商环境“蝶变升级”、资源要素保障“蝶变升级”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鹤山市创新出台政法机关亲商服务指引十二条、减少涉企执法检查六项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一号工程”抓紧抓实,实施“综合查一次”,将执法部门147个综合监管事项压缩为57个,压缩比例61%,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罚款金额下降21.4%和46.9%。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