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2022-08-0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榕树下

本期主持/陈健鹏 刘一路(实习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本期栏目,《南方》杂志邀请了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裕华和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党委委员申元凯到榕树下畅谈。

党建工作是乡村蝶变的“推进器”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裕华

坑口村曾是镇内贫穷落后的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动下,坑口村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五邑名村示范村、江门市先进党组织、江门市生态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任谁都想不到,我们坑口村几年时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成功从过去的“丑小鸭”变成了如今的“白天鹅”。

在坑口村的美丽蝶变中,党建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发展,以前我们不敢想,因为村集体收入低,难谈发展。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有了发展的新想法。

党建是我们的工作“推进器”。以前,“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党员缺乏凝聚力,对村里的事务也不了解。村级换届后,我们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做起,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工作更加规范,党员凝聚力也逐渐增强。我们利用每季度召开的党员大会,把重点工作梳理好,并在大会上进行通报和讨论,村重大事项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员对村的各项事务更加了解,参与事项审议也更加积极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牢固树立党建文化的理念,通过聚合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工机构等部门资源,我们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充分整合周边2500平方米的旧小学、篮球场、队址、闲置地等场所,分站点设置坑口党校、党建广场、党建长廊、使命馆、红色小屋等5大功能区,打造成一条“一中心五站点”的党建文化街,为村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党群服务。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里的老人一开始不理解,对清拆旧物不支持,党员干部就带头清拆自己和亲属的猪舍、危房、违建等。这一举动让村民们看出了诚意,纷纷配合村党支部在2个月内将20间猪舍全部拆除。

同时,结合农村积分管理工作,用积分鼓励村民主动美化庭院。越来越多无职党员和群众参与进来,房前屋后干净了,巷道整洁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实现了“美加净”的美丽蝶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村民都说:“现在的坑口村是每周一小变,每月一大变,越变越美。”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利用土地基金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整合了格木侨情、奇树风采、毛氏遗址等旅游资源,成功引进格木林生态旅游项目,还吸引了多名投资者来坑口村创业,形成了集特色民宿、陈皮文化展览馆、艺术部落、农具展览馆、农家超市等于一体的乡村游线路。我们还通过串联党建文化街、百年凤凰树等28个景点,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基地、消防体验馆、生态环保展厅以及禁毒宣传展厅四个培训基地,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2021年,我们村集体收入约25万元,较前年增长了43%,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文化新颜”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党委委员  申元凯

白蕉镇紧邻珠江磨刀门入海口,镇内河网密布、渡口众多,充满岭南水乡气息,由疍家人靠岸而居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以及客家村落依旧保留着别有风味的“客家文化”,加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白蕉居民发展出别开生面的“摩登文化”,这三大主流文化擘画出这个小镇的独特底色。我们在扎实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发展模式,实现以“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文化新颜”。

党建引领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我们狠抓“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发达地区村一级蹲点学习,落实百万党员进党校活动,力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确保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积极开展“理论夜校”,选择熟党史、懂政策、接地气有代表性的基层讲解员利用晚上深入村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理论宣讲,使群众坐在村口就能听故事长知识,在故事中感受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实现思想境界新提升。

比如虹桥、城东居委会新居民多,他们职业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沟通难免不顺畅。镇、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在市民活动中心免费设立钢琴、书法、绘画等兴趣班以供选择,通过举办龙舟竞赛、广场舞比赛等多形式文体活动,不断增进新居民互信互助。现如今,在虹桥居委支持下成立的“虹桥艺术团”美名远播,在城东居委支持下成长壮大的社工机构在服务社会工作中越走越好。

党建引领阵地建设,树起文明之风。比如,为推进文化便民,新马墩村党总支部充分整合资源,实施党群服务中心“美好提升计划”,设置党建文化墙,并分设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群众综合服务台,将党建工作与群众文化生活有机结合,实现阵地“有颜值”,党建“有温度”。该村党总支部通过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播放系列爱党爱国影片,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眼前、心上,使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入人心。

盖山村、榕益村党总支部积极作为,在村内分别建设以“孝”“善”为主题的文化墙、文化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史、村规民约在宣传栏、文化栏相融合,促民遵孝、向善,共筑文明乡风新风尚。

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彰显乡村之美。为传承乡村文脉,支持、保护好传承珠三角疍家人数百年的嫁娶文化,南澳村党委发动广大党员走村入户,攻坚克难,积极搜集整理老物件,书写传承老风俗,配建水上婚嫁博物馆,确保各环节有文可循、有图可鉴。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南澳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浚河道、强保洁,努力实现“南澳涌上白鹭飞,小桥流水有人家”四时美景常在。

作为典型的客家村落,虾山村民喝咸茶、品艾饼习惯由来已久。为发扬传承好客家文化,由村党总支部带头,各支部积极响应,党员家庭踊跃参与,成功举办以家庭为参与单位的“食乐虾山·客家美食节”,将咸茶、艾饼以及其他各色客家美食呈现给八方来客。村党总支部还以此为契机,挖掘培育出包括客家山歌、客家舞狮、客家虾舞在内的一系列客家特色文艺,并将其贯穿美食节始终。共同构筑“看得见传承,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的难点,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繁荣镇域文化,全力以赴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地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本栏目面向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征文,文章要求突出基层党建主题,就党建领域的热点议题分享基层党建经验,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基层党建故事。征文字数800~1500字为宜。投稿邮箱:mykent@163.com。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