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加强党管数据
数据不仅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更是与“枪杆子”“笔杆子”一样重要的执政资源
视觉中国/供图
◎胡海波(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
◎刘小龙(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责编/蒋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指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整体工作统筹,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强化督促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管数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管数据的制度机制。
数据不仅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更是与“枪杆子”“笔杆子”一样重要的执政资源。坚持党管数据、保障数据安全,是新时代下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出课题。坚持党管数据,一手抓数据开发,一手抓数据安全,是党领导数据治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管数据,必须坚持人民性、安全性、前瞻性的基本原则,从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战略规划、健全制度规则、强化安全审查、筑牢意识形态底线等方面持续发力,落到实处。
党管数据的基本原则
党管数据要以服务人民为政治方向。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管数据,首先要坚持数据的人民属性,牢牢把握“党管数据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树牢服务人民的宗旨,聚焦于便民利民目的,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公平,充分保障人民更好地分享数字化发展红利,确保党领导数据治理“用之于民、服务于民”。另一方面,善用数据资源,完善网络问政、网络协商,充分发挥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民生保障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管数据要以维护安全为重要准则。发展要安全。数据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保障数据安全是党管数据的重要准则。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用户的个人行为轨迹数据、位置数据、地图信息数据等过度采集、滥用,甚至违法交易时有发生,这些关键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部分新兴科技企业掌握着海量的用户敏感数据,在国际资本市场跨国投资展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大、领域广、交互频繁,可能会损害国家数据安全和人民公共利益。为此,要把数据安全贯穿党管数据全过程,把数据安全坚决管到位。
党管数据要以风险研判为防范关键。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保护主义正成为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议题。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数据跨境流动的利弊与影响,在主权和能力、安全和发展之间达到平衡,支持数字经济合规发展。高度警惕境外机构在我国境内开设网站,通过微博、贴吧、论坛、QQ群、视频网站等平台推送广告,非法采集敏感数据。因此,坚持党管数据必须具有前瞻意识,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抵御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数字空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健全和完善党管数据的制度机制
落实党管数据的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履行党管数据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落实书记数据安全工作责任制,出台党委数据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各级党组织要把数据安全和数据开放列为党委日常重要议事日程,亲力亲为抓党管数据,以大数据的思维管好数据安全、管好风险防范、管好战略发展、管好治理规则。党管数据,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能力是关键性保证。当前亟须提高各级党组织书记用数、管数、治数的水平,培育党组织书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思维和能力。将提高各级党组织书记的数据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要培训内容,开展有关数据安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内容专项培训。
优化党管数据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党委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必须优化党管数据的战略规划。在现有的网信办的基础上,优化机构设置与内部职能,在基层街道办、居委社区组建专职网络信息员队伍。通过构建“一张网”“一盘棋”网信工作格局,保证各领域、各层级的大数据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确保党管数据无死角。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通过制定整体战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党主导数据采集、存储、利用、开放和监管。打破数据壁垒,加快建立国家部委之间、国家部委与省市之间、省市与省市之间的一体化数据联动调动机制,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聚”“通”“用”工作,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服务,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
健全党管数据的制度规则。建立健全党管数据的制度规则,抓紧构建并逐步完善以数据开放制度、数据产权制度、数据保护制度、数据流动制度等为基础的数据治理制度规则。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中存在的数据产权确立与保护难、数据价值评估标准尚存争议、数据产品与服务定价难、收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等实践障碍,亟须进一步完善数据确权、交易定价、数据流转、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数据治理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快推进政府数据与企业数据双向流通和共享融合,推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企业合作,建立政企协同管理机制,实现政企数据共享互查。鼓励互联网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交通流量等数据,建立政企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政府和企业在数据共享、交易中的收益分配原则、方式和额度。
强化党管数据的安全审查。健全党委领导下的网络数据安全执法体系。要把安全贯穿党管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压实企业数据安全责任,搭建网络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隐私信息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对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开展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工作,完善数据安全出境的操作指南,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准确分级分类分行业管理,实施不同的出境标准。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党管数据就是要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数据主权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据主权安全观教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将数据主权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理解和看待数据霸权主义、数据民族主义等思潮,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数据主权教育、数据安全教育、数字素养教育,将爱国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提高数据主权安防的意识,自觉增强数据保护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发挥大学生群体在维护数据主权安全观中的主体作用,从制度上保障高校大学生履行维护数据主权安全的义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据主权视域下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编号:19BTQ069)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编号:18BKS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编:卢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