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制造业当家22条”落地落实,切实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让广东制造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整理
◎本文责编/林若川
8月11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省社科院、省社科联、中山市委协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三场研讨会在中山举行。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为主题,与会人员展开广泛深入交流。特将与会专家主题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发展实体经济,让广东制造继续走在前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裴长洪】
实体经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再次明确了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全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制造业当家22条”重点突出制造新格局、变革新气象、创新新理念、发展新动能、政策新发展,是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接下来,要把“制造业当家22条”落地落实,切实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让广东制造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 秦海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及“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基础性需求的满足,也关系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战略性目标的实现。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使命的广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方面,也应该走在前列,勇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梁。建议从战略、全面、系统层面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通过“强点”“畅链”“厚面”“筑体”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一是“强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畅链”,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要素流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布局。三是“厚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厚度。四是“筑体”,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综合竞争力。
以“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庄乐从】
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按照省委部署,深入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通过培育壮大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持续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实施2023—2027年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实行“亩均论英雄”要素资源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郭跃文】
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是做强夯实筑牢制造业这个立国之本的基座。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为中国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掌握战略主动。迈上新征程,要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努力在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上交出优异答卷。
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智能化转型,把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三是要大力推进绿色化转型,把传统制造业的生态底色擦得更亮。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三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充分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推动广东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加快推进“工改”,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
【中山市副市长 周作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掀起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热潮,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中山坚决以改革思维破解“工改”难题,蹚出具有中山特色的“工改”路子。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把手”工程,汇聚“工改”新合力。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突破,跑出“工改”加速度。三是坚持广引“活水”,解决资金难题,注入“工改”新动能。四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用心用情服务,打开“工改”新局面。在充分借鉴顺德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村企合作+单一主体归宗”“政府收储+异地代建”等改造模式升级版,推动土地“碎片”变“连片”、“低效”变“高效”。
把制造业这个立省之本做强筑牢
【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谭炳才】
多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取得显著成效。面向未来,要重点从提升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能力、提升区域布局谋划能力、提升产业园区主阵地集聚配套能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把制造业这个立省之本做强筑牢。
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推动制造业发展从规模成本主导加快转变成为创新要素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一体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动全省制造业区域布局优化。必须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各类平台载体,提升“招引育留”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创新要素支撑保障机制,以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有效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让数字化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蒋余浩】
迈上新征程,广东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健全、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抓住关键点和薄弱点发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首先,推进原创型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契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科研活动。其次,加强数字产业生态建设,做大做强我省信创产业。再次,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不同区域和城乡实现行业专网一体化建设,弥合“数字鸿沟”。支持龙头企业以数字化手段延链、扩链,构建区域城乡协调联动的发展生态。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常务书记、首席行政官 王金发】
当前,以清洁能源与工业智能相结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从更加依赖能源资源转向更加依赖能源技术。而新能源的本质是制造,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加快建设智造中国,才能把能源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展望未来,明阳将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一如既往地以产业报国为初心,扎根广东,走向全球,努力在新能源产业革命中建立竞争优势,助力广东制造、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网编:卢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