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韶关风度书院:岭南书香起风度 千年文脉润心田

2025-04-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在张九龄的故乡韶关,这座城市正以一座现代书院——韶关风度书院为载体,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沟通桥梁,让“九龄风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发自韶关

◎本文责编/郭芳   张蓓蕾

风度书院背山面湖,绿水环绕。韶关市文明办/供图

风度书院背山面湖,绿水环绕。韶关市文明办/供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穿越千年,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唐代“开元贤相”,张九龄的治国智慧、人文情怀与刚正风骨,被后世凝练为“九龄风度”,成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

在张九龄的故乡韶关,这座城市正以一座现代书院—韶关风度书院为载体,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沟通桥梁,让“九龄风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风度书院坐落于武江区黄沙坪莞韶城创新园内。书院背山面湖,绿水环绕。

从建成之日起,它便成为城市文化新热点。当千年文脉邂逅现代建筑,书院如何焕发新生?《南方》杂志记者寻找答案。

风起南岭,山水共书

2023年6月,韶关市被列为第二批岭南书院建设地市,韶关风度书院建设也随之提速。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韶关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书院的建设与运营工作。2023年10月21日,韶关风度书院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书院依托自然山水环境,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创新元素,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样本。

沿着银杏大道拾级而上,一幢岭南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于绿意环抱之中。巨石上镌刻着“风度书院”四个大字,引领人们步入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风度书院建筑以传统砖、石材料为主,主体建筑依地势而建,分为地上2层及地下2层,占地面积4645.79平方米,建筑面积2724.83平方米。书院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砖石的古朴与玻璃的通透相互映衬,既保留了岭南建筑的精髓,又赋予其现代审美。

站在书院门前,游人或三三两两驻足拍照,或漫步入内。阳光透过格栅洒在石板地面上,游人在书院内阅读本地文献。建筑的每一个转角,都是风景。

书院内部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文化讲堂、艺术展馆、书房、社交创意空间等一应俱全。文化讲堂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知识、启迪智慧;艺术展馆则成为展示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的殿堂,为市民提供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书房藏书丰富,环境优雅,是市民静心阅读、提升自我的理想之地;社交创意空间则鼓励市民参与文化交流、创意实践,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风度书院通过垂直空间分层,在有限用地内实现功能密度提升,同时强化自然景观与人文空间的交融。这种空间创新不仅提高了书院的利用率,还增强了市民的文化体验感。岭南园林的现代转译,使得书院内外景致相映成趣,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随着风度书院的正式开放,其丰富的图书典籍和多元的展览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市民们对这座集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赞不绝口。

一位在现场参观的市民表示:“风度书院不仅设计美观,而且活动丰富,无论是艺术展览还是公益讲座,都让人受益匪浅。这里已经成为我和家人朋友常来的文化打卡地。”

书香盈室,文艺满溢

如果说设计是土壤,那么根植于其中的典籍与展陈,便是生根发芽的文化种子。风度书院注重内涵建设,通过高质量的图书配置与展览活动,为市民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步入书院内部,别致造型的灯饰与诗词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书页的清香。二楼阅读区,市民黄女士正带着孩子翻阅张九龄的相关书籍,窗外的湖光山色透过落地窗洒入,她感慨道:“在这里读书,连翻页声都像和自然对话。”

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新华发行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风度书院配置党的理论书籍和文学艺术类书籍5000余册。同时,结合地区实际,配置了《韶关历史文献丛书》《曲江集》《张九龄集校注》等各类精品藏书,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还突出了韶关本土文化特色,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除了图书典籍,风度书院还注重陈列展览活动的开展。书院设置了专门的陈列展览区域,启用以来,已高规格举办了多场书画作品展,如“灵秀之歌·方楚雄林淑然作品展”等。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还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欣赏艺术佳作的机会。

在展览现场,光影与画作交融,观众静静欣赏画作,有人驻足拍照,有人低声交流。

同时,书院还邀请名家大咖以讲座、研讨会形式对文化艺术进行深度解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丰富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如在“我自南来·郭莽园艺术作品展”展出期间,书院邀请了郭莽园先生亲自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心得和艺术理念,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

书院活动深受市民欢迎,许多年轻人更是将其视为“文化享受”的日常打卡地。风度书院正逐渐成为激发公共文化活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文明有光,万象归心

茶香氤氲中,7岁的乐乐化身小茶艺师,有模有样地学习泡茶,感受“君子之风”。这是近日风度书院“亲子共融 茶香陶韵”文化之旅活动的一幕。活动现场,孩子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动作,仿佛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希望。

“新元再启 共绘未来”元旦活动中,15组家庭写春联、剪窗花,在书法老师和剪纸艺人指导下创意比拼;“春日茶语”白茶品鉴会上,12 位参与者跟着专家、茶农解锁韶关白茶的“前世今生”,品鉴多款好茶,问答交流间茶文化轻松入脑……

围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内容,风度书院已开展37场次文明实践活动,包括客家扎染手作、非遗技艺、刺绣、经典诵读、公益音乐会等活动。这些文明实践不仅活跃了社区文化氛围,也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风度书院不仅是岭南书院建设中的重要成果,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平台。

它不是传统书院的简单复刻,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通过空间叙事重构文化认同、运营机制激活参与活力、数字手段拓展体验边界,在岭南书院群落中走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风度书院不定期举办理论宣讲、形势政策宣讲等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基层一线,把深刻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深受市民喜爱。

一座书院,何以诠释九龄风度?韶关风度书院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丰富的藏书资源、多元的展览活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传承了张九龄等历史名人的文化精神,还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正是这座现代书院文化创新的生动注脚。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和谐共生。在这里,“风度”二字文化的力量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