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这里找到答案
4400多万青年人汇聚于此,在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尽情地书写青春故事,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自我价值的最好答案
◎《南方》杂志记者/黄曦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提起39克的重量,你会想到什么?是一颗小鸡蛋,还是几个硬币?但如今,这已经是一部全景相机的全部重量。
这种创新创造带来的科技震撼,来自广东,来自这片改革创新热土上最为耀眼的青春亮色。
让梦想的种子在这里落地
出生于1991年,陈永强是典型的“互联网一代”。2014年,他和刘靖康联合创立影像品牌Insta360,并成功研发能够实时拼接的360度全景相机,开辟了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和全景VR影像解决方案的新市场。
2015年,陈永强成立影石创新。10年来,从深圳出发,从最开始七八个“90后”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到全球员工超2000名,截至2024年连续6年成为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陈永强和他的伙伴们成功地将自己所研发的全景相机从深圳带向了全球。
更为耀眼的是,陈永强他们所带领的这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5岁。陈永强还入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表彰对象。“不仅要敢闯,更要敢试。”陈永强认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一切始于敢想。
行走在岭南,这里的青春敢于想象,敢于创造。
5年前,共青团深圳市委联合市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创青春”深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而今该大赛已逐步成为青年创业者展示才华、对接资源、实现梦想的重要平台。据悉,正在进行的第五届“创青春”深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参赛团队及企业设立64个奖项,设置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八大领域赛道,成功入选“深圳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白名单,三等奖及以上项目,2年内最多可申请100万元支持资金。
“立足深圳,在车程2小时内,我们能够获得最广泛的供应链和市场资源,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陈永强告诉记者。
让梦想的种子落地,让青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答案。这就是为何无数像陈永强一样的年轻人,都把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改革热土看成他们追梦圆梦的“顶流”。
今年初,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作出部署,明确广东将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从广州到北京,然后是上海、杭州……开春以来,在面向全国青年的一场场“最强春招会”上,招聘会秒变春运现场,人流密度堪比火车站,无不彰显着广东对青年的吸引力。
团广东省委计划在2025年内,将建立覆盖国内100所重要高校,涵盖信息共享、活动联办、资源互助等多维度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全年将举办不少于50场省外境外大学生线上线下宣讲会。万千青年同广东的双向奔赴,成为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在进行时。
道理十分朴素:让青春梦想充分涌流,就是让人才充分涌流。
让青春翱翔在更广阔天地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青春的答案从不固定。
一片未成熟的青柑果树间,有一个不起眼的身影。他就是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梁伟钊。他入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表彰对象。
“我喜欢和植物待在一起,从小就有一个当农场主的梦。”12年前,他辞去了香港的公职回到祖籍地江门新会,开茶厂、种柑树、建果园,还将乡亲们农闲时的手作产品大红柑茶、小青柑茶引入工厂生产线,制成现今广受市场欢迎的柑普茶饮,开辟了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赛道。
青春的颜色多种多样。但是青春的意义从来都蕴藏在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时代脉搏的紧密联系之中。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主战场上,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也应有为。
在韶关乳源,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深入挖掘乳源本土红色资源禀赋,打造“红七军+瑶族文化”特色IP,策划“乳源瑶族文化节”直播活动,还邀请16国留学生走进中国基层乡村,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和中国农村发展变化,携手乳源推动“瑶经济”出山入湾……他们就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022年以来,广东实施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新时代广东青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团省委紧跟“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汇聚最优资源,围绕下乡、返乡、兴乡三个板块,积极探索机制化、规模化动员青年入县下乡的有效路径。以“青年实干家计划”为引领,招募310名省内外重点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县域基层单位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单位实岗锻炼。推动10万名省内外高校大学生组建青年大学生突击队入县下乡深入基层躬身实干,带动50万名青年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下沉一线作贡献。
从珠江边到南海畔,从平原上到群山中,新时代广东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前所未有地宽阔,建功立业的空间前所未有地宽广。
团省委联合腾讯公司实施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探索构建“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进阶式兴乡青年育人模式,超1万人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并获结业证书。开展“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创新拍摄了首档兴乡青年真人秀节目《闪亮的青村》,展现15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粤港澳兴乡青年风采,节目在腾讯新闻首播,总观看量达到1214万。
广州市实施“蜜蜂计划”,链接产业、科普、文旅、设计等领域企业和机构资源,联动莲花出水农科小镇、绿沃川、生态设计小镇等打造20余个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累计培育150名立志投身于乡村运营的“新农人”。
梅州市结合“青梅计划”等人才政策,成功对接90所高校1010支突击队10593名师生,聚焦特色农业、特色制造业等产业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新时代广东青年的“硬核”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工作,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因青年而兴、因青年而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孔雀东南飞”的潮流风行全国,全国青年奔赴广东,使这里成为群英荟萃之地。
人才是活力之源,青年人才的未来就是广东的未来。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硬核”支撑,是广东一直站在青年工作前沿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做好人才工作摆到战略位置、提到重要议程、作为大事来抓,吸引全球人才纷至沓来,为所有生活在广东、工作在广东、成长在广东的青年提供追梦圆梦的支撑和保障。
努力打造青年人才“安放身心”的港湾,是当下广东青年工作的目标指向。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专项宣讲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共青团促就业专项工程、青年大学生在粤交流实践专项工程、“青年安居计划”、广东“百千万工程”高校毕业生住房无忧服务行动……今年以来,针对来粤实习应聘的青年,定制涵盖出行、美食、文化、住宿等多个领域的“打气包”“保障包”“礼遇包”相继派发。
以共青团促就业专项工程为例,由团省委牵头,通过对接在粤央企、省属企业团工委,省市国企团组织,各级青联、青企、青商成员企业等,预计将开发提供不少于2万个在粤工作优质岗位。
不仅如此,广东对青年人才的爱惜与帮助,正在由点及面,聚合成强大势能。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为青年人才松绑减负,新增设立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技术经纪等职称评审专业,探索“揭榜挂帅”遴选模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创办初创企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租金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注重做好人才创业融资服务,强化对早中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来粤求职高校毕业生提供交通补贴及免费住宿,鼓励各地积极出台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和家属子女保障政策……这片机会多、政策好的改革创新热土不断营造出心系青年、关爱青年、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选择广东,就是选择与时代同行。
这里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4400多万青年人汇聚于此,在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尽情地书写青春故事,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自我价值的最好答案。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