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不断扩大“自贸朋友圈”

2025-04-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叶石界 温柔

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10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全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温柔   发自南沙、前海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作为扩大开放的“试验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重磅政策支持。

2013年9月29日,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到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达22个。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可以说在政策基础、制度创新、区域布局等方面为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意味着中国自贸试验区正从制度创新试验田向制度型开放新高地跃迁。

这份文件不仅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又一部署,更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径。在美国单方面挑起关税战的当下,这项部署对扩大我国对外合作“朋友圈”也有着特殊意义。

当前,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这就包括坚定不移推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自贸朋友圈”。

推出大批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

今年4月,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十周年。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全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初衷之一就是要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破题探路。十多年来,自贸试验区里的制度创新“试验田”,不断发展成为改革创新的“高产田”。

其实,很多“首创”,都来自自贸试验区。比如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领域充分开放;建立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便利跨境资金结算;等等。

这些“首创”,对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等领域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一大批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

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72项,全省复制推广237项,全国集中推广43项、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发布制度创新案例356个,列入全国最佳实践案例8个、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可以说,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比如,以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为例,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形成了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金融开放创新、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六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2022—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发挥自贸区示范带动作用。”张劲松说,比如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20项任务落地;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推动15项试点任务在全省复制推广;在联动发展区加快推动首批改革创新62个事项、622个任务全部落地;等等。

为“引进来”注入强劲动能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是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之一。

南沙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前海首创企业开办“双录签名”,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约3800万元;横琴实现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投资者足不出境可完成跨境商事登记,最快3小时领取营业执照……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成功引进11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54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8亿美元。

在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投资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如同“双引擎”,驱动着这片改革热土不断突破制度壁垒。自2015年挂牌以来,南沙区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动态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扩大服务业、数字经济领域开放。

这一制度突破直接转化为“引进来”的强劲动能:2015—2024年,南沙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百亿美元,丽芝士、兆科、骏德等跨国企业相继落子。2023年至今,落地沃博联广药、英诺螺旋等多支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基金。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南沙以制度创新打破市场壁垒的决心。

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也让广东自贸试验区营造出更加一流的营商环境。

2018年,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2条”,重点聚焦程序、实体、法治类营商环境改革,力争打造观念相仿、制度相通、文化相融的全球最佳营商环境。普华永道参照世界银行指标体系模拟评估,前海总体营商环境接近新加坡、中国香港,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等达到全球一流。

站在新的起点,自贸试验区在推动经贸合作中又承担了哪些新使命?

《意见》还提出,要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市场开放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比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医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后在区内开设诊所;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在符合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等等。

全面深化与港澳经贸交流合作

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港澳资企业2.9万家,实际使用港澳资539亿美元,均占全省20%以上,成为全国港澳投资的首选地。

开放、创新、活力已成为前海的鲜明标识。

“前海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不断推动人员往来自由、货物往来便利。”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守睿说。在服务粤港澳全面合作中,前海率先实现了“港资港法港仲裁”。

实际上,前海的港资、外资企业在民商事合同纠纷中,可协议选择域外法调解、诉讼,可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已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150件,为全国最多。

数据充分说明自贸试验区的澎湃活力和巨大潜力。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约11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约7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自贸试验区也吸引了各类港澳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在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随着琴澳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澳人澳企来到横琴。

“横琴是澳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重要发展平台,也是澳门专业人才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跳板。”土生土长的澳门青年黄景禧是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之一,已经在横琴工作多年。

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港澳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出台首部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对港澳专业人士职业资格予以认可,包括香港护士、教师、律师等累计26类港澳专业人士实现跨境便利执业。

“接下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充分发挥毗邻港澳优势,全面深化与港澳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与港澳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人员流动、数据流动、规则衔接、专业资格认可等领域深化合作,全面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双德会说。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