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珠海百岛书院:消解孤独的人文之岛

2025-04-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梦醒

百岛书院得名,源于珠海市有两百多座岛屿。百岛书院地理位置特殊,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珠海

◎本文责编/郭芳   张蓓蕾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在百岛书院讲授《什么是“世界”“观”》。珠海百岛书院/供图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在百岛书院讲授《什么是“世界”“观”》。珠海百岛书院/供图

百岛之上,一座不再让人孤独的人文之岛,在各方努力之下,诞生仅三个月就带给人们知识、文化的浸润与美好,可以说,百岛书院是一个奇迹。但追溯百岛书院的诞生、成长,则不难找出缘由:人因美好的聚集,不仅会生发多元的创新创造,还会带来更加喜悦、细微、隽永的心灵风景。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从珠海到广州两地跑,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的常态。虽然奔波劳累,但周春健在这种状态中找到了一种弘道的快乐与平衡。

“岭南书院站位高、目光远。特别是珠海百岛书院,地理位置特殊,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和民众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在周春健看来,岭南书院立足现代、接续传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落地的创举。作为驻岛教授,周春健充满期待和信心,也面临无形的压力。

“岭南书院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课程立足于经典。所以我认为,在岭南书院讲经典,不是讲一个道理就满足了,要从《论语》《孟子》《史记》等中国经典讲起,还有唐诗宋词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赓续历史文脉。特别是我们要注意到,岭南书院的课程是面向大众的,导师团在讲授经典方面要保证文化传播过程当中知识的准确性。这些学者、教授除了学术素养很高,服务社会的热情也很高。”周春健说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是周春健和记者交谈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岭南书院聚集什么样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人,影响什么样的人,体现着岭南书院的文化格调。周春健认为,如今百岛书院的课程设置、师资邀约都借鉴了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的经验模式,特别是“主理人”机制和志愿者自理模式的创建,让百岛书院聚集了更多优秀的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多人群的关注和喜爱。

有了核心的教学思路,如何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平衡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和现代受众的接受度,让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从中受益?这是周春健这三个月来考虑最多的问题。

“由于历史变革的原因,当下社会相当部分人对传统经典其实不太了解,所以补课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格外注重普及和方法,还要结合活动的开展,体现经典、优秀传统对当下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对百岛书院的师资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使命责任。现在我们书院的点滴工作和工作人员每天针对课程、活动的设计和想法,不仅是我们正在经历和创造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也像一朵小小的浪花推动着历史前进。”周春健说道。

“春天还有很多花要开”

“我们在香山湖畔,在纵横千年的经史之间,读一座岛,读一群人,读一个时代,也读百年的沧桑和荣光……”2025年2月15日晚,珠海百岛书院首场“岛屿读诗”雅集启幕,中山大学广州、珠海两地七位哲学系教授与诗友歌友们一起吟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百岛书院主理人谭巧云朗读了自己在百岛书院多功能讲学厅创作的诗《春天还有很多花要开》。

曾供职于外资企业、有过十几年企业家课程管理和设计经验的谭巧云,日常最大的爱好是读写和行走,不同地方的风景总能触发她内心的灵感。而这一次,有了清远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执行院长秦鸿雁多次真诚的邀约,谭巧云最终决定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到珠海百岛书院,成为岭南书院中第一位专门管理教务的主理人。

“我非常喜欢自己在这里工作的状态,百岛书院的氛围也因集体的力量越来越好。我很乐意看到大家在这里收获知识与快乐。”谭巧云常常被来自各个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所感动。一次讲座后,一位高中生捧着厚厚的文献学书籍等了许久终于能向周春健教授讨教。孩子真诚的眼神和不可小看的知识功底让谭巧云更加深刻体会到作为主理人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人更好、让书院更好。

曾经,珠海百岛书院的选址一度未定。“本来百岛书院计划要进驻一座岛屿上的,但考虑到要和民众亲近、方便开展活动,最终百岛书院选址香山文化艺术中心四楼,和香洲区图书馆一同服务读者。书院面积约2800平方米,多功能讲学厅、文化展陈厅、藏书阅览室等场所让不同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在周末,学生们都要来这里抢座自习,为的就是这里的文化氛围和清静感。”谭巧云介绍。

百岛书院不止一位主理人在做贡献。作为书院未来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实施者,著名诗人黄礼孩、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打造“书院四季雅集”的中山大学琵琶老师胡妍璐和历史自媒体头部“最爱历史”的创始人郑焕坚等首批书院主理人已经发挥各自所长,在书院策划开展了多次活动,主理人机制发挥出积极作用。

此外,珠海市还将协助百岛书院进一步丰富藏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及珠海本土文化书籍的基础上,增加前沿性、多领域藏书品类,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不仅如此,百岛书院还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深度融合港珠澳三地优质文化资源,既讲好历史人文等传统文化课程,也积极传播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识,打造有趣有料的新型课程体系。”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洁琼表示,未来为继续丰富百岛书院的活动形式,还会聚集更多资源,通过举办岛屿读书、文化沙龙、雅集等各类书院活动,推出更多汇通古今、贴近群众的文化讲座,开展更多城市文脉研究、文化人才培育等项目,切实把百岛书院打造成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培育品牌。

“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我觉得书院特别好,环境好、人也好。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家,很温暖。能在这里读书,是很快乐的事。”穿着灰色保洁制服的刘瑞华脸上止不住地笑,手里的活不停。面对媒体记者采访,刘瑞华很惊喜,也很紧张。

无论是书院里的一盆花,还是图书室里的一本书,刘瑞华都认真对待。今年54岁的刘瑞华是江苏盐城人,中等个头的她干活十分麻利。多年以前,她曾在家乡的小镇图书馆工作,整理图书、办借书证、打扫卫生,埋下了一颗爱读书的种子。自孩子上大学后,刘瑞华跟随丈夫来到珠海打工。去年,她刚好在香山文化艺术中心对面工作,也一直关注着香山文化艺术中心这栋楼的“成长”。来到百岛书院后,刘瑞华不仅做好本职工作,常常连周末都不舍得休息,来到书院参加讲座和做志愿服务活动。 

“这里的课程都是公益的,无论是学习经典,还是跟当下的时代结合,都有很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非常优质。而且作为志愿者能参与百岛书院的共创是非常幸运的,百岛书院为广大读者和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共建共享的好平台。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来做志愿服务。”珠海市民张民向说道。

为了让志愿者们进一步加深对书院的理解,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谭巧云在培训课上向百岛书院志愿者分享了使命愿景、独特价值,以及参与志愿服务应该具备的心态、态度准则、礼仪规范等。“通过志愿服务传递一种信念、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我们在服务他人、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我成长、成就自己。”谭巧云说道。

未来,除了持续的志愿者赋能培训,百岛书院还将建立志愿者成长档案,设置服务心得分享机制、优秀志愿者案例展示,共创百岛书院志愿服务手册,让广大志愿者成为书院最重要的参与力量,打造有书院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百岛书院得名,源于珠海市有两百多座岛屿。现实之中的百岛书院虽然并不在任何一座岛上,却在无形之中汇集着百岛的智慧与精神,让教化之魅力,如春日海风一般徐徐吹来,波澜涌动,万物生长。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