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广州“好门巴”
广州医疗援藏不仅为雪域高原播撒健康希望,更以“带不走”的医疗队和“扎下根”的技术,书写着穗波两地血脉相连、同心筑梦的时代答卷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李晓霞 发自西藏林芝
◎本文责编/蒋玉
4月15日至16日,在波密县人民医院,来自广州的医疗队正在为群众进行白内障筛查。广州市援藏医疗队/供图
3月16日至20日,短短一周内,一支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的骨科精英团队,在西藏波密县成功完成了20例高难度的“膝关节置换术”。而这,仅是广州医疗援藏800多个日夜坚守奉献的一个缩影。
2022年6月进藏以来,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县(广州)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以医之名向西而行,用行动诠释“粤藏同心,穗波同行”,把医者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心田。
从繁华的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到壮美的藏王故里冰川之乡,工作组跨越千山万水,通过百余场义诊、千余次手术示范,以及推动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生根,为波密县填补了多项医疗空白,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从首例单孔腹腔镜手术到首个县级中心血库建成,从柔性人才帮扶到“组团式”队伍接力,广州医疗援藏不仅为雪域高原播撒健康希望,更以“带不走”的医疗队和“扎下根”的技术,书写着穗波两地血脉相连、同心筑梦的时代答卷。
主动筛查,把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
波密县医疗资源的匮乏曾是当地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
受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气候寒冷等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波密县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骨关节炎等疾病高发,而当地医疗从业人员少、水平不高,医疗资源长期处于短缺状态,老百姓就医困难。
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自进藏以来,工作组积极发挥广州医疗优势,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波密县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医疗惠民的温暖,为这片雪域江南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波密县,广州援藏医疗队深刻认识到,要解决当地群众的就医难题,必须转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变“病人找医生”为上门主动筛查。近年来,他们针对波密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积极开展系列疾病筛查、救治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4月17日,“桃花映春穗波亲 医心守护穗波情”—首届穗波健康直通车手术义诊活动在波密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涵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骨关节病手术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及消化疾病筛查等项目,来自市一医院的大血管外科、眼科、骨科等团队跨越千里,以现场诊疗、手术支援、健康宣教等形式,为波密群众的健康谋福祉。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斌在启动活动上表示:“这不仅是一场义诊,更是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
波密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县(广州)工作组组长李明表示:“此次穗波健康直通车活动,是穗波两地在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市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及其团队,在首届穗波健康直通车活动上,为1400余名幼儿、小学生及32名教师进行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了2名先心病患儿。市一医院眼科专家团队来到波密后,为143名群众进行了视力检测及眼病筛查,并秉持“即筛即治”原则,对筛查出的33名符合白内障复明手术条件的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据市一医院鹤洞分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冷云霞介绍,此次波密义诊,他们专门带来了先进的超声乳化仪。该超声乳化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仅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更快,且患者的疼痛感也相对较轻。
术后一天,不少白内障手术患者因揭开纱布重获光明而落泪。患者家属嘎玛罗布激动地表示:“我母亲的白内障手术做得很成功,感谢政府和广州‘门巴’(藏语医生的意思),她以后能看清楚东西了。”
据统计,工作组自进藏以来,已组织100余场医疗义诊,惠及6万余群众,免费为7名先心病儿童、33名贫困骨关节炎患者、291名白内障患者手术,发放药品价值36万余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广州援藏医疗队对波密群众健康的深情守护。
“输血”变“造血”,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健康的传递,不仅需要下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需要培养本土医疗人才。
“培养本土医疗人才、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实现医疗帮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波密县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波密县人民医院院长,广州援藏医疗队队长沈飞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决策部署。“组团式”医疗援藏,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以团队帮扶、持续帮扶的方式,带出一批本地医院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台柱子”,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改变。
2016年以来,市一医院对口支援波密县人民医院,累计派出帮扶人员160余人次,牵头实施“组团式”“院包科”帮扶。他们从传技术、帮管理、带人才、强学科、优服务等多方面着手,以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媒介,全面提升波密县人民医院处理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急危重症抢救,以及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处置能力。
在市一医院的“强助攻”下,波密县人民医院完成了二级乙等医院的建设,并于今年加快推进“二甲医院”创建。市一医院副院长严瀚说道:“站在波密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我们将坚持‘波密有所需,市一医院尽所能’原则,继续做好支援波密工作。”
打造本土化医疗队伍,不仅要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教授,更要穗波两地医生心手相连,瞄准当地实际就医需求,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与新项目。
工作组进藏3年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支援。他们与当地医护人员携手,成功开展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痛分娩以及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术等新技术,填补了波密县医院在这些领域的空白,为波密县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从无到有,筑起红色生命防线
在波密县,除了医疗技术和人才的帮扶,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
半年前,来自广州市血液中心的柔性援藏人才杨子曜牵头负责波密县中心血库初期建设。刚来到血库时,这里的配套设备不齐全,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杨子曜回忆道:“我当时觉得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整个血库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
一切从零开始,沈飞与杨子曜一起带领团队搭建体系,完成设备购置、技术引入、人员培训及信息化建设。历时半年,波密县中心血库正式建成,成为西藏自治区首批投入使用的县域中心血库,具备县域内采供血功能,可满足全血、成分血的全流程处理需求。
如今,波密县中心血库可以有效保障辖区内无偿献血工作,解决群众用血难、用血慢和安全用血等问题,显著提升县域应急救治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以及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快速的医疗保障。
“3、2、1……”4月18日,伴随着整齐有力的倒数声,红色幕布被揭下,“波密县中心血库”7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7个字,不仅凝聚着援藏工作队半年的心血,更为当地居民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跨越千山万水,工作组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波密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穗波两地人民以心相交、以情相融,恰似紧密相依的石榴籽,在岁月长河中愈抱愈紧,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携手奋进的壮丽篇章。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