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书院:古韵今辉 文脉流芳
书院文化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擦亮书院文化品牌,切实将岭南书院打造成为文明实践重要阵地、文脉传承重要高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新人培育重要载体
◎《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张蓓蕾
回望岭南书院的建设,点滴收获与成长,如同一场精心布局的文化复兴之旅,充满了惊喜、激情与感动。如今,除了茂名高凉书院在最后建设阶段,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岭南书院均已建设完成,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文化传承的坚实根基在岭南大地上悄然生长。每一座书院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脉传承的坚实根基
将岭南书院建设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十件民生实事,省财政安排8000万元用于岭南书院项目建设,审定建设方案,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指导。各地按照省里部署要求,把岭南书院建设纳入文化强省和书香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岭南书院和背后的建设者近五年来的日日夜夜。
如今,走进那些曾经古老、传统,而今被活化利用成长为现代的岭南书院,使人感慨沧海桑田之外,更为书院的新生而喜悦。
河源槎江书院,原基址在河源市源城区上城东门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当时河源县及其周边的重要书院之一。河源市打造槎江书院大讲堂品牌,举办萧殷学术研讨会暨《萧殷全集》新书发布会、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第十五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等高质量文化活动,开展槎江书院历史、客家文化等各类展览展陈、“创意书院 青春客家”槎江书院文创大赛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约200场次,受益人数20万余人次。
惠州丰湖书院,始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间在今址重建,系“广东四大书院”之一。24小时开放的“东坡书房”给予了惠州市民无限温暖,启动大型本土历史文献丛书《惠州文库》编纂,打造“两院”院士主讲的“西湖科学论坛”、岭南文化专家主讲的“丰湖讲堂”、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我们的节日”“书院雅集”等,都成为惠州热闹的文化场景和现象。
…… ……
老书院焕发新生的背后是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切实的定位与设计。“明确将岭南书院打造成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聚焦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讲座讲学、展陈展览、宣传宣讲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明确将岭南书院打造成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挖掘、研究、阐释,生动讲好文脉故事、文化故事、名人故事。明确将岭南书院打造成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层次、常态化开展专业性、学术性、品牌性强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思想交流、文化交融、文明互鉴。明确将岭南书院打造成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针对不同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研学等活动,培育新人弘扬新风。明确将岭南书院打造成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做好城市现代文明的展示传播,提高城市文化身份识别度,讲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
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
“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形容人,形容书院也极为贴切。除了香山少年馆和香山少年“五育”实践传播基地,分门别类藏纳文脉古籍的香山阁、岭南阁、中华阁,中山香山书院内的大讲堂总是精彩纷呈。
通过联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优质师资,香山书院面向社会公众持续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本土文脉、自然博物等系列课程。
2025年1月1日,香山书院精心策划的首项文化成果古琴曲集《独步烟霞—琴曲裒辑》首发。作者欧阳懿花费6年时间,潜心搜集、整理各流派琴曲,最终从浩渺的琴曲海洋中遴选48曲,悉心进行了大量勘校工作,并用乌丝栏格式、小楷精心辑抄。更为精妙的是,作者为每一曲皆搭配了相得益彰的书法、篆刻、诗文,诗书画印相融,全方位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书的分享也开启了“见字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
好的活动离不开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各地岭南书院结合实际,坚持“政府主导、公益为主、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书院运营管理。建立山长制、院长制,聚集名家大师、爱心企业家等参与书院建设。创新阅读矩阵模式。如今,以岭南书院为龙头,打造“书院+书房+书吧”新型阅读空间,链接城市书房、社区书吧、职工书屋、阅读驿站等阅读资源,推动书院与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单位建设融合发展。同时,采取“书院+融媒体”等方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书院文化传播矩阵,更加便利市民与读者。
此外,在整合资源上,岭南书院逐渐走出经验模式。通过推动高校与书院结对共建,在优质思政课程研究开发、理论讲座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文化、文艺、文学志愿者常态化进书院开展创作分享、培训交流。不仅如此,岭南书院联盟还打破各书院在师资力量、优质课程、论坛讲座、展陈内容等方面的资源鸿沟,建立资源共享、轮值管理、协同发展长效机制,轮流举办发展研讨会、成果分享会等活动,实现聚势集能、效果叠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书院与媒体、文艺院团、文旅机构融合发展,开发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旅游研学线路,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活化岭南文化资源。
文化强省的璀璨明珠
2023年6月召开的岭南书院建设现场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和目标:“要借鉴吸收传统书院所孕育的经世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结合广东所具有的改革精神、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精神特质,提炼并擦亮各自书院的精神标识。”做活岭南书院文化建设经历了尝试、摸索,也给出了答案。对于未来,岭南书院还将如何发力?
“书院文化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擦亮书院文化品牌,切实将岭南书院打造成文明实践重要阵地、文脉传承重要高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新人培育重要载体。一是拓展书院空间。继续坚持以岭南书院为龙头,强化书院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充分链接城市书房、‘粤书吧’、社区书吧、职工书屋、阅读驿站等文化资源,推进‘书院+书房+书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书院与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单位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活动引领。积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围绕传统国学、历史文脉、文化名人、非遗文化、城市发展等主题,按照年有计划、月有活动和一书院一品牌等要求,策划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阅读分享会及礼仪传习、开笔礼、尊师礼、成人礼等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岭南书院发展厚度。”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岭南书院还将在发展路径上继续创新:通过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指导省内高校与各地岭南书院结对共建,建强岭南书院师资库,策划开展“百位名师进书院”活动,打造精品课程和品牌项目,提升岭南书院的文化品质。
岭南书院不仅是文化的殿堂,更是心灵的归宿。它们如同散落在岭南大地上的颗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文化星空。每一座书院,或是承载着一段历史,或是讲述着一个故事,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传承着一种精神和气度,让书院之美、书院之风在当下和未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