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镇综合发展力榜单的背后
“百千万工程”持续激发广东县镇发展新动能:县域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镇域工业实力不断增强,镇域资产财富不断积累,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实习生/卢慧珊 发自广州、佛山、肇庆
◎本文责编/郭芳
县域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交汇点,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镇域承上启下,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将县、镇放在突出位置。
近日,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广东县促会”)发布《2024年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县域报告》)、《2024年广东镇域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镇域报告》),全面呈现了“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在县、镇层面的发展成果。
报告显示,“百千万工程”持续激发广东县镇发展新动能:县域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镇域工业实力不断增强,镇域资产财富不断积累,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一直以来,广东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是广东推进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省委书记黄坤明多次强调要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县域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有57个县(市),分布在15个地级市,其中粤东西北12市共有45个县(市)。县域占全省总面积的72.3%,但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45%。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为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根据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把57个县(市)分成创先类、进位类和消薄类三个类型,走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占全省比重进入回升通道,这在《县域报告》中得到明显印证。
《县域报告》构建了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测评体系,基于2023年统计数据对广东各县区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合测评。《县域报告》显示,广东县域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23年,广东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57%,比全省GDP增速高0.49 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12.45%,比2022年的12.39%增长0.06个百分点,初步扭转了县域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从最新公布的《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2024年广东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平均增速。
除了“量”的增长,广东县域经济在“质”上也不断提升。《县域报告》显示,广东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活力持续激发,2023年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8%,体现出广东县域经济工业基础不断筑牢、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成效,展现了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县域报告》构建了规模、增长、质量、水平四个主要发展指数,得出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总体排名,肇庆四会市、惠州博罗县、惠州惠东县位居前三。
以四会市为例。四会市是广东省第二个“全国百强县”,2024年位列全国第87位,也是广东57个县(市)中唯一一个人均GDP突破10万元的县(市)。“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四会市不仅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创先类),还入选广东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实现快速发展。
推动乡镇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推进镇域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广东“百千万工程”把“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将全省1600多个乡镇分成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推动乡镇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镇域报告》以2024年度针对全省各镇域所获得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立足2023年度统计数据,对广东镇域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镇域报告》认为,在“百千万工程”引领和推动下,广东镇域总体上正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型,特别是在珠三角的一些镇域,已经开始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
而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镇域,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区,镇域农业的发展基础也在不断筑牢。《镇域报告》显示,各地围绕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工带农,文旅融合,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升级。
《镇域报告》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个主要发展指数考察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评价出100个综合发展力水平较高的镇域,东莞市虎门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中山市小榄镇位居前三。分析来看,进入榜单的镇不仅是当地经济强镇,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镇。
以狮山镇为例。一方面,作为广东第一个“千亿镇”,狮山镇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超1700家,规上工业企业约2000家。共有7个支柱性产业集群,其中2个超千亿集群。另一方面,狮山镇城市配套好,拥有佛山市唯一的大学城,还汇聚了佛山机场、佛山西站等重要城市配套。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的《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显示,狮山镇连续四年位居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第一名。
加力提速冲刺“三年初见成效”
2025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如何加力提速冲刺“三年初见成效”?
近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明确“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并提出实施县域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风貌提升、集成式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动员等“五大行动”的部署。
“《县域报告》对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培育广东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提供决策参考;《镇域报告》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广东镇域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剖析广东镇域发展遇到的瓶颈,为把握广东镇域发展现状、制定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参考。”广东县促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为进一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报告》建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消除县域壁垒,提高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率,将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放到“百千万工程”中去,制定更高层级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和要素在县域中高效聚集;推进现代产业企业创新,在“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的指引下,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吸引产业转移,形成县域特色产业体系;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县镇村要素高效流通;等等。
为进一步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镇域报告》建议:镇域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全省一盘棋,对县镇村各自的功能定位进行科学把握,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立足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提升镇域发展的产业支撑,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镇域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对于经济发达镇而言关键是如何实现产业提质升级,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关键是如何打造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培育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立足均等化和互通化,提升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通双向互通渠道;等等。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