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关于改革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2025-08-0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汕头市潮南区,农户正驾驶收割机抢收夏稻。 南方日报/供图

汕头市潮南区,农户正驾驶收割机抢收夏稻。 南方日报/供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本文责编/郭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乡村振兴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省参事室调研组围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调研,发现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破解。

其一,一些地方村组集体资源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物业、村际组际权属不清的资源资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跨村公共资源资产等村组集体资源资产尚需有效盘活。历史上形成的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的村组集体资源资产承包合同清理不够到位。村组集体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其二,土地流转存在不足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部分承包户对于“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认识不到位,承包地撂荒不耕作,也不愿意配合村集体土地流转做适度规模经营。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种粮亏损缺乏激励。部分山区土地小田化、碎片化,影响村集体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其三,未能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通过资产出租、土地入股等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市场竞争风险意识淡薄,各个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部分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成立、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隐患。村集体货币资金盘活利用率不高。

其四,村民小组管理有待加强,调动村组两级基层干部发展富民兴村集体经济积极性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对村民小组长选人用人培训的管理有待加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村两委班子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中吃“大锅饭”,没有实现多劳多得。

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们要探索多样化途径,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建议一:盘活村组集体资源资产,挖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潜力。

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存在不同程度的村组集体资产经营合同不规范或者产权权属不清问题,仅靠一镇一村推动难以形成气候,需要从县域层面统筹规划、一体推进、依法依规、稳妥解决。建议在全省推广惠州市博罗县盘活村组集体资源资产经验,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好三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抓好村组清产核资。博罗县利用高清摄影、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覆盖全县17个镇街的“拼图式”图斑清查,扎实有效开展“拼图式”清产核资,已发现被占用集体资源446宗6707亩,发现闲置资源12宗679亩,已追回集体收益115万元。

二是持续抓好村组合同规范清理。博罗县全面收集、整理、审查各类合同18000多份,梳理排查问题合同8000多份。截至2023年8月底,通过追缴租金、没收履约金、整改低价承包合同等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已超5000万元。

三是持续抓好农村“三资”监督工作。博罗县推行组账村管镇(街道)代记管理制度,实现了分村建账、单独核算、统一管理。2023年1至8月,全县农村集体在“三资”平台发起产权交易608宗,成交301宗,总成交金额6.38亿元,溢价金额7491万元。

建议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增加村集体社会化服务收益。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如何妥善解决欠发达地区撂荒地复耕问题,是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加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进行稳定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纠正少数村民把土地承包权误认为是个人财产的错误认识,动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充分运用乡规民约,既要充分保障土地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和稳定承包经营关系,也要约束土地承包户的土地撂荒行为。县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撂荒行为的执法监督。

二是鼓励土地流转向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倾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粮食生产现代化种植、管理、加工、储存全产业链服务优势,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稳定粮食生产种植面积,鼓励旱稻轮作、粮食+经济作物间套种,增加冬种面积。

鉴于广东是粮食消费大省,建议省财政对本省种粮大户进行适当奖励激励,种得越多奖得越多。

三是鼓励村集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增加收益。茂名化州市等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集体与承包户共享土地连片整治后每亩增加的租金收益。建议继续积极推进各地村集体成立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当地农业产业化提供劳务用工、协调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议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富民兴村组织形式,发展我省百业兴旺的农村集体经济。

建议在新形势下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探索创新富民兴村组织形式,发展我省百业兴旺的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促进集体与村民“双增收”。汕尾市组织发动群众,通过农户自愿以承包地经营权作价入股的形式,积极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推出“股票田”发展模式,村集体整合资源并统筹经营,集体与农户以占股比例获取收益分红。近年来,汕尾市实施“股票田”共6852亩,已产生377.18万元经济效益。其他地区也衍生出多种股份合作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如陆丰城东镇的“股票宅”、海丰可塘镇的“股票树”等。这种既富了农民,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的组织形式值得全省借鉴推广。

二是学习借鉴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强村带弱村、跨村跨镇富民兴村经验。龙岩市重视培育富民兴村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地处闽西大山深处,20多年前时任龙岩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解决村企业竹产品运输相关证件和农林特产税征收优惠问题,并依据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村庄规划。20多年过去了,培斜村形成了竹茶加工、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由省定贫困村跃升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培斜村强村带弱村、跨村跨镇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参与竹产业加工,探索连片旅游开发。龙岩市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打造互惠共赢强村带弱村典型促进富民兴村经验值得广东学习借鉴。

三是组建强镇富村公司,探索富民兴村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域组建强镇富村公司取得初步成效,这种探索创新精神难能可贵。建议赋予富民强村公司不仅仅发展村集体经济,而且还要带动村民致富职能,从指导思想、远景规划、组织形式、运行管理、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实践,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投资、不与民争利,不吃“大锅饭”,蹚出一条富民兴村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实效的新路子。

四是鼓励珠三角经济发达村货币资金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稳健性项目溢出投资,重点探索有经常性稳定收益的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和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资源型产业投入。2022年,珠三角地区农村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的集体资产4896亿元。由于村集体货币资产是村民集体所有,尝试少量货币资金跨市溢出投资,需要尊重村民意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同时兼顾两地农村集体经济联动发展,做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先行示范,稳妥推进。

建议四:实施“头雁”领飞“群雁”工程,为我省富民兴村提供政策、人才、组织保障。

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和职业致富带头人“头雁”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向内挖潜改革创新不仅需要双“头雁”的领飞,还需要把村民小组长作为“群雁”跟飞,加强对他们的选拔、培训、使用、管理,形成村组“群雁”富民兴村强大合力,使上述提出的改革创新建议通过发挥村组两级基层干部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加以落实。为调动村组两级基层干部富民兴村积极性,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按照公司法及村民议事规则,依法依规推进村组基层干部多劳多得取得合理报酬,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牵头人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浩民,成员分别系李晖、陈建飚、刘建峰、聂娟、陈炳佳)


网编:李卓华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