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篮球之城:从乡村球场到城市文明的跃升
东莞市中心耐撕街头空间公益篮球场吸引聚集很多热爱篮球的年轻人。 东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东莞企石镇莫屋篮球场。 黄志鸿/摄影
从运动到文化,从产业到精神,东莞正以篮球之名,完成一场城市文明的华丽跃升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实习生/潘沁 通讯员/谭晶 发自东莞
◎本文责编/张蓓蕾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东莞篮球中心的玻璃幕墙上,这座“双万之城”的脉搏已随着篮球的跃动而苏醒。
在这里,篮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图腾。从1912年篮球传入东莞,到宏远男篮缔造CBA“十一冠王”伟业;从常平农民篮球队夺得首个全国冠军,到承办男篮世界杯国际赛事;从“村村有球场”的群众基础,到“一城双冠”的职业巅峰——东莞用百年积淀,构建起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中国样本”。
如今,站在GDP破万亿、人口超千万的新起点,东莞篮球正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从运动品牌升华为城市文明符号,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注入全新注脚。
从田间球场到职业殿堂
东莞篮球的故事,始于泥土芬芳的乡村球场。1912年,篮球运动传入东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平镇的春节篮球赛已如火如荼。没有专业的室内场馆,村民们用黄土夯实场地,用竹竿搭建篮筐,却浇灌出最纯粹的篮球热情。
1984年,常平农民篮球队代表广东夺得首届全国“丰收杯”冠军,成为东莞篮球的“星火燎原”。两年后,全国首座镇级多功能体育馆——常平体育馆拔地而起,标志着东莞篮球从草根迈向专业化。
“中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这句广为流传的赞誉,背后是东莞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1993年,全国首家民营职业俱乐部广东宏远诞生,开创中国篮球职业化先河,推动了中国篮坛的体制变革;进入21世纪后,以镇街为单位组队参赛,设置升降级的东莞市篮球联赛,在全国独树一帜。2000年,大朗镇建成全国首个镇级CBA球馆;2004年,东莞凭借深厚的篮球底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第二批“全国篮球城市”;2019年,东莞篮球中心以“CBA第一馆”之姿承办男篮世界杯13场比赛,让世界见证“东莞标准”。
如今,东莞拥有6700多个篮球场,年均赛事超5000场,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赛+企业联赛+校园赛”的立体体系。
2017年,麻涌镇“草根三杰”肖海亮、黄文威、曾冰强从村赛一路拼到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三人篮球金牌,成为东莞群众体育的生动缩影。篮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职业运动,而是东莞人茶余饭后的生活方式。
篮球精神与城市气质
篮球为何能在东莞生根百年、枝繁叶茂?答案藏在城市精神与体育基因的深度契合中。
2022年,东莞将篮球精神提炼为“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永不言败、勇攀高峰”——这16个字,恰是东莞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
敢为人先的开拓基因,东莞篮球人敢“第一个吃螃蟹”,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是东莞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全国首个镇办CBA球馆到首个民营俱乐部,东莞始终是中国篮球改革的“试验田”。
作为中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先行者,广东宏远俱乐部在1993年成立时面临着体制转型的挑战。据《东莞市篮球志》记载,俱乐部早期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创了“企业办体育”的先河。
众志成城的团结之力,在移民城市中尤为珍贵。宏远队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被刻在训练馆墙壁上,也多次出现在球迷助威场合。每次广东宏远夺冠,线上线下欢腾一片。2019年,广东宏远经过6年拼搏捧回第九座CBA冠军奖杯之时,“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更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的球迷宣言在各个论坛传开。结束2021—2022赛季CBA之旅,不少自发前来的球迷拉开题字为“我们站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的横幅,向抵莞的球队表示鼓励。
同时,这句话也成为千万外来务工者的精神纽带。超过60%的市民参与篮球活动,“家家有球迷”的盛景背后,是篮球消除地域隔阂的融合力量。潮汕籍球迷吴文雄创办的东莞球迷联盟,现有会员超千人,其中七成为外来务工者。在东莞,篮球场往往成为新市民最快融入的社交平台。
永不言败的坚韧意志,贯穿东莞篮球的每一次逆境崛起。2021—2022赛季,广东宏远在连损主力、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打进四强,最后一场比赛以一分之差惜败于最后的总冠军辽宁队。广东宏远主教练杜锋曾表示,赛季第一阶段外援没到位,第二、三阶段又不断有突发伤病,但团队在比赛中仍然血拼到底,“我觉得我们没有输”。
2025年,东莞新彤盛女篮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袭夺冠。在总决赛第三场失利之后,新彤盛主教练兼球员黄思静鼓舞队员,不要有压力,享受赛场。在夺冠后的采访中,黄思静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机会也是拼出来的。无论是在篮球赛场还是人生道路上,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拼出属于自己的机会。”
勇攀高峰的进取姿态,推动着东莞不断突破边界。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既定目标,是东莞篮球的发展写照。在职业篮球领域,2019年,男篮世界杯设东莞赛区,东莞职业男女篮喜提双冠;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在俱乐部经营、球员身心健康都面临极大考验的情况下,广东宏远奋勇拼搏,连续拿下2019—2020、2020—2021两个赛季冠军,达成CBA史上第一个“十一冠”。
“东莞篮球竞技成绩在全国数一数二,但活跃的乡镇企业篮球联赛才是东莞篮球氛围火爆的根源。”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对东莞篮球氛围赞叹有加。从“村BA”到世界杯,从草根球员到国际球星,东莞篮球的每一次跃升,都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文明符号的跃升
站在“双万之城”的新起点,东莞篮球正肩负更高使命——超越竞技范畴,成为城市文明的鲜活载体。
产业赋能打造“篮球+”生态圈。在这座将篮球基因融入血脉的城市,篮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
从市区到村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篮球地标构筑起城市品牌视觉体系:“虎头+火焰”的宏远队LOGO彰显冠军底蕴,寮步的东莞篮球中心前“众志拼搏”雕塑以四只巨手争抢金球的动感造型诠释拼搏精神,南城的东莞市体育中心的篮球雕塑和穿梭街头的“东莞篮球城市号”巴士,让市民时刻感受篮球文化的浸润。
乡村振兴激活基层活力。篮球成为基层建设的催化剂,寮步镇缪边社区规划1.2公里篮球主题文旅线路,打造网红打卡地;中堂镇实现20个村(社区)风雨篮球场全覆盖,成为全市设施升级标杆。
本土资源激活的同时,东莞篮球积极“走出去”——莞韶对口帮扶中,寮步调动社会资源,在送去篮球器材的同时,还为当地孩子送上篮球课程;东莞铜仁协作投入560万元共建篮球公园,以共建莞铜篮球公园为载体,发挥篮球的社会价值,培育当地体育人才;援疆教师在新疆组织三人篮球赛,推动“文化润疆”。篮球的社会价值,正从东莞辐射至更广阔天地。
国际对话拓展城市朋友圈。东莞以篮球为媒介,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承办世界杯、开展“篮球援建”,东莞正以篮球为媒链接全球。2023年,东莞与铜仁共建的“莞铜篮球公园”成为东西部协作典范;2025年,大湾区青少年篮球邀请赛将吸引港澳球队同场竞技。“篮球外交”背后,是东莞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
“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的定位,通过赛事互动、品牌传播、全民参与等计划深入人心。在这片热土上,篮球的故事仍在续写:少年在村口球场追逐梦想,职业球员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白发老者在场边讲述当年的辉煌……从运动到文化,从产业到精神,东莞正以篮球之名,完成一场城市文明的华丽跃升。
网编:李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