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半年稳”谋“全年好”的广东韧性

2025-08-0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叶石界

南沙港集装箱码头。 罗仲贤/摄影

南沙港集装箱码头。 罗仲贤/摄影

广东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国的同时,也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新质生产力成色足、消费引擎点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在结构优化中夯实“稳”的根基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位于广州南沙枢纽的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的工地上,工人们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珠,争分夺秒地抢工期。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的集聚地。

岭南大地,生机勃勃,处处涌动发展活力。

今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一季度的4.1%提高了0.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国的同时,也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新质生产力成色足、消费引擎点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在结构优化中夯实“稳”的根基。

如今,2025年已棋至中局。

挑大梁、走在前,是做好广东经济工作的责任所在。8月1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做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精会神抓经济谋发展,奋力开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信号一:新质生产力积厚成势

位于深圳南山区的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

当记者来到公司展厅,呈现眼前的是一幕幕视觉大餐:熊猫机器人打起太极,商用版人形机器Walker C如运动员般一路小跑,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轻松搬起数十斤的重物,墙上摆放的一众小机器人集体起舞……

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优必选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天工Ultra”成功夺冠。“天工Ultra的夺冠,是我们人形机器人开发实现突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优必选拥有2680项授权专利,依托大湾区完善的供应链,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器国产化比例超90%,这让公司在全球竞争中有充足的底气。

高技术产品成为广东制造最亮眼的名片—今年上半年,广东的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千米空域,万亿蓝海。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个万亿级新赛道,正成为全球大国争夺的新蓝海。如今,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已超千亿元,稳坐全国省域头把交椅。全球每卖出10台消费级无人机,就有7台来自广东;工业无人机也抢下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的爆发,正是广东新质生产力强劲的写照。

制造强则实体经济强。

今年上半年,广东制造业增长4.5%,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发挥稳定支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8%,汽车制造业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今年上半年,广东这两类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

当前,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这是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底气所在。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广东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育成,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信号二:消费稳步回暖

夜幕降临,暑气渐渐褪去,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的沿江路热闹非凡。柠檬茶、烧烤和各种小吃摊档绵延数里路,年轻的摊主们手脚麻利地做着各种美食。人行道人来人往。

广东的夜晚,不是白天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经济的开始—从珠江口东岸到珠江口西岸,从粤东到粤西、粤北,夜间经济成为广东活力的生动写照。

当前,广东省商务厅以“粤夜粤美”为主题,围绕暑期、夜间经济两大消费热点,聚焦暑期出游、玩乐、焕新三大消费板块,在全省各地联动开展“精彩夜市、风味夜食、品质夜购、活力夜娱、魅力夜游、时尚夜秀”六大夜间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从7月延续至9月。

实际上,从年初至今,广东的夜间经济就从未消停过。

“白天上班,晚上就来这里摆摊,一晚上赚一两百元,也挺开心的。”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惠城区沿江路摆档的廖慧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去年以来,整条沿江路很热闹,特别是周末晚上,游客经常都找不到位置坐。江对岸的水东街,更是年轻人夜晚打卡处,凌晨一点多依然人气很旺。

广东消费活力,不仅仅在夜间。

“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成为新热点。春节期间,广东全省接待游客8011.8万人次,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长7.5%。“五一”假期五天,累计接待游客4608.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实现旅游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20.3%。端午假期三天,累计接待游客23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实现旅游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25.6%。

假日文旅大幅升温,折射出广东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消费场景。

以旧换新,是撬动消费市场的一道杠杆。今年广东持续加力扩围,优先支持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可获单台补贴2万元;共12类家电产品可享受补贴,可获每件补贴最高2000元……甚至境外人士也能参与。

在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信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9%、38.5%、65.5%、24.2%、35.2%。

随着政策落地,广东消费得到提振—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2.66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特别是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0个百分点。

消费的回暖,也离不开居民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43元,同比增长4.5%。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34元,同比增长4.9%。

信号三: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7月22日,国家“两重”建设重大水利工程—黄茅峡水库工程破土动工。

黄茅峡水库工程位于连江干流清远英德市大湾镇,估算总投资135亿元,防洪库容5.47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可减轻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及清远市防洪压力;同时预计可年均输出1.55亿千瓦时绿色电能,推动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

而位于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则在稍早前的7月15日正式投产。这个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自落户后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正式投产,意味着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加快中海壳牌三期建设、推动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在广东沿海,其他重大项目也纷纷全速推进。

今年年初,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2025年广东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5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

尽管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但内部结构显著升级:“两重”建设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13.4%、15.3%。

工业投资是发展后劲所在。从上半年数据看,工业投资占比达38.1%,其中汽车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4.6%、57.9%。

代表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也释放出向好信号—上半年,广东这一指标增长1.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2.8%;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4.1%,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部署下,广东正不断有效释放投资潜力。

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过渡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碰头。

“从各项具体指标来看,广东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引发‘质变’的累积动力正在起势。”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认为,在全球经济变动和全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广东经济展现出稳中有进、逐步改善态势,新动能不断集聚。

如今2025年的时间进度已过半,当前正是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和“十四五”收官战,为“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期。

8月1日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抓好政策落实,调动各方力量,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周密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在陈鸿宇看来,对于广东来说,一方面要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另一方面则要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步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他说。

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上,黄坤明要求,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预期,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记者了解到,广东将落实落细中央宏观政策,研究储备和适时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增量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释放内需潜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厚植制造业当家的家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等。

以韧性应万变,以创新开新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广东以勇当排头兵的担当坚毅前行。

因其不易,更彰不凡。广东的14万亿元经济体量,将在新动能驱动下实现更有含金量的增长。


网编:李卓华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