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党建如何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3-05-2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健鹏

不管是找思路、建机制,还是聚众力、抓落地,在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全过程中,党建都是核心动力源之一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通讯员/江组宣   茂组宣   河组宣  吴冠达   何科成 发自江门、茂名、阳江、汕尾、河源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即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强有力的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广东更是将“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村”列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目标之一。

党建作为基层各项工作的引领力量,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发力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多地正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产业项目带动等为抓手,展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茁壮发展的生动实践。

点燃“党建引擎”

“交通不便,人少地少,2015年前,我们村每年集体收入还不到3万元。”回忆往昔,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书记刘伟雄满是感慨。

近几年来,双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中,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双头村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如今,又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自筹资金创建了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周边村民、返乡就业创业青年提供直播带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多元服务。仅这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间接带动267人就业。

像双头村这样的村落,在广东还有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把“党建引擎”发动起来。

陆丰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陈一瑭/摄影

陆丰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陈一瑭/摄影

近年来,广东着力织密建强县镇村党组织体系,着力统筹加强镇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基层党组织在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中国沉香特色小镇”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书记谢培君,是个远近闻名的沉香行业“土专家”书记。合利村种的奇楠沉香树是“行内的抢手货”,供不应求。担任村干部以来,谢培君以身作则,带头把自家14个大小不一的地块全部种植上优质的奇楠沉香树,并创新发明共赢种植模式。在他的带领下,该村自筹200多万元建设“沉香电商直播大楼”,让村民在自家门口自主创业、就业,每年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益约12万元。现在,合利村民依靠发展沉香产业实现了发家致富,全村沉香树种植面积达7000亩,约200万株,预计5年后总产值将达到6亿元,人均年收入可达到8万元。

“党建引擎”发动起来,每一名党员都要动起来。为进一步激励村“两委”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决心,广东不少地方探索村“两委”干部的绩效工资与村集体经济挂钩的方式。

比如,茂名信宜市划定村集体经济收入基线,将超出基线的资金确定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发放,提升村干部工作热情。茂名化州市明确由各村结合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本村干部补贴奖励方案,每年从集体经营性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干部补助和奖励。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归集体成员共同所有,只有在村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切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不断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资金。

在江门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该村党组织在村的发展方向上把舵定航,协调各方,合理安排村内产业布局,发挥出“指挥部”作用。鲲鹏村党委书记蔡长辉介绍,该村党委立足地处渔港经济区的优势规划村中心东、西翼布局,东翼围绕海丝文化和商贸交易进行建设,西翼围绕近海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进行建设,推动该村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三大产业优化升级,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2021年达44.07万元;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增幅达89.39%。

与此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村级党组织积极构建新型治理结构的保障。

2021年以前,江门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的带领下,该村大力探索村组联营模式,盘活旧供销、旧农信两笔资产,建立村组新增建设用地经营收益分配制度。2022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过80万元,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收得上来,还要分得好。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问题是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村党组织也承担着“分好蛋糕”的责任,扮演着分配方式管理者的角色。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积极探索实施“镇政府+村委+企业+农户”股份制发展模式,成立了汕尾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制公司——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股权由村民、镇村、公司三方共享。据介绍,村民以土地、梅园、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以螺洞景区建设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决策、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每年都享有不低于8%的股金分红回报率。

不管是找思路、寻办法,还是建制度、优机制,在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全过程中,党建都是核心动力源之一。点燃集体经济“党建引擎”是绝大多数地方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的首要选择。

唤醒“沉睡资产”

“地还是那些地,集体还是那个集体,还能弄出花样来?”《南方》杂志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无资源、无资产、无产业”成为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面临的困境。

如何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首先是要摸清家底,算清“明白账”。

云浮市云安区刚刚为此进行过一轮把脉问诊。去年以来,云安区由组织部、财政、农水、统计等部门人员联合深入到全区105个行政村全面摸清家底、掌握存在问题、梳理发展有利条件等,并有针对性开出“处方”,对近3年的收入台账进行核查摸底,制定“一村一策一台账”。

摸清家底之后,便是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

《南方》杂志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广东各地农村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方法各不相同,总结起来共有几个模式:资源发包模式、物业出租模式、股份合作模式、资本运营模式、产业赋能模式等。

比如,河源市通过资金参股运营模式,积极整合利用各类资金入股市高新区、农业产业园、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让村集体获得长期稳定的分红收入。截至2022年底,河源共有1159个村投入各类资金入股重大项目及企业等,为村集体带来分红收入7370.8万元,村均增收达6.36万元。据了解,2022年河源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均超10万元。

物业出租是很多村采取的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模式之一。不少村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村留用地等,兴建厂房、市场、仓储等,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房东经济”,村集体有了长期而稳定的租金收入。比如,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康溪村,依托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实行“代建+返租”物业经营模式,年增收约900万元。

没有资产也没有资源的村,怎么办?阳江市阳东区雅韶镇笏朝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笏朝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成立了村办企业——富朝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承接劳务服务方面的项目合作。今年,雅韶镇开展“物业进村”乡村治理新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农村物业“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抓住这次机会,富朝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承接了本次项目,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创造了经济收益。

为提高造血能力,富朝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还与阳江农商银行雅韶支行、阳江市城投集团下属阳珠城市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后勤服务、物业管理、城市服务等方面人力资源业务的长期合作关系。

村企共建,将人力资源盘活了。“我们将以这次村企共建合作为起点,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整合劳务资源、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笏朝村党委书记、富朝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美利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不少地方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带动集体、村民双增收。

比如,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依托新会陈皮资源优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三联共建”机制,形成陈皮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格局。仅2021年,辖区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就合计达2.9亿元,同比增长7%,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抱团”打破村界

壮大后的农村集体经济也面临挑战。《南方》杂志记者调研发现,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包括行政村内“村弱组强”,以及各村间“两极分化”等问题。

为破解这些问题,各地探索出“抱团发展”的方法。比如,针对村弱组强等结构性问题,不少地方探索出村组联营共建的方法。

如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华村,在党组织引领下,建立起村、组与群众利益共同体,着力推动集体经济一级核算改革,盘活村组资产资源,发展村民公寓楼等项目,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10万元,实现了5年翻一番。

与此同时,《南方》杂志记者调研发现,受限于交通、环境、区位、禀赋等方面因素,不少村没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了各村间集体收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探索串珠成链的连片带动建设方式,或者以党建为突破口,通过党建联建方式,开展“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创建行动,推动了整体发展。

比如,2020年开始,汕尾陆丰市按照“一带一特色”“一带一主题”,打造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做好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四篇文章”,“带”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2022年带动陆丰83%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今年以来,陆丰又继续着力建设13条共同富裕示范带,全方位串联起沿线乡村,推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区域集中连片发展。

河源市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多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从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四方面下功夫,开发当地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带动村集体、农民增收致富。比如,河源东源县上莞镇发挥种茶传统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持续做大“茶”文章,连村连片开发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打造2.6万亩仙湖茶叶基地,基地内的两礤村、仙湖村、新民村等村年分红收益合计46万元。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