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资产的“点金术”
越来越多镇村把分散的资源、资金、劳动力整合到“公司化”平台上,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推动资源整合,“土特产”加速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陈健鹏 通讯员/吴冠达 发自茂名、中山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金秋十月,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古荔园的采摘虽已结束,但是在村口的土特产超市里,本地企业的荔枝干、荔枝蜜、荔枝咖啡摆满货架。柏桥广场的柏桥强村公司里热闹非凡,一批批游客进店内参观选购,荔枝雪糕和吉祥物玩偶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
这是高州市首个成立并实体化运作的强村公司,肩负着强村富民的使命。举办荔枝定制活动、研发推出荔枝文创、发展乡村民宿、张罗柏桥夜市……强村公司自成立以来马不停蹄地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柏桥的蝶变,是广东探索“强村公司”发展模式的缩影。
越来越多镇村把分散的资源、资金、劳动力整合到“公司化”平台上,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推动资源整合,“土特产”加速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唤醒沉睡资源
柏桥村是远近闻名的荔枝村,凭借一棵棵荔枝树,村民们过上了甜日子。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柏桥村也面临着乡村发展的共性问题。
依靠鲜果及初级加工为主,业态单一,产业不成链;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资源租赁等方式,经营性收入薄弱,民富而村不强;民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欠缺,白天的人气“流量”难以转化为晚上的“留量”,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根子镇在推动发展中找到了重要抓手:推动强村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在富民兴村中发挥联动作用,整合村中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并推动落实。
在茂名、高州两级的指导下,柏桥村成立了高州市第一家强村公司——高州市美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村集体产业公司化运营,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源、深入开展共富探索。
公司采用“公司+门店”模式,一进门销售展厅里各式土特产琳琅满目,再往里走是秩序井然的办公区,就连庭院也被精心打造成温馨休闲的会客区。一改过去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资源租赁等方式,业态单一的局面。
“强村公司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柏桥村党总支书记、柏桥强村公司董事长何清介绍,柏桥强村公司实行“村集体+村两委干部”担任股东的股份制经营模式,经营项目主要有思政课堂、研学游、职工疗休养、民宿餐饮、柏桥夜市、荔枝定制、土特产销售、文创产品等,背负着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责任。
资源整合是强村公司激活乡村发展的核心路径。
强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闲置宅基地盘活、农房改造等多种方式,将分散的资源集中化、规模化运营,产生集聚效应。
围绕荔枝产业,柏桥村建成约10亩农创园,强村公司引进国企广南集团开设“信”字号销售点,升级餐饮店铺,规划150个夜市摊位经营,盘活柏桥商圈,为村民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老张家民宿是柏桥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村民老张叔将自家闲置住宅改造成民宿,经强村公司指导,融入荔枝元素,增设采摘项目,极受游客喜爱。“一年中民宿入住率达七八成,荔枝季更是爆满。”老张叔的民宿生意愈发红火,更多村民正加入其中,闲置资源变“活资产”。
2024年,柏桥村强村公司营收超14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80万元,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丰收。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一些强村公司更是突破单村限制,探索“跨村运营”模式,实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统筹突破村级边界限制,整合资源搭建共治共享共富平台。组建汕尾市首家联村带农强村公司,通过“党建统领、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探索“跨村运营”,推动村庄从“物理相邻”升级为“化学融合”。2024年,实施“跨村运营”的仁家、大化等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较2022年增长85%。
但数量增长并非首要,强村公司只有把“物理组合”做成“化学反应”,才能真正让分散的村域资源产生规模收益、品牌溢价和抗风险能力。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中山“强村公司”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鼓励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从组建方式来看,除了村集体全资,中山已探索出“市属国资+镇村资源”“片区组团”等多种出资模式,整合资源成立“强村公司”。
片区抱团发展,中山市板芙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是由板芙镇里溪村、金钟村及板芙镇属企业通过“片区组团”合作的方式,共同成立的“强村公司”。
近年来,板芙镇先后在里溪、金钟、广福、深湾等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体现“山水板芙”特色的连片特色精品村和美丽宜居村区域,但却面临“建设易,运营难”的问题。
板芙文旅公司总经理陈志涛表示,碎片化资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连片开发才能实现共赢。成立强村公司,就是为了整合两村文旅资源,带动兴村富民。
板芙文旅公司采取“先流转、统一规划、再发包”的“统租统管”模式,对村集体非基本农田土地、空置房屋承租后再对外招租。
板芙文旅公司通过盘活集体土地、村民旧房屋及村委会物业,成功引入露营基地体验项目、葡萄园种植研学项目等,推动板芙镇里溪村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选,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
2024年,里溪村接待游客量达6万人次。
专业运营激活竞争力
踏入柏桥村,一群参加研学游的学生正认真聆听着职业经理人许玉婷对柏桥村荔枝文化的讲解。
柏桥强村公司门口人声鼎沸,学生们充满好奇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当地荔枝文化知识的渴望,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关于荔枝种植历史、品种分类、文化典故、文创品类等内容。
资源整合后,需要通过专业的市场化运营才能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强村公司通过引入新业态、新人才和新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过去,柏桥村的村民们售卖农产品主要靠线下零散摆摊,不但销量有限,而且销售范围狭窄。
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不仅让土特产品类大幅增加,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今,柏桥强村公司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彻底打开了新局面。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强村公司邀请网红大咖助力推广,打造电商直播平台。“以前我们的东西只能在周边售卖,现在通过直播,全国各地都有人买。”正在打包土特产的村民兴奋地说道。
柏桥村的品牌建设也是茂名土特产品牌化的一个缩影。
近日,2025年第二批茂名市“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产品)名单公布,其中萝卜干、腊肉、腊肠、鲜鸡蛋等各地土特产上榜。
茂名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村级农产品品牌参与“信”字号品牌建设。目前茂名市已有75个农产品获“信”字号品牌授权,依托“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溯源系统,打造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包袱变财富”,成为茂名多地盘活资源的生动实践。
通过深化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茂名组建强镇富村公司310家,其中40家聘请了农村职业经理人。他们以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源,推动跨村合作、飞地入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从柏桥一枝独秀到南粤百花齐放,强村公司正成为广东镇村跃迁的“新引擎”。
可以预见,通过精准整合资源、创新运营机制、拓展多元业态,强村公司正在有效地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升市场化活力,更多“土特产”将插上品牌的翅膀,飞出大山、飞向全球,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网编:李晓霞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