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总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4年历史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悦理轩
◎本文责编/李育蒙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最早见于《晏子春秋》,意指在惊涛骇浪中起决定性稳定作用的力量。以“中流砥柱”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作用,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支撑中华民族抗战伟业的坚强核心与决定性力量。
抗战时期的中国,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外有日本倭寇豺狼般肆虐,妄图鲸吞华夏;内则因百年贫弱而四分五裂。幸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指引和领导抗日战争向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总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4年历史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一
1921年的上海石库门,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觉醒中应运而生。1922年,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就在党的二大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具有的与民族同命运、为复兴而奋斗的坚定决心。
这一以贯之的初心与使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中愈发鲜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劳苦群众动员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并在全国率先举起抗日大旗。
七七事变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纵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程,在每一个关乎民族存亡的紧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始终站在斗争最前线。中国共产党深知,只有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道路。
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
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
1938年5月,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毛泽东挥笔写下《论持久战》,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与“速胜论”,为全国军民指明了抗战的方向和路径,坚定了持久必胜的战略信心。
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毅然挺进敌后,创造性执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将敌人后方转变为激烈交锋的前线,变成处处打击侵略者的战场,让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有力地消耗和牵制了敌人力量。
正是中国共产党凭借高超的战略谋划和灵活的策略运用,使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妄想化为泡影,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正确指引,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唯有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团结协作,才能挽救国家危亡,因此始终将“团结”作为救国的核心关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次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迎来关键转折;至1937年9月,以中共中央宣言和蒋介石谈话为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巩固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置于重要位置。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成功应对了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多次反共摩擦,有效维护了国共合作与全民抗战的局面。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在突出位置,既坚持独立自主,又以民族大义为重,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避免了抗日阵营的分裂,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维护国际和平的主张,促进各国人民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广大党员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在八路军还是新四军中,共产党员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英勇作战、坚决执行命令、严格遵守纪律、积极开展政治工作以及维护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
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华南的珠江两岸,自巍巍太行至滔滔长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出现在最危险的前沿,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联共伤亡60余万人。
正是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为抗战胜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之墙”。
五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动员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让千百万农民第一次感到“抗日也是为了自己”。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参与政权管理的热情。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双重封锁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根据地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八路军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屯垦,经过三年努力,开荒超过百万亩,实现完全自给,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富庶的“陕北江南”,彻底挫败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从“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到“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的壮阔景象,中国共产党凭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敌后根据地千百万群众组织成了不可战胜的铜墙铁壁,充分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书写了人民战争的辉煌篇章。
六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为捍卫国家生存而战、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战、为维护人类正义而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也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始终薪火相传。回望历史,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中流砥柱之姿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立足当下,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无论是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誓言与实际行动,还是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担当;无论是攻克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顽强拼搏,还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胸怀,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最坚强的顶梁柱。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
◎执笔/何良苏(作者单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网编:陈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