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字当头,大胆探索
敢字当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苦干实干的精神品质
1月29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南方日报/供图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需要把干部、地方、企业、群众的精神提振起来、潜力挖掘出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去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敢字当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苦干实干的精神品质。总书记强调的“四敢”精神,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方法论,成为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成为干事创业的鲜明标识。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历史的方位已标定我们发力的方向,时间的刻度正呼唤我们实干的力度。
干部敢为,万马奔腾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南粤大地,正从声势浩大的“新春第一会”中,升腾起“敢字当头,大胆探索”的精气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广东正在万马奔腾中做到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
“这是我的手机号码,你们要加我的微信,就搜这个号!”在今年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工商联、科技界、经济界、对外友好界联组的分组讨论中,东莞市市长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这在广东并不新鲜。中山、云浮、阳江、韶关等地有关负责人都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但公布手机号码后能否打得通?打通后能否有效?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党政干部是否有作为,是否敢作为。“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干事创业,干部是主心骨,干部敢作为,事业才可成。从浙江、江苏等全国范围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正呈现出“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能否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更需要“干部敢为”。
2月6日,一通电话打到了中山市东凤镇党委书记那里,反映厂房在腾挪改造中遭遇“三规”难题。当天,这通电话就起到了作用,拨打者收到了参加镇专项联席会议的通知。从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的诚意满满,到市场主体困难问题得到关注和解决后的“津津乐道”,政企同心共赴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铺开。
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聚焦高质量发展擂鼓出征。广东多地正以“一号工程”抓招商引资,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下基层赴企业中问需求听建议,领导干部更是走出去亲自招商、带头招商。全省上下正呈现出一派敢字当头、只争朝夕的火热景象,成为南粤大地“干部敢为”的生动注脚。
从县域主官谈振兴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到县委书记打擂台比决心、比干劲,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全省各区县相继亮出发展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以敢干敢为促发展的决心,努力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地方敢闯,各显神通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充满时代感的口号让人印象深刻,也让改革开放上演的“春天的故事”从深圳出发。4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深圳,依旧有着拼抢的锐气和奔跑的朝气,续写着春天的故事,成为广东“地方敢闯”的生动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去大胆探索”,在南粤大地被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相互统一的。顶层设计出台后,需要鼓励地方探索,以地方实践的鲜活经验确保顶层设计符合需求,符合实际。中央给政策,地方自己搞,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实践启示着我们:地方要敢闯,必须放开手脚大胆试,大胆干!
大胆试,大胆干,就要各显神通,各展所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广东从财政保障、政策优惠等多个角度为地方赋能,让地方有能力有精力有条件去闯去试。
精神是否饱满事关干事创业的动力,砥砺奋进的勇气与昂扬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多个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旗帜鲜明地为全省上下加油打气,旗帜鲜明地要求党员干部埋头实干!
地方敢闯,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拿出切切实实“闯”的举措。佛山组建春节后广东首个地市出海招商团,远赴欧洲作推介、抢订单;揭阳赴上海对接招商引资项目,与上海潮汕商会、揭籍乡贤代表畅叙乡情、共谋发展;阳江组团到长三角、中部地区深入开展招商活动;珠海斗门区在上海挂牌招商代表处,全面打开长三角招商“朋友圈”……
从深化粤港澳合作、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到坚持制造业当家,从绿美广东建设、县域振兴到推动民生均衡,从突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到构建新安全格局,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探求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上,全省各地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以推动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来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企业敢干,青山长青
“打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今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段话。翻开今年广东省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营商环境的重点着墨在多地都有出现。
“我们每家企业领先多一点,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能在全球价值链上有所攀升。”“广东企业敢于创新、百折不挠,这是我们的优秀品质,更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彰显。”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正激励着广大企业家扎根南粤大地,继续创新实干、奋勇争先。
“广东有着中国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已经视他乡为故乡,动员我们管理团队到茂名安居乐业,将总部迁至茂名。”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铭祥的这番表示,可以说是对广东营商环境认可的真实写照。
拼经济,其实就是在拼营商环境。“企业敢干”说到底是有政府充当“服务员”。“2022年,全省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相比上年末分别增长7.0%、5.3%、8.5%,全年净增长市场主体107.4万户。”这是来自广东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数据。这组数据,再次充分证明了广东市场主体的发达。作为经济大省,如何让这些市场主体“青山长青”?广东在思考,在行动。
对于企业发言,最不怕的就是去闯去干。但企业如何去干?如何敢干,靠的不只是企业家当下的勇气和实力,还在于身后整个产业链和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领导干部公布手机号码畅通反映渠道,正是广东各地展示出的吸引企业、服务企业的姿态。广东正致力于构建“有求必应”的完整产业链,致力于“雪中送炭”的政策支持,努力让惠企暖企的政策礼包发挥出最大效应,这也让广东企业敢想敢干有更强的信心和底气。
广州一季度超460个项目开工签约,深圳首批266个重大项目开工,佛山一季度开工103个重大项目,茂名50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从东华能源在茂名试水开始,到中核集团的加入、外企的积极参与,带动的项目都是千亿级投资,展现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大好局面。企业敢干,青山长青,必将让广东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除了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南粤大地的群众敢首创,也是造就今日之广东的重要因素。许许多多新事物,都是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广东正致力于打造群众敢首创的发展环境,正充分释放群众身上所蕴藏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只要我们提振精气神,激发整个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岭南必定处处是春天。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