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在这里,邂逅“海丝”遗珍

2023-07-1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走进广东海丝文化地标,感悟广东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多元内涵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通讯员/陈伟  发自潮州、梅州、阳江

◎本文责编/张蓓蕾

海丝”遗珍松口镇正积极打造展示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新平台。 梅州市梅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海丝”遗珍松口镇正积极打造展示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新平台。 梅州市梅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北依南岭,南临沧海,西邻桂地,东接八闽。

海上丝绸之路是传承千年的中国连接亚非欧的经济贸易之路、技术传播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友谊之路。

广东作为海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跟航海有关的故事。梅州松口古镇、潮州笔架山古窑……《南方》杂志记者走入这些海丝文化地标,体味南粤味道,感悟广东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多元内涵。

古窑的宋时光

在韩江东岸的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西麓,鳞次栉比的窑址出现在记者眼前。在开阔的平地旁,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百岁时题写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标识引人注目。

在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名单中,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名列其中。

笔架山潮州窑兴盛于北宋时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窑依山势而建,最高处与地面落差达到近30米。

2012年至202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保护范围及周边区域进行了4次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对遗址保存现状、遗迹遗物分布范围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潮州市粤东考古中心主任余小洁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22年是笔架山古遗址时隔36年后的第五次考古发掘,考古队对Y10号窑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取得一批重要考古成果。2022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残存宋代龙窑遗迹一段,包括火膛和一段完整的窑床,全长约14米,基本确认属于1986年考古发掘的Y10号窑窑头段。这段龙窑窑头段的完整揭露,把1986年发掘的残长79.5米的Y10号龙窑补充完整,龙窑长度达到近94米,成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龙窑,也是广东省内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宋代龙窑。

本次发掘取得了不少新突破,为潮州笔架山窑炉技术发展沿革及窑业手工业生产体系研究、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窑业生产历史展示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更加完整和科学的考古资料支撑,为我国宋代外销瓷、对外贸易及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粤东有古代窑址、古桥、古港、古代沉船等考古资源,彰显粤东在中国海外交通史、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资源可以为海丝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余小洁长期深入潮州文物一线,他向记者谈到将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助力海丝文化发展。

首先,系统组织开展海丝文化资源普查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粤东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海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海丝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次,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粤东地区的考古遗址和文物是海丝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粤东地区的代表性遗产为主线,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持续扩大海丝文化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再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展览、讲座、文化节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海丝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意识,让海丝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潮州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潮州广济桥—汕头樟林古港—“南澳Ⅰ号”(南澳海防史博物馆),随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4条广东考古游径,越来越多的游客跟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打卡粤东西北。当游客在笔架山脚走进窑址,不仅揭开了考古现场的神秘面纱,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也转化成了形象的画面,切身体会笔架山潮州窑的千年历史魅力。

客侨第一镇的新韵 

千年古镇通三省,海丝史话连四方。梅州松口古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水陆交通方便,是粤东商贸重镇,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了解客家文化,知晓客家人的迁徙故事,松口古镇是游客必到之地。

下南洋是探索,更是气魄。

数百年来,无数客家人从这里下南洋,去国外打拼。无数海外华人的祖先从这里出港,走向世界。鼎盛时期,每天有600多名旅客在这里登船下南洋。

作为岭南地区四大古镇之一,拥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让人心动。当人们走在松口古镇的火船码头、松江大酒店、梅东桥,古朴而又洋气的怀旧感扑面而来。

在2018年“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终评活动中,广州十三行、广州黄埔古港等10个参评单位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梅州松口镇榜上有名。

2016年4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松口挂牌成立,充分挖掘古镇文化精髓,发挥“华侨之乡”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世界客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品牌。

记者了解到,在梅州市各级力量的支持下,松口镇积极打造展示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新平台,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新窗口,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全镇全力推动古镇保护利用开发,打造文旅名镇。松口镇将持续学习浙江乌镇做法,做好古镇沿江地段整治,通过成立古镇保护开发指挥部,积极对接设计团队和相关部门,编制保护规划方案,以“专家问诊”打造古镇新貌,实现统一规划、专业化管理,盘活特色历史建筑和侨客文化资源,把景点串珠成链,规划形成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通过举办亮灯仪式,点亮松口,补足古镇夜间休闲经济短板,丰富古街夜游项目,打造更具客侨文化韵味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目前全镇正在实施不少项目:统筹2300万元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利用项目资金,用于沿江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和要素提升;统筹区交通部门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圩镇20公里道路黑底化提升;投入8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渔港码头建设,打造美丽航道游客服务中心;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自筹资金400万元,用于进镇门户寺坑大道改造提升。

对沿河建筑、码头、河道进行安全隐患整治,对传统建筑、历史建筑等进行保护性修缮……记者了解到,松口镇正努力建设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

全镇围绕“具有客家特色、保留原有文化气息、修旧如旧”理念,以“7+1”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为契机,从松口古街核心区出发,以圩镇风貌提升推动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镇建设,引领全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等基础性工作,提升乡村风貌,打造富有“客家印记”“海丝文化”“客侨特色”的松口乡村振兴风貌带,美化绿化乡村环境,走好项目前期“先手棋”。截至2023年6月,全镇共清拆约5.8万平方米,41个行政村全面完成1000平方米以上清拆工作任务。

全力推动古镇保护利用开发,打造文旅名镇。松口古镇正描摹和美乡村新画卷。

船与帆的想象

时光瞬息万变,古老是永恒的话题。如果说在遗迹中可以一窥古老文明的灿烂星光,那么在博物馆中就触摸到了过去和未来。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广东海丝馆”)是国内外游客到海陵岛一定要去的地方,“水晶宫”内保存着举世闻名的“南海Ⅰ号”。

与广东海丝馆紧邻的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抓紧建设。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感觉它都像是一艘巨轮,满足了我们对于古代船和帆的遐想。”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暑期到来,他带孩子来这里参观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

如今,游客们又多了一个参观打卡点——“南海I号”船语主题场景。船语场景由船体、船员、海浪雕塑和风帆阵场景以及明月浮雕等部件构成。在明月的柔光里,船员勇立潮头,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向海而生,一往无前,手持量天尺,利用天上的星斗为船只指引前进的方向。

广东海丝馆馆长冯兆发表示,这是依托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推出的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场景设计通过了各级专家组的论证,是广东海丝馆陈展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水陆交通的便捷、贸易往来的畅旺,阳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南海Ⅰ号”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海陵岛都曾经是这条万里海道上的补给港,经历过来往如织的商船。如今作为“南海Ⅰ号”的安放之地,广东海丝馆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颗粤西古今海上运输贸易的明珠。

海陵岛上正讲述着过去的海上文明故事,续写着“海丝”的新篇章。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