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书写粤治“大文章”
广州市都府社区联合北京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北京街团工委、北京街关工委及广卫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DIY汤圆送祝福活动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协同治理、良性互动,广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增强民生福祉,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样”、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社区治理网络,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有质感的生活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实习生/刘一路 发自广州、深圳、汕尾等地
◎本文责编/张蓓蕾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身边的一个个社区,正悄然发生着巨变?
印象中的居委会大爷大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渐渐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穿着红马甲穿梭在居民楼的年轻人;大街小巷中,手上拿着移动终端的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平日里热心肠的党员邻居化身垃圾分类劝导员、交通疏导员,在疫情防控时,他们还变成忙碌的“大白”……
“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把社区基层党组织建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社区各方面服务工作搞好。
社区虽小,却连接着千家万户,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广东不断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力争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锻造最可靠的“主心骨”
“华东社区门前的这个旧花圃,年久失修,不仅影响社区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进行整改。”
日前,在江门市蓬江区华东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上,“大党委”成员单位江门市接待处提出建议。随后,各成员就改造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最终,华东社区“大党委”决定:由江门市财政局、市接待处、市五邑中医院等成员单位出资赞助,把华东社区门前的旧花圃改造为小广场和“口袋公园”。
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2018年起,广东接续实施两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锻造街道社区党组织这个最可靠的“主心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激活城市精气神。
从组织架构入手,广东不断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广东各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及时推进社区党组织从党支部、党总支升格为党委,调整优化小区、物业、楼宇、“两新”组织党支部设置,强化社区党组织对隶属本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全科网格”管理机制,推动多网融合,整合城市资源,在网格上建立党组织,让党员下沉,通过网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广东不断推动人往基层、往社区走,着力让社区干部队伍更年轻、更专业。
2021年,广东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1岁,比上届下降3.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6.4%。
“社区工作涌现新的气象,在这里不仅有大妈,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党员主动担当,承担着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广州市党代表、海珠区滨江街道江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毕彦琪说。作为一名80后,他已经在社区工作了18年。
坚持职业化,广东不断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岗位等级序列,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做到人岗适配、融入社区、能力提升、流动有序。
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为破解社区干部建设中可能存在的思想固化、安逸懈怠、唯资历论、职业瓶颈等问题,该街道通过建立交流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等四个机制,使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社区干事能力逐步提升。
有了人,还要有资源。广东各地不断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让社区真正有了为民、便民、安民的功能,将党的工作融入方方面面,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2019年底,广东省委印发《关于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见》,对全省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作出部署。
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广东各地不断推动执法力量、审批力量下沉,梳理街道职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明确街道权责边界,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同时,赋予街道党工委对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城市规划实施的征求意见权,以及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
不断坚持为社区赋能减负。广东各地建立完善社区基层组织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和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明确上级支持社区的政策、资金和项目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发挥党组织统筹资源、解决问题的作用。
不断提升治理的“绣花”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基层治理的价值依归。近年来,广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下足“绣花”功夫,从一针一线缝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制。
快速梳理筛选出真需求,又要实现快速处理,才能真正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茂名高州,“微心愿”活动的推出,让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对此,家住高州高凉东路二区的陈女士就深有体会。近期,她备受广场舞噪声困扰,通过微信扫码,她一键下单“微心愿”,不出24小时就有党员“接单”并解决了难题。
险路有了护栏、危墙改头换面、家门口就能养老、晾衣再也不用发愁……在深圳,开展了5年多的“民生微实事”,超过7万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得到了解决。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办成“关键小事”的能力,近年来,广东各地不断探索建立社区“大党委”体系,形成“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五级精细化网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共驻共建以及监督考核等机制,让社区和辖区各单位党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共同为群众办实事。
比如,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就依靠社区“大党委”,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牵头引领,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互动协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在疫情来袭时,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广东各地还不断以高科技和数字化赋能“绣花”功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广东天气多变,多地暴雨来袭。风雨天来临,如何保障辖区安全有序?
在深圳,罗湖区桂园街道开发“街区智慧大脑”,通过连接气象预警系统,14类38种气象信息可以立即获知,提前3天便可以收到风雨预警,提前1小时给出街道临灾精细化气象预警;还能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河流、危险边坡等。
在汕头,风雨中,汕头市数字城管部门可以开展视频巡查、液位仪监测和路面巡查,将发现的积水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风雨过后,汕头市数字城管部门一方面专项组织人员和视频巡查,对路面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采集,另一方面收集更新市区易涝点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及时提供给各业务部门,用于消除灾痕、针对性清疏及后续做好设施改造。
在广州番禺,2000多名网格员手持移动终端开展网格巡查,通过“番禺网格通APP”实时上报网格事件、评价事件处置、收集社情民意、登记入户走访、反馈工作轨迹;后台整合各类系统和数据,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利用云计算等手段,还可以形成“事件自动发现、信息实时推送、线下及时处理、过程全程监控”的治理体系。
在汕尾,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民情地图”平台为守好革命老区平安底线奠定了重要基础。陆河县河口镇村民自建房屋过程中,因土地界限产生纠纷,用于标记土地界限的标记石和盆竹被挖掘机挖毁,争议双方各执一词。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想到“民情地图”系统的3D立体影像图,图上清晰明了地显示了该争议地的原貌,最终确认了土地的界限。确认相关事实后,双方均同意调解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握手言和。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社区大了,居民多了,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家住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龙悦居的老居民魏先生说,以前社区碰到问题、出现纠纷,一件小事可能要扯皮扯上好几个月。现在有啥事,居民代表们聚到一起,当面协商当场决定,很快就能解决。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应当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了解社区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现在,在北站社区,从文明养犬到社区卫生,从垃圾分类到居家养老,所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都可以摆到台面上,通过居民代表议事会,按照“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的分级协商方式,推动解决。
社区是人与他人、人与城市、人与社会发生关联的生活空间与公共空间。让居民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里,找回旧日邻里融洽的幸福感,共建、共治、共享,才是基层治理的最终目的。近年来,广东不断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上发力,奋力走在全国前列。
在不少社区,退休党员、退役军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生力军队伍。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在广州白云区各个社区里,日行几万步的“跑腿小哥”、协助重点人员转运的“大白”、通宵电话排查的“流调侦察兵”、核酸检测点的“调度员”……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以不同形式助力基层防疫工作。
在梅州平远三角镇墟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场反诈宣传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连开展。“现在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党员、‘双到’单位志愿者、居民、小朋友等都会积极参加平时的志愿活动。”墟镇社区工作人员小李说,“我们有好几个志愿者群,人数都保持在几百人。”
在广州天河区,83岁老党员卢为娟针对老年人的顾虑,逐一拜访还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邻居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老邻居曾丽仙和黎妹放下顾虑,主动接种疫苗;在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各社区建立起居民代表大会、街坊会、议事会、社区论坛等议事载体,规范社区议事制度,实现了“街坊会收集民情民意,议事会商议解决问题,居民代表大会决定社区大事”的分级协商模式。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协同治理、良性互动。十年来,广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增强民生福祉,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样”、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社区治理网络,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有质感的生活。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