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广东探索”
改革给广东国企带来了怎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新时代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的征程,如何再创国企新辉煌?请听来自国企“大佬”们的说法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温柔 史成雷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张育民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白涛
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唐军
恒健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胜光
广晟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曾庆洪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强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突破,聚焦科技创新、国资国企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
改革给广东国企带来了怎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新时代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的征程,如何再创国企新辉煌?
高质量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南方》杂志: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在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广东国企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张育民:这三年来,建工集团高质量部署完成国企改革行动计划,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国企改革和对标提升行动任务有效落实。如今建工集团提前高标准全部完成省国资委下达的30项改革任务,“双百行动”企业华隧建设集团圆满完成任务,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建科院顺利通过专项评估。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加速落地,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司制改革工作稳妥推进,已完成省建总房地产公司、二建深圳实业公司等8家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实现了3个100%全覆盖,打通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痛点、“员工能进能出”的难点、“收入能增能减”的堵点,激发企业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四是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集团管理层级、退出低效无效资产、推动“小升规”、出清“僵尸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陈胜光:一方面,广晟集团推动各项改革工作早落实。提前“布局”,明确提出“一三六”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率先“开局”,率先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率先开展“抓追收、清资产、压规下、去亏损”和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瘦身健体”五大专项行动;推动“全局”,实现改革任务、业绩考核、评优评先、绩效薪酬、任期激励“五挂钩”;保障“破局”,颁布专业化整合“十条禁令”,制定改革“一票否决”特殊事项清单;谋划“新局”,成功申请并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双百行动”综合改革试点。
另一方面,高标准推动改革,促成了一批机制优、管理优、业绩优的改革成效。聚焦一个“特”字,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聚焦一个“活”字,全面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全员业绩考核,打好三项制度、正向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组合拳”。聚焦一个“专”字,通过“去僵尸、压层级”“盘资产、降负债”“卸包袱、促整合”“强主业、稳投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南方》杂志: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怎样巩固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唐军: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投资平台和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恒健控股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为使命,促进广东20个战略产业集群关键链条、关键环节、关键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了规模100亿元的创新联合体基金,以产业园区作为载体,将产学研集合在一个物理空间中,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目前,正推动“车联网产业园”“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园”和“种业创新联合体”落地。
二是培育创新型“链主”企业。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布局创新链,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由分散化、碎片化的项目,转向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主的投资,支持“链主”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研究平台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助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发挥股权投资在促进公司优化治理、创新创业、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挖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四是通过资本运作支持企业创新。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支持“链主”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其他省属企业整合行业优势创新资源。
曾庆洪:广汽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践行“无科技,不广汽”理念,积极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近年来,广汽集团从人才和科技创新入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掌握核心技术。
首先,在人才方面,广汽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5000人规模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到2025年将形成6000人的研发团队。为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广州,广汽还同步规划了广汽智联汽车小镇。
其次,坚持在自主研发领域高投入。广汽集团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300亿元,仅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就超过52亿元,2021年底累计有效专利申请1076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00件。
最后,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广汽集团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和布局。广汽集团在“新四化”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已自主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比如推出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三大原创电池科技,并成功搭载在量产车型。
聚焦定位服务国家和省战略部署
《南方》杂志:广东国资国企如何积极服务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全面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白涛:近年来,广新集团围绕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大局,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功能定位,积极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打造成为省属企业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奋力高质量迈进世界500强。
坚持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布局产业,集团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食品、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三大产业板块均位列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坚持制造业立企不动摇。推动各类资源向主业靠拢、向实业集中,加快将广青科技、兴发铝业、星湖科技、省广集团等企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
坚持以重大项目支撑跨越式突破。2021年广新集团成功并购生物发酵细分行业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重要龙头企业伊品生物,生物医药与食品板块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2022年正式控股印尼广青镍业,为集团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迈出关键一步。
下一步,广新将全力打造高成长重点项目群,推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广新“十大重点项目”顺利落地,确保核心产业均衡发展。
唐军:恒健控股公司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广东各项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第一,积极谋划投资布局航空板块,出资100亿元战略性入股南方航空集团,目前正会同珠海市政府加快推动组建省航空产业基金。
第二,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牵头组建广东省种业集团、广东种业创新研究院,推进组建规模100亿元的广东种业振兴基金。
第三,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牵头组建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截至2021年末,实现认缴金额208亿元,实缴105亿元。
第四,发挥国企改革抓手作用。牵头组建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牵头组建广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基金,重点推动我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第五,聚焦战略性产业加大投资力度。2021年以来投资金额已达近200亿元,占公司投资总额的81%。
第六,组建运营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首期规模200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投资项目27个,投资规模210亿元。
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南方》杂志: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广东国资国企如何以党建引领激发国企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育民: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建工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建工集团严格按照“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企业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建工集团的一大特色是聚焦主责主业,重点研究部署把“五强五化”党组织作为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争创科改创新、国企改革、基础建设等“十大先锋品牌”。
比如争创科技创新先锋品牌,由建工集团所属的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打造。建科院是首批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的2家广东省属企业之一,围绕“创建科特色、树科研品牌、强党建引领”,着力创建科技创新先锋示范党组织。
通过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以点带面推动集团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集团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提质增效见成果,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集团高质量快速发展行稳致远。
陈胜光:一方面,广晟集团坚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党建进章程”要求,推行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高质量实现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党员总经理兼任副书记。分别制定了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议事规则和研究讨论决定清单,厘清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确保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另一方面,努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集团党委创新构建实施“一一三六”党建工作体系,以健全一套制度,建设一个系统,创建引领型、创新型、实效型“三型”党建,突出标准化要求、表单化作业、信息化管控、项目化推进、品牌化示范、价值化创造“六化”抓手为内容,运用系统观点、创新方法、融合机制整体谋划推进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党建考核和各项经营指标稳居省属企业前列。
持续改革创新为跨越式发展赋能
《南方》:奋进新征程,如何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国资国企的职责使命,坚定走对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白涛:广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构建跨越式发展战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广新集团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这一主业,做强三大产业板块,打造资本投资、运营管理、资产管理三大利润中心,打造“6S”战略管控体系。到2025年末,争取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资产总额2000亿元、利润总额10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8%。以实现“2218”业绩目标、高质量迈进世界500强作为未来3年发展的近景目标,以建设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发展的远景目标。
围绕上述改革发展目标,广新集团正重点实施“5+5”变革,即加快打造战略、投资、治理、党建、文化“五大品牌”,构建6S战略管理、5C价值管理、科技创新管理、干部人才管理、综合监督管理“五大体系”,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们相信,只要集团上下一心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建设成为有价值、负责任、受尊重的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高质量迈入世界500强的蓝图一定能够加快实现。
曾庆洪:当前,广汽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在改革经验总结、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谋划推动,才能真正使改革取得实效,开花结果。
一是“新四化”转型机制仍需进一步创新。当前我国5G、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广汽集团正积极展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转型布局,借助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更有活力、更加灵活的机制激发和促进创新活力与动能。
二是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广汽集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全面释放发展活力,近年来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攀升,但板块发展尚不均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零部件板块、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控和产业链规划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
三是企业经营风险仍然存在。以芯片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对汽车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广汽集团也在积极加强对芯片制造方面的布局,最大程度降低芯片短缺对集团产能稳定带来的影响。
网编:陈冰青